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三隧分流

再論三隧分流的成功經驗
作者:梁天卓2024-05-05
「香港經濟增長放緩」、「市民上班習慣改變」、「近年移民人數急升」都是事實,但是這些因素與兩隧塞車問題紓緩有沒有關係是另一回事。
與局長對談 實現香港「八大中心」定位
交通配套是支撐香港發展的大動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聯繫國家、與世界接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當局正積極優化香港對內、對外的交通配套,推動航運和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香港競爭力。
香港經歷磨練後的調整是否「能決且行」?
作者:霍詠強2023-04-17
宏觀上社會開始重新起步,然而,微觀來看,香港政府在磨練後的調整是否做到「能決且行」?本文從輸入外勞、隧道調整收費和國歌事件,觀察港府在政策、民生和意識形態3方面的挑戰。
霍詠強:香港輸入外勞政策為何不如新加坡?國歌播放不斷出錯 政府如何對付Google?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13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從外勞問題、三隧分流、播錯國歌等事件分析,在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政府,施政效率到底有沒有進步到。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三隧8月2日起新收費 私家車行西隧減至60元 紅隧及東隧劃一30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2
行政會議周二(3月22日)通過紅隧、東隧及西隧三隧分流收費方案,特區政府採取「兩步走」模式,第一階段在8月2日開始,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增至30元。
《施政報告》是怎樣寫出來的?
作者:曾鈺成2020-10-19
為什麼《施政報告》在原定發表前兩天突然宣布押後?按林鄭的解釋,憑特區政府自己的能力,沒法寫出一份提振香港經濟,增強市民信心的《施政報告》。
畀面派對
作者:曾鈺成2019-03-18
民主黨去年黨慶晚宴,林鄭率領特區政府高官出席,坐足全場,更即席捐助3萬元,全城矚目。今年此情不再,民主黨決定不邀請林鄭出席本星期的黨慶宴會了。
勿存錯覺
作者:曾鈺成2019-02-04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決策者願意正視問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當可避免重犯錯誤。可是,最大的問題,可能正是高官有「政府管治沒有問題」的錯覺。問題真的只出在政策的「執行細節」上嗎?
三隧分流利與弊 四項研究減塞車
作者:謝偉銓2019-02-04
立法會原定於上月討論由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議案,但因種種政治理由而臨時撤回。筆者認為,無論分流方案最終通過與否,政府都必須立即展開四項研究,才能長遠解決或減少香港的塞車問題。
林鄭與反對派的蜜月期結束了嗎?
作者:褚簡寧2019-02-01
林鄭通過接觸反對派,享受了特首選舉後長時間的政治蜜月期。然而現在,林鄭月娥5年任期剩下不到兩年時間,她與反對派的蜜月期已瀕臨破裂。
自製危機 與人無尤
作者:陳景祥2019-01-31
三隧分流和派4000元都可以在短期內解決,沒有多少「長遠影響」;真正棘手,甚或有可能觸發更大危機的,是長者綜援問題。
港府連番受挫 見政制設計缺陷
作者:呂大樂2019-01-29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設計,其實相當耐人尋味。設計的藍圖似乎假設特首可以單人匹馬,主持大局。這樣的想法背後,可能只建基於一種對非政治化的迷信。
三流分隧
作者:曾鈺成2019-01-24
三隧分流變「三流分隧」,因為高官離地而自以為是。他們以為自己比所有人高明,知道什麼是維護市民利益的最佳辦法。
苦藥難服
作者:曾鈺成2019-01-17
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紅隧和東隧收費加幅高於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水平。政府說這是「苦口良藥」,但沒有解釋為什麼加幅不可以較溫和。
從特朗普施政看三隧分流
作者:徐家健2018-10-28
你信三隧分流有重大社會效益嗎?《施政報告》提出的方案,遭各黨派議員猛烈批評。可惜的是種種批評當中,並未有針對政府提供的成本效益分析。
令人驚詫
作者:曾鈺成2018-10-25
行政長官在準備撰寫《施政報告》時,曾不停地呼籲公眾對報告內容發表意見;人們會以為,寫入施政報告的東西,都是來自大眾的,人們期待的;而不是出自密室的,令人驚詫的。
按時段收費 真正三隧分流
作者:嚴啟明2018-10-22
西隧是三隧中唯一具每方向三條行車線(比紅隧及西隧多一半流量)的隧道,改變後它仍是最貴,能否把大量原經紅隧過海的車輛吸引轉到西隧效果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