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要與時並進的,若果孩子都天生有自學能力,那麼把學校變得更開放,更自由,讓學生都為自己的學習,負上責任,為自己編一個學習時間表,教師變成為資源提供的角色,情緒支援的成人,會不會更為理想?
差不多全部學者都說,AI絕不會代替老師,因為AI令世界變得更快,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陪伴,面對快速變化的不同環境,他們會觀看、模仿,着重教師所看重的。
筆者平日觀察所見,表現優秀的教師大多比較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筆者建議校長或學校管理層,可以多在教師會議上分享,校內教師能表現出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的故事,鼓勵教師關注社會效用價值觀。
校長或學校管理層應多關心教師,盡力避免他們離職。他們大可以利用本文所介紹的人類基本價值觀及工作價值觀框架,檢視學校的工作氛圍,進一步關心教師。
教師的價值觀與他們的教學行為有關,一些研究表明,體育教師較重視學習過程,更注重學生的技能發展;而重視社會責任的教師則傾向關注與學生的關係。
我們說教育是「人影響人」的事業,「愛」是人傳染給人的。「關愛」的創新,不是一種設計,而是反璞歸真,撥開種種迷霧,允許人性的互相關懷,得到自然的流露。
開學日將至,筆者希望借文與各位同工一起打打氣,分享一些筆者喜歡的小思考和小方法,一起以最佳狀態開始我們本年度的課堂。
表面上,學校一年有暑、寒、春、復活節四個長假期,又多是五天上課,每天三、四時左右學生便放學,所以行外人士或許會覺得我們教師有很多閒暇。然而,那些所謂「假期」只是非上課時間,並不代表教師不用工作。
父親已去,我唯希望在文字裏「留住」他。我把父親彌留之際我對他說的一些話收錄於此:思想者的生命是思想,這一代一代的學生中,一定會有些人將您的經濟學理論和思想傳承下去,這就是您生命的延續。
當電腦上的簡單指令就能取代一切時,我們如何向學生解釋寫作課是必要的?當這篇文章只用了15分鐘就生成了,學生們怎麼會有足夠的耐心去寫一篇1400字左右的文章?
專業最重要的屬性是毋忘初心,堅守本業,持之以恆就是。
面對教師人手流失,學童人數下降,大灣區必然要發展,國際形勢卻又變動不居,學界逾百萬持份者,如何以「認真團結、實踐目標、持續進步」相互砥礪,有力逐頁翻閱回歸第二個25年的新篇章?這是大考驗、大跨越。
教育界既然仍然存有若干欠缺誠信和失德的「好為人師」敗類,教育局宜與業界同心,正所謂「上下同欲者勝」,大家一齊打好這場美好的誠信仗吧!
教材是教師教授學生的主要憑藉,是教師進行教學,從事教育工作的武器和依據,更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以啟迪思想,致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和高素質決定一切。
其實與人相處,貴乎真誠。假若我們在學校裏能帶多點笑容給身邊人,彼此能以微笑回應,整所學校都充滿善意與關愛。不要少看笑容的威力,她是無聲的語言,最能打動人心。
在李家超帶領之下的特區政府,香港教育環境將會如何改變?今集《冷思熱話》請來何漢權校長及蔡世鴻校長探討,香港教育哪處需要「開新篇」、教育改革會否令本地學校出現競爭,以及教師如何裝備自己。
聰明的學生,慢慢就會學會揣摩老師的意思,希望答中老師心中的答案。這是什麼學習?請想一想,學生是在心中尋找最好的答案,還是在尋找老師認為標準的答案?
作為老師,需要學會在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問題、發現精采。好奇心會引領着我們,拓展對世界的認知,探索對教育的變革。
新一年願望,期盼尊重孩子、跟隨兒童發展、真正的全蒙特梭利育嬰園和托兒所在香港出現,這一大改進還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探究作為立場」的想法可能成為未來教師學習的主流,教師學習不再只被理解為個人的專業發展的歷程或成果,而應理解為對學校教育甚至整體社會帶來改革的長期集體項目。
每個年輕人都會經歷不同狀況的反叛期,千萬不要先入為主地覺得他們一定是錯,而對他們有這個是好、那個是壞的分別看法,否則會導致和他們溝通上的困難。
OECD《學習指南針2030》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教育框架。這是一個全球共同能力的願景,期望能夠幫助兒童和青年茁壯成長,進而以全面、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式塑造他們自己的未來。
澳洲幼兒教育行業長期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就業前景理想。對有意移民當地的香港人來說, 即使沒有教師經驗,亦有入行的機會。
意欲離職的老師不太可能再留在香港工作……那麽,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將是:該往哪兒去?
心懷感恩,香港在這500多天的疫情中,戰戰兢兢下,度過四波疫情,整體而言,尚算安然渡過,抗疫成績是及格以上。但全球各地及香港周遭環境,依然是疫火再燃。
教育界如果真的出現離職或移民現象,按現實的情況, 完全是可以應付得到的。要記住,教師是一份薪高糧準, 十分穩定的工作,是特別受到求職者歡迎的, 尤其是在遇上經濟下滑的境況。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喚醒孩子的生命,讓他們從「種子」中萌芽、成長,誘導出真正的生命。
教師中心成立於1989年,剛在去年慶祝成立30周年。之後教育局宣佈將於今年9月停辦教師中心。作者建議,教育局可以舉辦一次集思會,邀請長期擔任教師中心義務工作的校長及老師們一起參與。
周校長覺得教師是一項神聖的工作,自中二開始便對投身教育工作感興趣,升讀中四時已決心成為一位老師,立定以老師為終身職業的志向。但他的教育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說是幾經波折。
教學內容知識和學科知識關係密切,兩者之間有很高的相關度。學科知識為教師教學內容知識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