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5:36:1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歐盟

陳文鴻教授:庫爾斯克之役是俄烏戰爭轉捩點? 戰爭拖垮北約經濟 歐盟對美國愈發不滿會造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8
烏軍突襲庫爾斯克,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目的只是打垮俄羅斯。不過,烏克蘭戰爭基本因素不變,對歐盟國家的考驗愈來愈大,有機會對美國「造反」。
北溪管道是烏克蘭人炸的?俄羅斯不接受 默克爾遭質疑!
作者:趙靈敏2024-08-22
在紛紛擾擾的關於北溪管道爆炸原因的分析中,《華爾街日報》提供了一種新的說法,但是由於缺乏可以拿到枱面上公開的人證和書面證據,北溪管道被炸的真相依然是羅生門事件,各說各話。
突襲後如何
作者:陳文鴻2024-08-19
庫爾斯克突襲是美國總統換屆的一個插曲,真正目的如何,難以判定,但至少這證明美國攻俄已無紅線可守,俄羅斯再沒有幻想的餘地。中國在旁觀看,應吸取教訓,早作相應的規劃。
消委會知你係乜水
作者:徐家健2024-08-04
近日消委會出的《飲水思源:30款瓶裝水口味、礦物、安全檢測》報告指,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中的溴酸鹽達歐盟制定天然礦泉水標準的上限,遭農夫山泉發律師信要求道歉。消委會一向對批評不作回應,今次竟破天荒道歉。
留華法國學者羅弘 論地緣政治競爭下的中美關係與全球格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30
長居中國的法國學者羅弘出版新書,深入探討了中國與西方,尤其是與歐美國家的複雜關係。他表示,希望用更加客觀、公正的角度,帶領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看到中國的真實面貌。
外部壓力增大 從阿斯彭論壇到北約峰會 幾個信號值得關注
作者:趙靈敏2024-07-25
北約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年度峰會,本次峰會的正式名稱是烏克蘭與跨大西洋安全,主要聚焦於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的俄烏戰爭,以及北約的應對之策。
陳文鴻:美國霸權不易崩潰 靠什麼條件支撐? 歐盟東擴分歧日深 將如何改變俄烏戰爭格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9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相比其他帝國、霸權主義國家特殊,不易崩潰。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工黨大比數勝選 黨魁施紀賢膺下任首相 分析形容執政任務艱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5
無論在信任度、決策力、好感度等各個方面,工黨黨魁施紀賢都面對著負值民意,與其說這次歷史性選舉結果是工黨的勝利,倒不如說這是保守黨長期執政在選民積累極大怨氣。
從無關痛癢到舉足輕重:香港ESG鑒證的興起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4-06-29
可靠、具透明度且公正的ESG報告在商業和投資領域中顯得越趨重要,這可由各界正採取措施以加快可持續發展鑒證的普及中反映出這一點。本文探討香港ESG鑒證的現況,以及這個新興領域如何讓企業從中受惠。
許楨:中日韓重啟三方會議 朝鮮局勢何去何從? 中國維持與歐美俄良好關係 有何戰略考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6
中日韓重啟三方會議對亞洲政治有什麼影響?美元霸主地位較美軍事實力更牢固?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博士為我們分析最新的地緣政治格局。
中國經濟從「雁行」到「蛙跳」的關鍵是什麼?
作者:關品方2024-05-31
筆者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不但不是舊瓶裝新酒,將來更可以是中國新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從實踐中來,估計將來有更多學者專家們珠玉紛陳,精彩可期。
陳文鴻:中國如何拉攏分化歐洲 打破美國獨霸天下格局? 怎樣建立經濟共同發展防衞圈 抗衡美國圍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中國之於美國的對策是以靜制動,先整頓內部,並擴軍內戰,以及主動把防衛線拉開。一起聽聽他怎說。
盧兆興:習近平訪歐 如何突破美國霸權外交? 多極世界主張惹華盛頓不滿 激起地緣政治暗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中國最近對多極世界的追求可以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主義和平等主義努力的標誌,旨在創造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公平世界,而是一個以和平、安全、秩序、繁榮和多邊主義為特徵的世界。
總理遭槍擊,帶出斯洛伐克的前世今生
作者:張翠容2024-05-21
有趣的是,斯洛伐克這個成員和匈牙利一樣,在歐盟眼中也是名「壞孩子」,遠歐盟而親普京,對美國亦極盡批判之能事,即使兩國也是北約成員國。
許楨:歐洲受困俄烏之戰或更倚仗對華貿易? 鷹派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將卸任 會否帶來中歐關係新變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歐洲大國受困俄烏戰爭,或更倚仗對華貿易?鷹派馮德萊恩將卸任主席職務,歐盟對華政策能否更加務實?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的分析。
普京訪華,後拜登時代俄美關係能否迎來春天?國際棋局的中歐俄亦或美歐俄?
