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應再次平衡經濟,執行需求側改革,鼓勵消費,再加速人民幣都出海,提升國家檔次和形象,到時人民幣才真的可以挑戰美元霸權。

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特朗普大比數勝出,很大程度上因為基督教福音派教會支持,而共和黨也一改本質,轉而依賴中低勞動階層。

特朗普將於明年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他將會面臨什麼內政和外交的問題?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反華的美國議員魯比奧獲特朗普提名擔任下一屆華府國務卿,會否加強圍堵中國?馬斯克在中國佔有不少利益,將如何擔任中間人?一起聽聽黃錦輝教授怎說。

藥雨會否出現,影響明年氣候? 為什麼特朗普是女性剋星? 下周十二生肖運程有什麼宜忌?一起聽聽易學家侯天同的分析。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競選時揚言要求台灣交保護費,是介入台海戰爭還是想發戰爭財? 台灣希望買入F35隱形戰機,美國為何拒絕割愛?一起聽聽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今次美國大選結果,對於美國國內和其他國家有什麼影響。

國家主席習近稱,北京已準備好與美國新政府合作,努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但他沒有提及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名字,似乎擔心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為什麼雷文洛克能被稱為麥當勞「創始人」?儘管他並不是系統的發明者,但他是將麥當勞模式帶向全球的那個關鍵人物。他擁有敏銳嗅覺,看到了潛力,並用他獨特的企業家冒險和「賭一鋪」的精神,將其推廣。

中國在貿易戰可勝,企業和海外資金可保,但香港的繁榮安定難守。這或許會是特朗普上任後對華最易取勝的戰場,可借之在國內外建立聲威。而且這只會是第一仗,4年任期加上他期望的第3任,中國會面對美國長期的攻擊。

特朗普今重返白宮,旁邊盡為對華鷹派,只會給香港帶來更多麻煩。對未來變局的風險,要心中有數,被動待變不如主動出擊、變中求進。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強大」,雖凝聚了大部分美國人,但其政策很多都是漏洞百出,而且成效令人懷疑。

謝鋒說,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但美國亦不要有遏制打壓中國的打算,應聚焦共同利益,不能只關注分歧,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烏克蘭不斷要求美西方國家提供軍事及財政援助,來自美國及其歐洲盟友以至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對烏援助,總有乾涸的一天。

特朗普的胡來,美國選民應尚未忘記,但民主黨過去4年的錯誤,更是新鮮,對選情影響更大。

美國政治首要「制衡」,限制在位者用權,而不是方便其施政。說到底,美國人為防濫權,寧可扯皮低效。現在Trump要求國人給他以專制來換取效率,十分un-American。且看選民如何反應。

特朗普是個公德私德都乏善可陳的人,問題是,在共和黨已經拿下參議院的情況下,美國體制中的制衡因子能否發揮作用,能否約束住特朗普任性胡為的本能,克制住他身上的破壞性。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認為,特朗普最厲害之處是故意扮神經,看似不按牌理出牌,影響到其他人決策變得猶疑,無形中被迫處於不利的被動位置。中國是一個超級強國,應採取主動,執行對自身最有利的政策為本的政策。

測字計算數字精準,可以用來預測股票樓宇價格、考試比賽名次、簽約日期、桃花運期、重要時間等,大家可以參考我以前的實例,正是字字珠璣、字字天機!

既然中國期望特朗普願意做交易,那麼北京和香港還是不要把話說得太死或太盡,需保持一定的靈活性與開放性,否則只會是緣木求魚。

從今次特朗普大勝來看,美國人需要有一個為他們爭取利益,比較獨裁的政府。做過談判的人都知道,與一個獨裁者談判容易過與一大堆民主人士談判,因為民主人士經常都會有新意思,本來很容易有結果,最後都被搞衰咗。

美國大選結束,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雷鼎鳴教授分析,過往4年,拜登政府做了什麼?

民主黨不僅輸掉白宮,還輸掉參議院,主導眾議院亦變成空想,可用慘敗來形容。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為特朗普挾着他的「特朗普主義」,為美國帶來了一場民粹大革命,並把共和黨變成特朗普黨,特朗普可謂四面威風。

債務危機會是特朗普經濟政策最大挑戰。加關稅或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也會對高度依賴進口的美國經濟產生高通脹,兩者都會構成政治壓力,反過來抑制其對中國的貿易及企業政策的空間。

依我看來,馬斯克當有自己的政治圖謀,為特朗普助選只是他從政的第一步,他應該不會這麼快就退場。據消息人士透露,澤連斯基上周三已致電特朗普祝賀當選,並談及烏克蘭的前途問題,特朗普讓馬斯克參與了這場討論。

第二個討論環節「國際大變局」中,香港證券及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透露,亦有另一隻投資港股ETF會在沙特掛牌,形容是由「極具代表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

第一個討論環節「香港新征程」中,唐英年被問到資金問題時表示,西九「既是一個產業,又不是一個產業」,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陳坤耀教授被問及特朗普上台是否會帶來壞影響,他表示不擔心。

特朗普最厲害之處是故意扮神經,看似不按牌理出牌,影響到其他人決策變得猶疑,無形中被迫處於不利的被動位置。中國是一個超級強國,應採取主動,執行對自身最有利的政策為本的政策。

特朗普政府與其喋喋不休緬懷「讓美國變得偉大」的主題,不如重新思考,它究竟希望創造什麼樣的美國和面對什麼樣的世界。

米爾斯海默不看好中美關係,台灣是中美必爭之地,因為美國要維持中國不變得過於強大,是大國政治的悲劇,當然只是他個人的觀點!他希望美中關係兩好,證明他是錯的,是外交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