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老師教眼科治病的方法,以內服中藥為主,及一些外用點眼的藥方,運用針灸治眼疾是比較少的。月前作者到北京西苑醫院進修,便得知相關的療法,效果不錯。
除了父母,其他各項的虐兒加害者都是社會角色。社會角色犯的錯誤就用社會法制去處理,這是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在我成長的階段,30年來遇到的朋友,談起金庸小說,每每滔滔而言,如數家珍。小說中的人物,便如老朋友在身邊一樣的稔熟。但近30年來和人談金庸小說,能接得上口的卻沒有幾人。
區建公老師書藝卓絕,他是香港書法普及教育的領軍,是道德的典範。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理應成為社會中堅分子的年輕世代,從大學甫畢業即背負各式各樣的學貸、國債,卻被迫進入低薪、低成就、低晉升機會惡劣的勞動經濟環境,淪為政府無暇顧及的一群,被迫生活在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所提出的「下流社會」。
近年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政府財赤連連,同時佔經濟非常重要的地產市場進入寒冬,樓價不停下跌,許多人不然會問,樓價何時見底?香港樓價的升跌,也許跟國家真實財力一樣,不是單一經濟指標就能分析其走勢。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北約理事會7月11日發表的華盛頓峰會宣言,不僅可以被視為對所謂俄羅斯「擴張主義」的回應,而且也標誌着一場新冷戰的開始,這場新冷戰將世界分為兩個陣營。
如前所述,環保是需要成本的。當前境況明顯反映出社會如未有配合,學校施教過的成效會漸漸消逝。
李成教授表示,民主、共和兩黨目前都同樣認為,真正的威脅來自於中國,但民主黨和共和黨還是有區別的。
升學中介與其他行業的中介一樣,從業員要有專業知識和良好操守,方能為學生制定適切方案,助其入讀適合的學校及課程。
今次新入藏的漫畫版金庸小說都是上世紀60、70年代作品,距今逾半個世紀,書況保持良好,屬難得的佳品。
要維持我們對數位經濟的高度信任,還要走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大選正在舉行,特朗普因槍擊事件支持度上升,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選。若特朗普執政上台,國際局勢將有哪些變化呢?對華政策呢?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若特朗普執政,或許俄烏能止干戈。
隨着AI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教育將更加智慧、高效和人性化。
講座上,陳萬雄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的一體多元;嶺南文化也是一體多元的,不僅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在大灣區和諧共處,今天到鶴山市龍口鎮,還可找到鮮卑人聚居的古村落。
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香港電台總監(電台)鄺思燕,大學畢業後加入港台,一做超過30年。這次本社專訪這位音樂系才女,聽她講述本港唯一古典音樂電台(港台第四台)走過50年的點滴,以及電台在頻道定位、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構思與規劃。
「新亞之前給予我的,我也希望能給予現在的學生,讓他們在新亞,既找尋到、也實現到自己的夢想!」新亞書院院長陳新安教授慨然道出心聲。
今次首張個人唱片,倫凱晴大膽地選奏份量較重、演繹上較充滿挑戰的浪漫時期作品,以她的年紀而言,其實相當吃力。但她曾參與以舒曼為題的比賽並取得組別第三名,所以也不足為奇。
感恩老師們在孩子們的幼稚園階段播下了愛的種子,相信這種子能在未來長成希望之樹,而希望,是我們面對人生各種處境時繼續向前的內驅力。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不爭取連任,支持副總統賀錦麗接替他。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特朗普雖然勝算大增,唯反對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而他選擇萬斯為副手,正正因為這方面的考量。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青年樂園》被查封背後的真相是什麼?為什麼創辦人是誰,至今仍然是個謎?一起聽聽兩位當事人石中英、陳坤耀的分享。
英國工黨上場,背後有什麼因素?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認為,工黨向關注社福,保守黨重視大國策,因此更能夠取得基層選票。
萬斯,雖然外形內格都是特朗普的翻版,但其至少是知書識禮,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完全合乎華府管治精英的口味。縱然他政治資歷尚淺,但這既是他的短板也是他可被朔造的優勢!
香港立法會通過新法案,精確而謹慎地張開了守護兒童的屏障。《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的通過,為本港小朋友提供了多一重保障。但環顧世界上其他地方,在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部分弱勢兒童已成令人痛心的隱形人。
近年來,國家領導層一直風塵僕僕地前往各地視察民情、推動重大政策,為國家發展鋪路。而特區政府領導亦不遑多讓,緊隨其後。
對於現今的新聞,我只是大約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但不會不斷去追。我們並非要與世隔絕,這太不切實際,但有些人面對負面新聞時會花很多時間不斷追看,令自己不斷籠罩在負能量之中。
香港電台總監(電台)鄺思燕,大學畢業後加入港台,一做超過30年。這次本社專訪這位音樂系才女,聽她講述本港唯一古典音樂電台(港台第四台)走過50年的點滴,以及電台在頻道定位、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構思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