Tag: 中美博弈

陳繁昌校長:中美博弈下 沙特王國如何減少依賴石油經濟轉型? 中國企業大舉進駐 中東將成第三市場?香港急切要做的一件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8
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目前為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轉戰中東10年間,他看到了什麼?石油美元協議結束後,沙特阿拉伯怎樣轉型石油經濟?一起聽聽他一系列的分享。
美國的經濟增長為何會慢下來
作者:施永青2024-05-14
此外,美國仍堅持不買中國的5G通訊產品、無人機與太陽能板,並禁止美國的芯片公司與一些高科技公司把產品賣給中國。這等同一方面限制美國人用中國出產的性價比高產品,另一方面又不許美國有優勢的公司賺中國的錢。
恐襲──非理性亂世的徵兆
作者:彭泓基2024-04-06
環顧世上連年戰事,其源頭皆為私利、存隙而必報,是以當世界缺乏道德與法治精神,人類文明將會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滅亡,因此必須要有一個強大而有道義的王者,背負重整人類文明與秩序的使命,世界才能重新得到和平。
美斯事件的迷局
作者:雷鼎鳴2024-02-22
中國內地的反應才是值得留意。中央政府當然不會為此等小事正式表態,但因為成了幾乎全民皆怒的事件,民間及地方政府總會有此反應。比賽在香港舉行,內地為何有如此強烈反應?
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作者:陳景祥2023-12-02
相比香港,新加坡沒有被美國制裁,跟中國關係友好,左右逢源,令區內競爭優勢正向新加坡一方傾斜。而由於香港面對的困局不容易扭轉,長遠來看我們的處境十分不妙。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之我聽我說
作者:黃天2023-11-03
香港的挑戰,首先是如何改變自己,不應一支歌唱到老,要另尋新曲,增添交響樂,才能開創新樂章。為政者,任何時候都應將民生放在第一位,把「醫食住行」辦好。
恒大、碧桂園爆雷與中國經濟前景
作者:彭泓基2023-08-21
在如火如荼的中美博弈中,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很可能正部署大規模的經濟戰,無孔不入地設法打擊中國的經濟,房地產爆雷,正是最佳的切入點。歸根究柢,必須要解決市場的供求問題,活化市場機制,才是治本之道。
在中美博弈下孔子學院的未來
作者:彭泓基2023-06-20
觀微知著,看看最近微軟的比爾蓋茨也被中央領導人親自接見,而美國的國務卿布林肯卻苦苦「哀求」才能勉強去中國訪問,其中自有玄機。明乎此,孔子學院的未來發展將無可限量。
美中步向戰爭 且誰也不肯退讓
作者:施永青2023-06-14
按基辛格的說法,中美關係已落入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典型情況,雙方都覺得沒有任何政治空間可作讓步或提供有機會為對方接受的倡議。這樣雙方的對立就無法排解,難以調停。
如何看中國對美光公司的制裁
作者:施永青2023-05-31
這種發展顯示,美光事件並沒有令中美關係惡化。原因是美國並沒有條件在現階段與中國全面脫鈎,所以雙方領袖必須坐下來講清楚,哪些地方可以保持合作,哪些地方需要「去風險」。
國產大客機商飛處女航 短期難挑戰歐美市場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29
中國國產的C919大型客機5月28日(周日)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受到中外傳媒的關注。目前國內對客機的龐大需求,意味着仍須從西方進口,預料中央還將繼續「訂單外交」,在中美博弈中進口更多空中巴士。
西方對華政策的重新定調
作者:袁彌昌2023-05-29
這次G7向中國示好,當然也希望北京投桃報李。公報呼籲中國向俄羅斯施壓停止侵烏,並即時、全面及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同時G7藉此表明對東海、南海及台海問題的態度。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31
「在企業做研究跟帶領學生做研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研究團隊成員個個都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大學學生則是一張可塑性很高的白紙。」黃漢森教授在史丹福大學教學多年,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什麼領悟?
