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6:42:5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拜登

以巴衝突蔓延黎南 火箭擊中聯合國臨時部隊總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6
以巴衝突升級,以軍在北部邊境與黎巴嫩真主黨的駁火持續,位於黎南納庫拉(Naqura)的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總部也受到波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屬於法塔赫)則說,哈馬斯的行動和政策不代表巴人。
媒體政客塑造道德高地 勸和促談才可長治久安
作者:陳鳳翔2023-10-16
防洪不能只顧自己,能考慮周邊鄰國,才能長治久安。就算一個哈馬斯倒下了,千萬個的哈馬斯會站起來。為整體的和平、為挽救無數的生命,還是中國建議:勸和促談。
黃錦輝教授:巴勒斯坦為何主動挑釁巨人宿敵?拜登政權支持以色列火上加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3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於7日清晨發起突襲,讓以色列時隔半世紀再次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加沙地區陷入戰火之中,雙方死傷慘重,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來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說法。
習拜會牽動香港政局
作者:袁彌昌2023-10-11
若中美博弈持續加劇的話,可以想像美國將採取更多針對性的措施和政策,誘導資金離開內地和香港市場。事實上,目前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佔極大比重,外資公司亦開始不做中概股生意,不斷縮減香港辦公室規模。
美國兩黨混打,看民主黨如何在2024年選舉中「拯救」崩潰的共和黨
作者:何志平2023-10-10
民主黨人無法抑制對特朗普的仇恨,通過將政府和司法系統作為政治武器來對付他,結果反而卻可能給了特朗普第二次生命,亦給予共和黨第二次機會。
陳鳳翔:西方輿論怎樣以偏概全誣衊中國?拜登經濟戰與文宣戰為何被拆穿造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7
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博士指出,一場由美國拜登政府主導的經濟戰和文宣戰已經鋪天蓋地展開,目的誘發人心虛怯、資金外流、消費冷卻。一起聽聽他分析。
陳文鴻教授:美烏集中火力攻擊克里米亞有何盤算? 美國要通過烏克蘭驅趕俄國 全面統治歐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5
美國已向烏克蘭發出逾1000億美元軍援,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若美烏聯軍戰勝,美國通過烏克蘭便全面地統治歐洲,完成大西洋的全面整合。俄軍仍有多大勝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作者:張建雄2023-09-28
美國人只記得杜魯門、列根這兩個領導美國成為戰後霸主的總統,但目前看不見有這個希望。目前兩位老兄(拜登、特朗普)都醜聞纏身,經濟保障、醫療保險都走向破產。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作者:張建雄2023-09-25
日本既控制不了通脹,日元更大貶值至1美元兌147日元,物價不能不漲,還要配合美國禁止出口半導體零件到中國,韓國亦復如是,經濟不景氣已是板上釘釘,時日亦無多了。
AI如何影響選舉?
作者:譚新強2023-09-25
香港是個頂級國際大都會,近年交上衰運,各種因素夾擊下,現在經濟低迷,市面亦確頗蕭條。大家都知道單靠「香港夜繽紛」是不可能扭轉乾坤,令到經濟神奇復甦。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1
金磚國家集團加入6個新成員,被視為去美元化的進程之一。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認為,一切源於美國霸道制裁中、俄,令各國受拖累,是故要推動去美元化。一起聽聽他分析。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9
西方警惕俄羅斯,是因為彼得大帝形成的沙皇霸權,只懂得向外擴張,不懂得內部價值觀的提升。現在遠東多了另外一個現代版的康熙大帝,聯手向沒有路易十四的英美歐洲發動進攻。
俄私人飛機墜毀10死 乘客有瓦格納創辦人普里戈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4
俄羅斯一架私人飛機從莫斯科飛往聖彼得堡的途中,在特維爾州墜毀。機上10人全部遇難。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證實,遇難者包括6月發動「叛亂企圖」的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創辦人普里戈任。
美日韓峰會與結成同盟的地緣政治
作者:盧兆興2023-08-21
《大衛營精神》是美日韓之間建立意識形態軍事同盟進程的見證。三國共同的資本主義民主意識形態將軍事、國防和科技合作鞏固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由夏威夷火災看官僚主義充滿西方世界
作者:張建雄2023-08-21
夏威夷毛伊島2023年8月8日大火災,拜登宣布要在8月21日去夏威夷視察,不惹民怨是不可能的。為何拜登要拖到8月21日才起行?
