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教師

新世代學校與教師
作者:程介明2018-05-28
學生需要擺脫純粹的課堂生活,而進入燦爛的學習生活,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新時代社會的期望。
科技與教育
作者:程介明2018-05-21
對於教育來說,尤其是高等教育,知識的共享,將會改變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他們還會看書,還會上課,但是意義已經不一樣。
何謂教育的本質?
作者:鄧兆鴻2018-05-21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未來的一代有些什麼素質?
網絡文化對教與學的影響
作者:黃冬柏2018-05-17
網絡生活建構出其特有的文化,當學生更多地使用網絡來學習,這股網絡文化最終都會漂染他們。
教育改革的靈魂是教師
作者:邱國光2018-04-26
沒有快樂的教師,焉能產出快樂的學生?香港教師快樂嗎?或曰香港教師「人工高、假期多、地位高」自然是快樂的。但這是真像還是錯覺?
校內學習差異面面觀
作者:鄒秉恩2018-04-19
讓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共融在一個有支援的學習環境下,的學生感覺到受社會接納,推動個人成長以及建構和諧社會。一起學習的原意是好的,可惜這個願景,卻是遙遙無期啊!
香港教育改革回顧
作者:邱國光2018-04-11
教改倏超過10年,效果如何?家長放心嗎?學生能愉快學習嗎?教師以專業為榮嗎?僱主滿意畢業生表現嗎?這些問題社會上不同持份者似乎都說不!新世代的教改是否一無是處?當然不!
學校文化對學校表現的影響
作者:朱啟榮2018-04-04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具有良好校風或文化的學校,教師發展成一種集體的能力感,以提升自身的能量從而達致自我完善。
培養師德內涵 提升教師水平
作者:黃智華2018-03-28
教師由自己開始培養師德內涵,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經常反省和改進自己教學和行為上的問題,確立前進的方向,堅持教育信念,才能在教育專業上持續發展和成長。
芬蘭教育真相
作者:程介明2018-03-19
真正為年輕人的未來着想,真正為他們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我們可以從芬蘭學習的,太多了。
劍齒虎課程 配合社會變遷
作者:鄧兆鴻2018-03-13
在公開考試的指揮棒下,前線教育工作者多的只能照本宣科,課程是否能反映學習者的需求和配合社會的變遷,暫不在考慮之列。
現代管理學之父杜拉克:孩子天生可辨老師好壞
教學並不是指某個學科的知識,或是所謂「溝通技巧」,而是一種特質。教學最後的產物不是老師得到什麼,而是學生到底學到什麼。
教師何不熟練槍法?
作者:何漢權2018-03-07
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老師熟練槍法,充當校園警察的建議,與晉惠帝對着飢民說「何不食肉糜」,同樣是劣質至極,是完全脫離教育現場、是完全不負責任的政府行為!
培育學生的橫向共通能力
作者:朱啟榮2018-01-23
學生的橫向共通能力就愈來愈不足,出現個人心理及情緒問題,影響學生日常的社交及人際關係,導致今天社會面對各式各樣的青少年心理及行為問題,學校及社會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對教師工作的回顧與反思
作者:黃冬柏2018-01-19
大學畢業生最初加入教育界,目的多為穩定高收入,但他們沒想到高收入的背後,除了教導學生外,更要管理學校,因此深感不滿。
給教育局長的信──新年新希望
作者:蔡世鴻2018-01-10
絮絮不休,正因為教育下一代,是神聖和良心的工作。
教出高EQ孩子 要從幾歲教起?
作者:洪 蘭2017-11-25
震驚社會的台大潑酸案告訴我們,孩子的EQ應從小培養,不該忽略學前教育。但一切的前提,是先給老師一個好的教學環境。
爭取教師教滿十年的進修假
作者:何漢權2017-10-26
教學與教師進修必須與時俱進,權衡之下,教局實在有責任為大部分盡心盡力的教師們,爭取教齡連續累積十年或以上的,有一生一次的全年有薪進修假。
教師節日
作者:曾鈺成2017-09-07
從內地到香港,政府和民間對教師節都不見得十分重視。
不識盧山真面目?!從內地教育工作者的觀點和角度看中港二地學校教育的不同
作者:黃顯華2017-08-26
通過甘肅項目參加者大量筆記的內容,可以一窺內地教育工作者對中港二地學校教育不同的感受和心得。
教師人工貴不貴?
作者:鄭楚雄2017-08-16
像教師行業,工作量重,而且責任大。薪酬高不高,不是單看數字,還得看其職責,才能看出薪效是否掛鈎。
合約制不是洪水猛獸
作者:曹啟樂2017-07-11
教師工會要廢除合約制,實際上會導致大學新畢業青年難以入行,教師工作量大增,校長難以自主酌情運用人手。
大學教室裏,什麼在運轉?
作者:胡燕青2015-08-19
在大學的教室裏,上課的一小時內,師生之間具體地經歷着種種恩怨情仇。
延續《教師世界》的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8-14
「香港的教育社群有10多萬人,竟然沒有一份可以幫助老師和教育工作者的雜誌,我感到非常可惜。」文灼非說。
讓通識回歸為一個科目
作者:黃冬柏2014-10-07
通識教育科本來是個技能為本的學科,校本評核的獨立專題研習,從選題到完成報告的過程就已概括所有共通能力;反而紙筆考試並非一個適切的方式。但現在不論師生、補習社或報章卻花大量精力去鑽研時事材料和那些所謂「考試技巧」;是否有些捨本逐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