作者:何志平2024-05-16
近些年,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只能被迫走向了中國。和中國的種種合作,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利益選擇。
美國研用「金融核武」 聯匯理應及早籌謀
作者:陳景祥2024-05-11
政治博弈往往超越市場實際,「不可能」的都會變得「有可能」。審時度勢,香港對聯匯制度的去留,應未雨綢繆,及早做好準備了。
習近平訪歐之行:三個國家兩樣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9
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但在對華關係上,匈牙利或許是27個歐盟成員國的異數。2023年,中國已成為匈牙利最大的單一投資國,到2024年夏天,布達佩斯和中國城市之間每周有17班航班往來。
世界赤字歸零的夢想
作者:張建雄2024-05-09
美國要收割G7中的盟友,已在進行中,日本有在貶值潮中,歐洲人雖已有警惕性,但歐盟主管若不大換血,亦無用。單憑匈牙利在叫喊,夠嗎?
中法元首同倡奧運期間 全球停火止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7
法新社報道認為,習近平對法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法歐三方基本上是「各說各話」,《環球時報》的社評就強調中國輸出機會而非風險,尋求合作而非對抗。
習近平抵法國訪問 學者:中歐合作提升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周日(5日)抵達法國首都巴黎,路透社報道,即將與習近平會談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要求中國減少貿易失衡,並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發揮他對俄羅斯的影響力。
2008年後最大安全威脅的變化
作者:張建雄2024-05-06
2009年在救亡之後,美國國債比率是82%,超過歐洲警戒線,美國不想付利息,世界進入低息期,14年就這樣過去了?
烏克蘭是疲倦還是厭倦
作者:張建雄2024-04-29
烏克蘭和美西方互相由疲倦到厭倦,戰事也就停止了,和平不是最好的嗎?何苦來哉!
許楨:拜登主義就是對中國全面圍堵?美打壓華重工業,目的為歐洲兄弟騰出發展空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3
美國財長耶倫和國務卿布林肯相繼訪華,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此舉是要穩住中國。而未來雙邊關係仍要受華府主導,目前美國正着力壓制中國重工業,以及為歐洲兄弟騰空空間。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烏克蘭節節敗退 美國歐盟無力支援? 脫離西方,宣布永久中立才能反敗為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2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烏克蘭已呈潰敗之勢,被迫上談判桌,有機會被要求政治中立,唯這個結果對烏克蘭有好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許楨:普京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兄弟相殘 北約國家漁人得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7
俄羅斯總統普京高票連任,成功後將面臨什麼內外挑戰?俄烏戰爭陷入泥淖,北約國家將會漁人得利? 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許楨的分析。
我愛電動車?
作者:何國良2024-04-03
以目前在歐洲已安裝的780,000個充電設施來看,要滿足未來新增電動車的需求殊不簡單,特別是現時在歐洲上牌的電動車續航力都是在500公里內,這對充電設施的需求就變得格外殷切。
陳文鴻教授:歐美制裁手段日益瘋狂 中國怎樣避免樹敵? 聯合國安理會議決加沙無條件停火 美國棄權顯示會跟以色列決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1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可能演變成歐洲與中東大戰,對國際政治和中國有什麼意義?一起聽聽他的分析。原文刊於《東方日報》。
普京高票連任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俄烏現場出現3個變化
作者:趙靈敏2024-03-31
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中美對壘
作者:陳文鴻2024-03-31
中國要避免成為美西方最後的敵人,便要及早參戰,使美西方不能戰勝歐洲與中東之戰,使中國有俄伊等戰略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