陶傑:特朗普被控什麼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8
這種對抗在美國歷史上並無先例,後果也不可預測。其他非主流媒體暫時按兵不動,視乎形勢發展。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在明年11月,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內戰,已經在美國爆發。
美不邀特首出席APEC峰會? 港府:東道主須履行責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8
《華盛頓郵報》引述消息,指美國方面決定不讓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峰會。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估計,美方是為了明年的總統選舉才有此舉動。
中美關係進入「後氣球時代」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6
在「後氣球時代」,美中對抗的新焦點是加緊對華實施技術封鎖和貿易制裁。然而,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中美關係或會保持相對穩定。拜登為免「口無遮攔惹麻煩」,中美也就「氣球事件」達成妥協。
由新冠埋單到不可思議的形勢
作者:張建雄2023-07-06
奧巴馬年代,2009年財政赤字才1.41萬億美元,特朗普和拜登,這兩位大花筒竟毫不費力就把美國赤字推至最高峰。面對中俄伊沙的種種崛起,美國能不怕嗎?
布林肯的北京一夜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3-07-01
布林肯的一次訪問,根本無法改變美國對華戰略的軌跡,這也是美國國務院官員呼籲外界對此訪降低預期的原因。中美關係「低位震盪、邊打邊談」的新常態將會持續下去,防止戰爭以及擦槍走火引發的衝突升級成最大考驗。
美國布卿訪華的虛實
作者:馮應標2023-06-26
布卿訪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美國2024大選作準備,大陸和香港KOL不要表錯情,以為美國佬央求與中共修復關係,這真是井蛙之言,中美關係愈差,對美國便愈有利,哪個政黨對中共愈強硬,便愈多選民支持。
輕舟已過萬重山:布林肯與蓋茨訪華的啟示
作者:袁彌昌2023-06-21
布林肯與蓋茨訪華帶出了一個顯淺道理:究竟中國在國際體制內或體制外,對世界不會那麼危險?究竟企業繼續與中國交往或全面與華脫鈎,會對國家及人民更為有利?這足以說明與中國脫鈎的謬誤。
基辛格百歲的感言
作者:張建雄2023-06-11
拜登和特朗普也許也應問計於機械人,才能學會基辛格的「友好」、包容和不好戰,天下才會太平吧!基辛格說再活百年,才能找到西方如康德的人物。善哉。
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
作者:袁彌昌2023-06-07
美國債務問題固然有促進中美重新接觸、不再謀求脫鈎的作用,但更深一層意義是美國對華政策再不能停留在憑空想像或中國威脅論的層面,今後必須在現實層面上與中國做交易。
拜登對埃爾多安無可奈何
作者:郭一鳴2023-06-02
土耳其大選經過兩輪投票,69歲的埃爾多安以超過五成二得票,擊敗反對派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成功連任。這位曾經透過手機視頻露面粉碎政變的土耳其政治強人,今次又是靠什麼保住大位?
如何看中國對美光公司的制裁
作者:施永青2023-05-31
這種發展顯示,美光事件並沒有令中美關係惡化。原因是美國並沒有條件在現階段與中國全面脫鈎,所以雙方領袖必須坐下來講清楚,哪些地方可以保持合作,哪些地方需要「去風險」。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25
近日王毅與沙利文會晤,是否預示著中美關係破冰?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習近平會與拜登通話嗎?
作者:施永青2023-05-17
美國拒絕要有先決條件才能進行中美外交接觸。其實美國何嘗不想在進行外交接觸前,就先達致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先決條件?只是目前的形勢並不對美方太過有利。
俄閱兵展示實力 山東艦西太練兵 美威懾無濟於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1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在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儘管這次閱兵沒有像往年一樣展示新型的坦克,但觀察家認為,與烏克蘭的戰爭打了一年之後,俄羅斯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80歲拜登宣布角逐連任 特朗普轟令世界處大戰邊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6
美國總統拜登在個人社交平台宣布尋求連任,再次參選總統。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公布民調,1000名受訪的美國成年人中,七成人認為拜登不應尋求連任,反對的人中有近一半認為他年紀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