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未來

世事分析可以超越機率評估嗎?港人要怎樣看目前的挑戰?
作者:古多迪2023-10-05
人世間可能有些事情,就應該全力以赴地去做,超越機率計算和現實考慮。孔子一生所做的,會否就是這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事?
點水蜻蜓款款飛 許多港人戚戚焉
作者:丁望2022-04-08
烏克蘭戰火仍在燃燒。聯合國人權機構透露,自2月24日至4月5日,逃往鄰國的難民近428萬。烏克蘭的災難令許多港人「感同身受」,即使面對「點水蜻蜓款款飛」的景觀,或仍是「心有戚戚焉」。
景陽岡的啟示
作者:譚寶碩2022-03-20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始於面對艱險的勇氣。 始於運籌帷幄的智慧。始於腳踏實地的每一步。
著名學者倡閱《香港志》 :翔實記載古今香港 助港人認識身份源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香港志》記述範圍上溯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特區第五屆特區政府的成立,橫跨7000年的歷史變遷。編修《香港志》是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史學工程。
禮待迷羊 賢導青年
作者:林泳施2021-07-09
我們常說青年是未來的掌舵人,那個「未來」 有時說起來有點虛無縹緲,在成長路上,有不少青年因眼前各種原因,遲遲未見屬於自己想要的「未來」 到來。
讓科技創新散發出人文精神的光輝
作者:周慧儀2020-11-10
為迎向二十一世紀的科技創新未來,人文精神要同時蓬勃發展,筆者建議科技創新可緣這五個向度去繼續開展和深化,以達到人文科技創新。
把握當下
作者:常霖法師2020-10-13
佛法說的「當下」,其實就等於是幾何學形容的那條「線」。「當下」就是「過去」和「未來」兩個「面」的交界,是沒法被抓住的。
開倒車的司機
作者:常霖法師2020-01-14
我們的煩惱很多時都是因為想得太多,原因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說應該要為未來訂立計劃,否則就很難成功的。
買樓如買船
作者:常霖法師2019-12-31
一條清淨的舢舨,舒適度未必不及豪華遊艇。這樣,買和不買就都能心安了。
史維、王維基、沈旭暉等對談:反修例風波持續,青年如何自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7
王維基認為,不反叛的人難以創新。以前的人時常批評年輕人為「廢青」。他覺得今次反修例運動,年輕人的信心提高了。他們不怕死,為社會着想,團結。我們要好好利用好的元素在生意上。
當下於未來
作者:文潔華2019-09-07
我們將會如何記起今天?先看今天我們如何思念過去。戴安娜皇妃逝世22年,英國人民又再聚集在她生前居住的肯宮閘前,插滿鮮花,擺陣圍坐,手持她生前活動的舊照,表示不能忘記。
活在未來中
作者:李焯芬2019-08-25
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個時刻。
科技與未來
作者:程介明2018-12-31
我們值得思索的是,科技的不斷發展,到底會為人類帶來什麼影響?好的是什麼?不好的又會是什麼?
朱永新:學習的革命,未來需要我們重新界定學校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為生命存在的。我們把人的生命分成: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
懷抱與訣別
作者:李焯芬2018-07-27
幾層樓高的教學樓在地震的瞬間消失,留下一堆廢墟,還有廢墟中無數哭喊或是已消逝的生命。
未來就在眼前
作者:程介明2018-07-16
未來社會,已經在身邊發生。我們以為是明天的,已經屬於現在。而我們的教育,還在斤斤計較昨天才需要關心的事情。
馬雲:我相信香港的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21
馬雲認為,香港並不只是屬於香港的,也不只屬於中國,而是屬於世界、屬於這個世紀的;香港人不應只看到香港,年輕人該放眼世界各地。
觀眾一時,藝評跨代
作者:吳美筠2018-05-11
評論可以同時間溝通創作者、作品、觀眾/讀者,互動中它又逕自延展,時而奪目,時而隱約,時而靜默,時而劃破世紀的暗黑。
留不住的教授
作者:洪 蘭2018-05-04
老而貧是人生最淒涼的晚景,難怪現在的年金改革,造成很多教授的不安,繼而考慮出走。
香港人是否真心懷念霍金?
作者:林超英2018-03-23
我們在尊敬和懷念霍金之時,也應同時思考為什麼他生長的國度會重視他這樣一個研究天文、宇宙的理論物理學家,而我們香港卻會嫌學生太少和「浪費資源」而把大學的天文主修砍掉?
新情勢下香港出路與教育現場
作者:黃冬柏2018-03-19
站在教育現場的前線人員,可有意識到我們在培養着未來香港的棟樑呢?配合政府規劃和政策,落實在課堂教學,是否本來就是我們責任之一?
似水流年
作者:譚寶碩2018-02-27
歲月匆匆,世道人心在我們身邊掠過,一晃眼幾十年過去。
楊潤雄:教育施政的緩急先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25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認為行政長官已經用金錢解決當前的問題,令教育生態較穩定,但金錢不能解決其他長遠的問題,所以在未來教育設立八個方向。
陳一丹:教育的本質,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14
科技給現代教育帶來的挑戰是雙重的。一方面,科技發展對教育體系本身帶來衝擊。另一方面,科技發展正在對整個社會秩序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未來就在你們手中
作者:李偉才2017-11-29
無可避免的結論是,人類文明在本世紀內──很可能早於世紀的中葉──必會有重大的轉折。然而,這個轉折是在有意識、有計劃、有秩序的情況下作出,還是在世界崩壞天下大亂時才被動的作出,其間有着巨大的分別。
馬雲:再不改革教育,年輕人都要失業!
二十一世紀,科技發達,機器逐漸取代人類,人類如何應對?不知中國網絡交易先驅,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有何高見?
寫給未來的你
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還要艱巨和有意義。
李嘉誠:未來就在眼前
世界依然困擾重重,環境難以持續,不公平、不公正、不安、焦躁處處,令人畏懼。你如何把恐懼轉化為促動力,成為未來的想像者,和困難的解決者──承擔各種不可能的挑戰和任務──不輸給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