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右政黨兄弟黨之領袖梅洛尼10月成為意大利首名女總理。近年歐洲政壇愈多右翼政黨通過選舉取得多數民意支持而上台執政,右翼政治力量不斷擴展。可見,西方民粹主義逐漸興起,西方正面臨一場文化危機。
人生的真正富足,不在物質享受,而在於精神的豐盛。 內心的清靜安寧,才是生命最珍貴的境界。
歐美白人社會吹噓的共同價值觀沒有扭轉社會的變化。歐美社會在今後10、20年能否維持穩定,不因族群矛盾崩析瓦解,頗成疑問。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塵緣。 一木一修行,一方一淨土。
價值教育的關鍵始終在於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多和學生溝通,多關心學生,多恰當地讚賞學生,也當適時給予改善的意見,學生總會感受到教師的溫度。
「為什麼她總拿我來出氣,甚至放毒?」但過去的她是這樣嗎?有什麼事情令她改變?會否當中有些一直遏抑的積怨?
孝道之行,刻不容緩,在此我們最爲需要的,是常識和共識。
2014年博思艾倫公司成立100周年之際,作為博思艾倫的傳承者,博斯公司剛慶祝完這歷史性的時刻之後不久,公司就被合併到另外一家公司裏,而原本的有百年歷史的優秀諮詢品牌,亦湮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陸軍持續在台海演練,主練圍島項目。台軍則有反登陸的操演,測試化解封鎖能力;預定9月5日在屏東的操演,會出動超級眼鏡蛇直升機。演練或操演加劇兩岸緊張,但短期內不致有武攻戰爭,各方的兵棋推演倒熱起來。
傳統的「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劃分,已經不頂用,因為兩者基本上都是課堂傳授。筆者目前的認識,廣義的教育,體驗學習將會逐漸佔一個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社會體驗。這也是人類回歸到學習本質的方向。
父母和孩子之關係,本質上該是相輔相成的「命運共同體」,而不是個人主義的「唯我獨尊體」。追求孩子利益最大化,往往帶來孩子和家庭利益的最少化,結局雙輸。我們要走出「零和困局」,才能達到最終的「合作共贏」。
諮詢顧問是一份以價值觀為本的專業,從業者們必須明確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貫徹篤行。
人們因為長期活於網絡世界,對實體社交活動感到陌生和不安,漸漸地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杜絕任何情感交流,最終失去認識真實自己的能力。嶺大一眾碩士生策劃展覽,以「相遇」為題,探討個人身分認同等議題。
各地政府正透過解決青年就業,青年健康和青年參與問題,協助青年發展,推動青年人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香港又可以怎樣推動青年發展呢?
兩日後DSE放榜,我只想對本屆的DSE學生說:DSE同樣並不是be-all and end-all。
現在社會各界不再只視幼稚園為小朋友的照顧者,而更重視幼稚園對培養小朋友知識和價值觀方面的角色和功能。因此對幼稚園的課程規劃、師資、教學素質也有了相應的要求,政府也因而多了資源上的投入和支持。
每個人心中一個世界。每個人的人生道路由自己選擇。生活不缺美好,只是你有否發現美好的心。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回想店前的花籃,花籃上的10個大字:「恆心有恆業,隆德享隆名」,不正正是中學以至大學生涯規劃教育的標竿嗎?
人的壽數有限,要珍惜生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從容面對和處理各種未完的心願,學習在不斷超越中取得平安和喜樂,逝者安詳、生者安寧。在有限的人生路上,一齊喜悅地活出無限的信心、希望和愛吧!
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大部分是以高收入作為成功的標準,導致很多人不惜代價地賺錢。大家有沒有想過,除了必須的生活支出之外,為什麼還要賺那麼多錢呢?
時代瞬息萬變,環境急劇變化,年輕人正面對各種的挑戰。如何協助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時代的機遇,值得各方重新思考。推行生命教育,讓年輕人學懂愛護、珍惜並尊重生命,強化生命素質勢在必行。
香港有3個教改浪潮,第一波教改浪潮是追求內部效能;第二波教改浪潮是追求外部效能;第三波浪潮是追求未來效能。面對第三波浪潮,有哪些領導行為最能切合學校領導所需呢?
從政策的角度看,香港人的「人心回歸」應該是依循三個階段推進。伴隨着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應該是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知不斷提升,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日增,而最後則產生愈來愈強烈的、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時代瞬息萬變,環境急劇變化,年輕人正面對各種的挑戰。如何協助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時代的機遇,值得各方重新思考。推行生命教育,讓年輕人學懂愛護、珍惜並尊重生命,強化生命素質勢在必行。
改變一個人的現實觀、世界觀與感情轉移,十分困難,但為了不斷的擴充自我,開發人際交往的新領域,把愛當作生活的重心,改變就在所難免。
清晰的戰略目標對於開啟或拓展大灣區固然重要,但僅有目標肯定是不夠的。倘公司欲實現其大灣區抱負,制定邁向成功的正確人才戰略,甚為關鍵。
雖然我們都不是能「止戈為武」,反而我們可做的是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具有俠義之風,認識真理,勇於向那些惡者說不!
今次新冠疫情持續超過25個月仍未有消逝跡象,在這些時候的電影將來流傳下來,會成為新冠疫症時代的印記,更可作為公共衛生課題的教學材料。
離鄉背井固然有無奈的一面,但也是亂世中的一條出路,關鍵在於一旦踏上此路,便不要隨便回頭;因為回頭的代價,往往比離開的一刻來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