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港珠澳大橋

車過港珠澳大橋
作者:郭一鳴2024-12-20
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1+4」發展方向,除了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大力發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會展貿易及文化體育等產業,年輕人的出路有了更多選擇。
深中通道無限制通車而火爆 港珠澳大橋政策不變難逆轉
作者:阮紀宏2024-07-12
目前港車北上只限於使用港珠澳大橋,現在有呼聲增開深圳灣港車北上通道;是否可行,要看對深圳市交通的影響。
港澳深珠四地加速融合 對廈門和金門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4-07-08
澳門和香港與內地融合模式對廈門和金門融合的長期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不容忽視。原因是,隨着廈金大橋廈門段的建設,類似的基建設施發展先於人員互動和經濟合作的模式開始了。
以改革開放為坐標 替香港定位
作者:陳景祥2024-07-06
香港的制度優勢獨特,可補充內地體制之不足,內地或難以複製香港的一套。自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在國家發展進程中都有無法取代的作用。
粵車南來只聞樓梯響 禮尚往來要雙向交流
作者:阮紀宏2024-05-24
妨礙粵車南下的政策,往小的說,是特區政府官員閉門造車,躲在辦公室估計市民的憂慮,然後制定出保守的政策。這種施政理念與做法,並不可取。往大的說,是不把加強粵港交流放在眼裏。
血液流動學
作者:孫明揚2024-04-11
當船如脫韁之馬,撞向橋墩是無可避免。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完全照顧到這風險,因為在珠江主要航道海面,大橋潛入海底變為海底隧道,以便所有航運正常運行。
跑遍大灣區
作者:張樹槐2023-12-05
馬拉松作為參與人數眾多的體育活動,日後「大灣區大滿貫」可由香港牽頭主辦,因香港的海外跑手佔比較多,所以是最有條件造就這項既國際化,又屬區域性的體育盛事。
締造跑步歷史
作者:張樹槐2023-11-28
正如香港田徑總會主席關祺所言,在全新場地舉行比賽確實充滿挑戰,但大會像所有運動員一樣熱愛挑戰,不斷求進。期待將來能加入全馬賽事,讓跑手在55公里的大橋上奔馳競賽。
港車北上新體驗
作者:胡孟青2023-07-05
郭先生是在凌晨零時後第一位「港車北上」的車主,作為第一架車「港車北上」通過港珠澳大橋,意味將來可自駕遊穿梭廣東省,人通、車通、財通,港人要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通車是最低要求。
將軍澳─藍田隧道新線通車 坑口至港島東車程10分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11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周日(12月11)早上8時正式開車,即日起使用將軍澳隧道豁免收費,周一(12月12日)起,將軍澳區內將新增5條巴士路線往來各區,便利市民出行。
回歸25年後的粵港關係也將進入新時代
作者:阮紀宏2022-07-08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
過伶仃洋・探索大灣區
作者:何劍輝2022-04-13
在書本上看過很多發生在伶仃洋兩岸的事情,例如香港的經濟奇蹟、深圳的發展速度及200年前有關虎門銷煙及鴉片戰爭的歷史等。有沒有想過親身帶學生去虎門實地觀察當地的環境及戰場古蹟?
