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史丹福大學

李飛飛引領AI進入三維空間
作者:車品覺2024-09-23
最近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創辦的空間智能初創企業World Labs正式啟動,並成功融資2.3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目標是構建「大型世界模型」,把AI擴展到虛擬與現實世界的三維空間。
香港潮籍學子陳梓夏獲史丹福大學錄取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22
Clarence Chen的成功故事展現了他的勤奮努力、出眾才華和志在必得的恆心決心,而他對學業的執着追求、對夢想的全力以赴,也體現了潮汕人堅韌不拔的意志、拼搏吃苦的精神。
2024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作者:何劍輝2024-05-21
AI的出現為各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和機會,提高了工作效率。最近,美國出了一份AI指數報告,很值得我們參考。
陳美齡:年輕人,迷惘的十字路口,就選最難走的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9
「如果你對當前的生活環境感到不滿,那就勇敢地去尋找改變」、「人生嘛,能找到一個最喜歡的自己,就差不多了!」她熱情地鼓舞着年輕人。已出道50餘年的陳美齡,仍不斷探索生命的可能性,啟發和影響更多人。
教大38學者榮膺全球首2%科學家 「樹博士」詹志勇列全球第一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9
美國史丹福大學公布最新的全球首2%科學家名單,在學術生涯組別方面,「樹博士」詹志勇教授在全球首3萬名林學(Forestry)學者中,排名第一。
朱棣文教授:氣候變化中創新 邁向可持續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03
朱棣文教授引用美國政治家羅拔甘迺迪的說話,表示GDP衡量一切,除了使生命有價值的東西。為了達到減少2攝氏度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必須在本世紀末之前變為負值。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31
「在企業做研究跟帶領學生做研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研究團隊成員個個都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大學學生則是一張可塑性很高的白紙。」黃漢森教授在史丹福大學教學多年,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什麼領悟?
港大莫毅明教授榮獲陳嘉庚科學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22
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數學)及數學系講座教授莫毅明,剛獲選為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2022年度得獎者,以表揚其於數學科教及研究的傑出成就。
中美兩地學者獲頒一丹獎 表彰推動普惠教育 發揮學生潛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30
Linda Darling-Hammond博士及朱永新教授分別獲頒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及一丹教育發展獎,表彰他們在支持教育工作者、推動普惠教育方面的不懈努力,讓學生充分實現他們的學習潛力。
體認科研實證 遠矚高瞻以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30
郭位校長自2008年上任後即致力提升城大的教研水平,經過10年努力,城大在多項國際排名指標上均名列前茅。郭位校長日前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暢談城大的革新與未來計劃。
和自己比賽
作者:黃珍妮2021-03-13
有人以狀元身份入美國史丹福大學,半年瘋了回來。鬥心不可無,但最好的對象是跟昔日的自己鬥,從來也不用自卑氣餒。
史丹福大學公布全球2%科學家排名  教大22學者榜上有名
作者:編輯精選2021-02-08
本港8家公立大學學術研究能力居於世界前列,致力推進世界進步,成就不斷,今次香港教育大學逾20名學者便獲得史丹福大學肯定。
史丹福學者:印度陸軍獨大 對中國無勝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03
美國史丹福大學沃爾特·肖恩斯坦亞太研究中心一名南亞研究專家發表的論文指出,印度陸軍存在結構性矛盾,而且缺乏「制勝學說」,這將導致印度陸軍在可能動用武力時面臨兩難選擇。
史丹福學者戴雅門:中共「武統台灣」並非吹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19
美國著名「鷹派」學者、史丹福大學政治及社會學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指出,如果認為中共「武統台灣」的說法只是虛張聲勢,那就大錯特錯,是極其危險的。
比爾蓋茨疫苗訪問被刪改 聯合國籲謹慎分享信息
作者:徐淑梅2020-07-29
網絡上有流行語:「分享是一種美德」,不過失實信息在社交媒體泛濫從無改善跡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露問題的嚴重性,這句流行語或許應修正為「分享前停一停是種美德 」。
計劃的性質和特式──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之學校改進計劃
作者:黃顯華2019-04-06
學校改進的真正目的並不只是讓學校看到自身的不足,而是幫助學校揚長避短、提升學校教師團隊的整體專業能量,從而在校內建立一套自我完善的機制。
熱心助人的人師──悼陳明銶教授
作者:張宗永2019-01-26
教授一生交遊廣闊,整個政治光譜上都有朋友。我和陳教授相交不深,一直沒有留意他的政治理念,直到參加他的追思會之後,才知道他和泛民的關係。
史丹福大學教授:父母如何幫孩子尋找到目標和動力?
父母、老師們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應只是單單考高分、考不好會讓父母失望等,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標。
「一定要幫澳門研究打響名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12
「我Ming Chan一定要幫澳門研究打響名堂。」那是陳明銶教授離澳前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他後來跟學生提及的他希望在退休前完成的一件事。沒想到,計劃還沒落實,他就走了。
堅持着基本價值信念的巨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30
以耶魯大學蕭鳳霞教授之見,香港是世界的,而陳明銶教授就是這個世界中堅持着基本價值信念的巨人。
出自名門,卻鍾情於草根──憶Dr. Chan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26
Dr. Chan出自名門,卻鍾情於草根。在史丹福大學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中國的工運。當然離不開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所以,我目睹他認識不少香港的工運領袖,他熱愛勞苦大眾,一點架子都沒有。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深切悼念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25
陳明銶教授一生志節之堅,而且不求名利,不與人爭,潔身自愛,退休後回到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這20年中,就好像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一樣清苦、孤單、無助。最令我尊敬的還是他擁有作為學者的高貴靈魂。
別再隨便說創新!──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創新沒有魔法方程式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24
Mair教授和Seelos博士發現,近年「創新」一詞愈發泛濫,各行各業都說自己在「創新」,但細看,很多時不過是產品升級或常規的企業發展。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矽谷教父的領導智慧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23
就領導而言,我是從基層做起,最後立於整個大學機構頂端,因此在領導和管理上的經驗,可供各階級的領導者做為借鏡,當你在大型組織中爬得愈高,危機來得愈快愈大,但難題及最佳因應方法,卻大致相似。
一位謙謙君子、良師益友──懷念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9
陳明銶教授是一位謙謙君子、一位良師益友,每次見面話題總離不開香港,可見他對香港的熱愛和關心。
促進美國認識香港,貢獻重大──悼陳明銶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6
陳明銶博士早在70年代已在美國從事香港的研究工作,對促進美國人、特別是西岸認識香港,的確有其重大貢獻。
Ming Dynasty 的主宰──懷念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5
陳明銶教授曾說過:「這裏是我說了算;This is Ming Dynasty!」在他周圍的人,不會對他的態度感到抗拒或者難受,只會佩服他的執着和認真;因為他是陳明銶,Ming Dynasty的主宰。
追憶海外傑出學人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4
近年來,陳明銶教授以花甲古稀之年不停奔波於世界各地關於香港問題的各種學術會議之間,最終倒在自己念茲在茲的學術之路上,其精神、修養及風度永懷我心,永存於世。
Ming Chan’s Passion for Promoting Local History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2
Ming Chan recognised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local history .
A Public Intellectual Who Deeply Cared About HK and China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10
Rest In Peace,陳明銶,you’ll always be rememb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