陳啟宗:中美博弈沒有贏家 也可能沒有輸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14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表示,百多年來,香港都是一個外向型的城市經濟體,不是大陸型經濟體,如果香港人不知道全球大變局會往哪個方向走,可能有什麼後果,就可能將自己錯誤定位。
從兵家智慧看中美博弈
作者:彭泓基2022-12-16
美國早已是世界霸主,憑着無可比擬的軍事力量,不斷在全世界製造紛亂,如今仍想繼續擴軍,因而必須不斷尋找,甚至製造敵人。崛起的中國,自然而然成為他們的假想敵,是以中美博弈絕無法善終。
台積電包機赴美 隠喻中美科技競爭新態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12
在美國推動下,最近台積電工程師包機直達美國亞利桑那州,被視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標誌性一步。喻示一個新的競爭時代已經開始,其中最根本的競爭,是各國圍繞科技創新所展開的競爭。
疫後國際會議的點滴
作者:艾雲豪2022-12-12
由民間舉辦的商務會議,如能及早在香港復辦,對本港、大灣區以至內地,都會有很大的輻射作用的。
台海危局 香港還有角色嗎?
作者:陳景祥2022-08-16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以義相交,義薄雲長
作者:關品方2022-08-15
兩岸和平地生活交流,合作以互動共贏,為什麼要去打仗?誰最樂意見到兩岸開戰?為什麼不接受大陸的善意?為什麼抗拒排斥相互努力建設以改進環境,讓兩岸的人民生活得更自由幸福?用更好的生活方式去互相吸引?
爭千秋也爭一時
作者:郭一鳴2022-08-05
佩洛西惡意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實在欺人太甚,筆者和很多國人一樣,希望看到她受到應有的懲罰,為冒犯14億中國人民的行徑付出代價,至少應該受到制裁,才能震懾其他躍躍欲試的效仿者。
香港教育該放下英語了
作者:劉鴻輝2022-06-14
隨着國家國力提升,中文作為一種軟實力,在世界上日益重要。如管治階層沒意識先在教育方面,確立「中主英輔」的語言政策,繼而輻射至社會各層面,本港長遠會脫軌於國家發展的步伐。
盈富換管家 花落誰家?
作者:胡孟青2022-03-22
負責管理盈富基金的道富環球,去年初為遵從美國制裁令,宣布暫停追蹤部分中資藍籌股。儘管不出兩天已彈弓手縮沙,卻已埋下基金管理人要被撤換伏筆。但誰能消除盈富投資人的顧慮?
冬殘奧是中國潛實力的表現
作者:張建雄2022-03-17
中國在冬殘奧會下,由0到1獎牌,用了16年;但由1到61獎牌,只用了4年。原因何在?
林鄭月娥能否連任特首?曾鈺成估計:中央正進行多重研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0
立法會前主席、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曾鈺成認為,這一刻中央仍然要作不同的考慮,到底林太是連任、不連任,還是由誰來接任,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中美和談 如「九二共識」
作者:湯文亮2021-11-22
今次中美和談後的報告,雙方無論是文字,內容,發放時間都不一樣,雖然內容不同,雙方亦沒有指摘對方所發放的報告是不對,究竟是什麼原因?
霍詠強:哪些因素會引爆台海終極一戰? 面對台、美、日聯盟 中南海有何戰略部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0
兩岸關係愈趨緊張。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了中美對峙中最關鍵的棋子,但是目前美國不希望逼使中國走出使用武力這一步,中南海有何戰略部署?一起聽聽霍詠強評論。
徐是雄:中美博弈中國將會勝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徐是雄教授在新作《人類命運演進的終極目標:中國必勝》中提供論據,闡明人類命運進化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追求美國自我界定的「普世價值」,而只可能是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和希望在這地球上建立的「大同世界」。
談今年七月一日的三件大事
作者:王永平2021-07-05
今年七月一日,香港頭條新聞和國際大事是中國共產黨慶祝成立100周年。當日第二件大事自然是香港回歸祖國24年,也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
林行止:民意反中美趨強悍 假設出錯中處下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3
全方位崛起的中國,已成為美帝心目中和實際上的頭號強敵!
林行止:為國家利益治港者須知 新聞自由凌駕政經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1
林行止認為,港澳辦擴大編制,最終目的如果不是要令香港更受國際財經界歡迎,北京的香港策略便算不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