深圳無障礙智慧化邁向新階段
作者:郭一鳴2020-12-05
隨著AI和5G技術的發展,深圳建設智慧無障礙城市的腳步逐步加快,值得香港借鑒。港深兩地近年來聯繫不斷加深,更有望建立智慧無障礙城市的合作協調機制。
融入大灣區 邁出一大步
作者:郭一鳴2020-11-27
這份題為「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的《施政報告》涉及逾200項措施,最受矚目的當屬土地房屋問題。筆者認為,報告中首次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出多項實質性措施,更值得花幾行文字加以點評。
港府推出「回港易」計劃 11月23日起粵澳回港港人可豁免檢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1
政府宣布推出「回港易」計劃,11月23日(周一)起所有從廣東省及澳門抵港的港人,如果由陸路口岸抵港,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可以入境,獲豁免14天檢疫。
港珠機場互補 灣區空運飛翔
作者:黃錦輝2020-06-22
筆者認為大灣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重點推動珠三角東西岸的航空產業協同發展。
本港新型肺炎確診增至862宗 博愛醫院93歲老翁染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04
今日新增17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個案由847至863宗,涉及9男8女,年齡介乎6歲至93歲,當中10人曾於潛伏期身處外地,7人為留學生。本港至今累積862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港珠澳大橋的爭議 Major Controversies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3-02
來自新西蘭的姬蒂,於大澳附近行山,遠晀港珠澳大橋。官方標榜大橋可以令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大大縮短,構成「一小時生活圈」。這條耗資1200億港元的大橋由2009年動工開始,工程有很大爭議。
自保自救
作者:陳景祥2020-02-06
香港無法阻止這場疫症發生,但事發之後自保自救,守住防線,盡力減少香港人的創傷,正是特首最重要的任務;可惜特首至今交出的成績,卻令人十分失望。
港人赴澳門在大橋人工島遭拘捕 特區政府有否失責與文過飾非
作者:尹瑞麟2019-12-24
對不知就裏的港人或外藉乘客而言,事件引發和揮之不去的擔憂是,一次原本認為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前往澳門的旅程,卻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內地司法管轄區,面對可能突如其來、預計不到的可能性。
築圍牆與建大橋
作者:何漢權2019-02-22
中國作為牆城最大最厚最高的國家,飽受「文明」炮火洗禮,最切身體會依賴牆城鎖國之苦。歷史殷鑑,下定決心,中國終於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牆不再築起了,跨山越海的大橋卻一道一道建起來。
讓汽車的士通行大灣區
作者:莊太量2019-02-01
大灣區城市裏的的士,大多只在自己的城市營業,他們不會駛離自己的城市,如果有客人要到其他的城市的話,便會遇到困難。
五招改善港珠澳大橋運作
作者:莊太量2018-12-21
港珠澳大橋落成,吸引不少內地旅客利用大橋前往香港購物,但由於香港大樓商店較少,所以大多數旅客都選擇前往臨近的東涌購物,導致東涌人潮湧湧。
大橋交通混亂與「轉數快」欺詐 源於官僚思維
作者:陸觀豪2018-12-07
若政府能心領神會,官僚身體力行,大橋港方口岸交通混亂、轉數快系統百密一疏等問題應可避免,撥亂反正也不難。相反,若政府思維因循,官僚責不在我,不但於事無補,更節外生枝。
尚待改進
作者:曾鈺成2018-11-01
特區政府便應該向廣東省政府建議,增加行走大橋的跨境私家車配額。這樣才可提高大橋的使用率,充分發揮大橋的作用。
大橋沒有用好管好 大灣區沒有規劃好
作者:阮紀宏2018-11-01
三地政府各自為政,港澳特區政府都缺乏上級指示。而今中央領導人提出大橋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好管好這座橋,但在三地政府之間又缺乏一個更高層次的政府去監督。
香港邁向新階段
作者:陳家偉2018-10-30
香港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首林鄭月娥也發表了新的《施政報告》,特首在教育方面也積極有為,撥了83億額外的資源給教育去進行各類的發展或改進。
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重要?
隨着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物理層面互聯互通,已基本實現。而要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流通,又該從哪裏突破?
提早開放
作者:曾鈺成2018-10-29
上星期三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以來,每天行走大橋的車輛只有約2000架次,很難說得上對促進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有什麼「重大意義」。
香港人不斷重複的憾事
作者:謝冠東2018-09-20
如果你不在土地大辯論略盡綿力,提一提你的高見,恐怕你和你的高管又要繼續為香港的基建發奮,累積更多財富,持續成就一個接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