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過程中,以致長大後都仍然能夠「身教」他們的第一位人生老師,其實是他們的家長。以下是家長可以為子做的十個榜樣。
自2000年提出教育改革後,香港至今仍然未有引進適切國際大勢、應對未來變化的新教育內涵,以至再度審視現今課程、教學法和評估方式。這一狀況着實令人擔憂。長此以往,香港人的競爭優勢將會日漸衰落。
香港家長常說孩子要贏在起跑線,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卻認為要「愛在起跑線」。因為胎兒在母親體內到出生後的十二個月,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和親子關係至為關鍵,家長需要在這段黃金期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和照顧。
校有校訓,家有家訓。我們要從家庭教育做起,不要以為讓孩子上學校,就可以把責任全推給學校領導和老師。
針對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子女有非常充足的時間及機會,是鍛鍊自理能力的最佳時刻,不容錯過,家長可以讓子女擔起自己的自理任務或一些家務。
隨着疫情紓緩及受控,漫長的停課日子快將結束,莘莘學子是時候收拾心情,為重返校園作準備。對學童來說,復課可能是一個新挑戰。
家長應該在子女年紀愈小的時候,愈能培養他們有興趣閱讀報紙。現在有十大的報紙用途,可供參考,希望大家善用。
在日常工作中,學校有沒有與家長和老師建立互信關係?如沒有,這次停課便什麼都做不了,還有,停課環境不斷改變,學校未必能每事應對,偶有不是,便要家長和老師體諒和包容,那是依靠平日建立的良好關係。
學校,是讓孩子成長的場所,是家長最重要的夥伴。不要因為一時的停課,或者是一時的經濟困難,就讓孩子離開學校。在疫情之下,可以說,大多數的學校和教師,已經盡了他們的努力,讓孩子繼續他們的學習生活。
幼兒教育界對幼兒不宜網上教學的理念要堅守,不可因應市場要求、經濟需求或以非常時期之名,棄守正確理念。即使對小學生中學生也要慎用,除了要考公開試的,不應太多網上教學。
既然我們知道這場抗疫是持久戰,我們便要積極考慮一些應變策略,不能總是天天「閉關自守」,這樣下去,家長小孩的身心也變得不健康。
若子女安全感不足,不願意踏出安全領域、難於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機會,家長需要使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輔導。
由於手機有太多便利之處,也是現代科技的大趨勢,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似乎也沒有可能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因此現在建議家長轉變心態,嘗試集中教育孩子如何適當地將使用手機融入生活之中。
理大校園受嚴重破壞,有些學生前途亦受重創,我是教育工作者,思之不免神傷,但我們卻不能不追究誰應負起這次動亂的責任,否則將來歷史難免重演。
孩子不知道停課實際有什麼影響,只知道多了幾天假期,延遲了測驗考試都感到歡天喜地。可是外面是漫天烽火,停課不是好玩的事情,學習遭不正常的中斷,而且不知道何時真的可以繼續。
才能是可以經由鍛鍊改變,把挫折視為挑戰,只有盡一切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每年的開學日,有些學生上學時會一臉倦容,有些會哭着上學,有些會慢條斯理,舉步為艱。家長不用緊張,這是人之常情,想想我們兒時也是這樣。那麼如何是好?
開學了,有些孩子還會出現「長假期後遺症」。為避免此等情況發生,最好在開學前便幫助孩子收拾好心情,與孩子一起預備開學用品,令小朋友意識到是時候準備開學及期待返學了,孩子開學後便能盡快投入正常的學校。
家長和社區關係透過對學校的聯繫、尊重、信任、認同和重視,深深地融入學校的架構,類似在商業世界中塑造品牌的過程。在商業領域,建立品牌的過程不單是一個企業的內部發展,還需要建立與客戶或顧客的聯繫。
家長對教導孩子不知怎麼辦,怕子女將來難以應付瞬息萬變的科技社會,深感不安。陳美齡認為家長要改變思維,首先要自我學習。家長學習後,遇到什麼事都不慌張。
每年到「放榜」之日,有人歡喜有人愁,鏡頭前的母親最真情,有喜極而泣的,也有淚一滴一滴落下失望的眼淚,無論是哪一種眼淚,都是代表了母愛的偉大,父母的苦心。
我們要求立法會議員應站在普羅大眾中,聆聽一下我們的聲音,請你們立刻作出明智的決定,除了盡快立法全面禁止售賣,更加要為政府禁止市民吸食新型煙產品定下時間表。
陳美齡博士推出新書《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強勢回歸,給年輕家長提供育兒方法,讓孩子在變化迅猛的社會能與時並進,面對未來。
很多家長希望尋找解決學童沉迷玩手機的方法,但我建議家長為了對症下藥,適宜盡快分析為何學童沉迷玩手機呢!
家長不應將自己與老師的影響作出比較,更不宜挑戰子女為何聽老師的話,也不聽自己的話,否則這些醋意的說話影響了子女對自己的信任。
「教」好孩子必須讓「育」先走,令孩子先「正常化」,學術的「教」便可放心給老師。家長需參與教育的育,來讓老師去教才是正道!現在是一起「教」,沒人「育」。令孩子人格不能成熟之因。
品格發展的過程需要被栽培者、學校和社會整體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責無旁貸,而家長的參與也屬必然!
從教育的角度看,假如我們還深信我們少數科目的獨木橋,足以讓年輕人迎接未來、度過一生,我們其實是在剝奪他們在未來生存和成功的機會。
英文好勝過一切?專業勝過一切?子女讀名校一定好?家長大都有一套個人的價值觀,但這些價值觀是否有益於學童,就見仁見智了。
我就從這事看出,你若不爭取,家長們不輕易答應,但家長不堅持又太容易讓年輕人不懂珍惜,所以現代政治實在不宜只懂堅持而不知進退,傾偈溝通不在問題開始,而在其萌芽時期,否則真會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