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一帶一路

會計行業怎麼突破瓶頸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26
會計業近年面對各方挑戰,牽起業界持續發展和「瓶頸期」的討論,尤其關注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
港可考慮「世界貨幣單位」發債
作者:何濼生2017-09-22
推廣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雖有利人民幣國際化,卻不利於提高互信。
《戰狼2》背後的真問題:海外遇到事,誰來保護你?
作者:趙靈敏2017-09-19
外事部門不可能對中國公民到海外的任何要求都做到有求必應,大包大攬,也不是派的船派的飛機愈多就代表工作做的愈好。
對一帶一路的初步評估
作者:鄭永年2017-09-07
近年來,國企在海外虧損的新聞也並不少見。
認清中印關係分水嶺的問題
作者:鄭赤琰2017-09-07
回顧過去百多兩百年的歷史,只有印度有負中國的信任,由宗教信仰到政治外交都有負中國的信任。
漢武絲路留名 中國帶路千鋒
作者:陳鳳翔2017-09-05
今天,中國效法前人,倡議跨國往來,有一帶又有一路,涉面更廣、模式更多。
小說、歷史中的智慧策略領導
作者:陳家偉2017-09-04
要談到策略管領,筆者認為最經典的可算是卧龍先生諸葛亮的《隆中對》。
「香港專業服務在一帶一路」專業培訓系列(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29
灼見名家讀者尊享九折優惠報名參加「香港專業服務在一帶一路」專業培訓系列。
打破殖民地框框
作者:陳文鴻2017-08-28
香港的科研與教育,除了急功近利的數量化增長,看不到有什麼實質的進展。
令人不安的兩宗示威判決
作者:謝冠東2017-08-22
「法治」似乎只是在「治」某些特定的對象,而「治不了」某些惡行。
中國財富去了哪裏及如何留住?
作者:鄭永年2017-08-16
「有恆產者有恆心」,同時擁有兩者,一個國家的經濟才可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一帶一路的經濟效益
作者:鄒至莊2017-08-14
施行一帶一路政策,中國政府願意把資本供給路經的國家,讓它們得到中國政府供應的資本後能夠增加生產。
大馬華裔青年 絲路拼搏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17-08-08
當地學生面對艱辛的學習環境,但仍然十分勤奮,我認為很值得我去學習。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瞻及香港的功能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7-08-08
香港可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的核心價值。
馮國經:探索香港企業的一帶一路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04
目前內地和香港企業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但「國家所長+香港所長」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香港軟實力與大灣區城市協作的初步思考
作者:李芝蘭2017-08-04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憲制模式中的第二制,給內地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去審視國家的治理和發展。
海絲大馬 核心地段
作者:陳鳳翔2017-08-01
亞洲及東歐整遍沿線國,組成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連貫地,是未來數十年發展最蓬勃的新世界,機遇處處。
將「荒蕪石頭」轉為寸土尺金的金融力量
作者:陸觀豪2017-07-26
1841年香港開埠時,曾被謔稱為「荒蕪石頭」,但最終卻能從小漁村發展成國際金融大都會。
中國的越野歷險先鋒
作者:張樹槐2017-07-17
近年中國大力倡議「一帶一路」,令絲路再度成為焦點。
你說,老撾到底有什麼?
作者:潘文慧2017-07-16
老撾只是一個例子,在扈從又或是避儉的十字路口上,貧弱小國到底應該如何自處呢?
斯洛伐克:新絲綢之路的新興樞紐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7-07-11
斯洛伐克是新絲綢之路的轉運樞紐,現正積極發展及改善基礎設施,為歐亞貨物運輸量的預期增長作好準備。
塑造一個互聯的世界
作者:胡舒立2017-07-10
在各國不存在明顯分歧的議題上,中國應盡可能與其他國家形成合力。
曾鈺成:香港別無選擇 必定要讓一國兩制成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7-10
如果緊張的關係繼續,我們無法基於互信精神,達成一個解決上述和其他問題的共識,那如何讓一國兩制走下去?
團結發展
作者:曾鈺成2017-07-06
團結和發展,互為依存,密不可分。
資訊樞紐、普通法與大灣區發展規劃
作者:王于漸2017-07-05
大灣區發展規劃更將帶動有關城市,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外展戰略的先鋒。
順應市場規則 處理絲路風險
作者:陳鳳翔2017-07-04
以現金啟動工程,帶動合作。但會否爬升至負債大國,風險令人擔憂。
粵港澳大灣區與制度創新
作者:鄭永年2017-06-29
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先行一步」,一直在引領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量的貢獻。
石齊平: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化
作者:趙靈敏2017-06-27
一帶一路的推進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幾個問題我覺得需要特別注意。
回歸20年的中港關係
作者:雷鼎鳴2017-06-27
本來香港的政治環境是可以不用劍拔弩張,中港雙贏,但這需要條件。
十年後中美經濟與外交發展的比較
作者:鄒至莊2017-06-07
但是一國的經濟力量是以GDP的總數計算,美國領先的地位將會被中國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