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文字使用,獨一無二。文字是溝通的工具,只能表達本地方言的文字,就是拒其他華人於千里之外。公共場所只用中文,就是不顧非華人的感覺──遊客、居民。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
根德園幼稚園宣布於25/26學年完結後停辦,現在就連傳統名校也經不住考驗被迫停辦,那麼普通幼稚園該何去何從?現筆者嘗試剖析「殺校」的深層次原因,並提出四點希望。
張仁良教授做了10年校長,上任時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所有中小學的校長,覺得新老師的哪些品格是最重要的。校長們答覆,前四個最重要是正面的人生觀、正面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語言能力,第五個才是學術能力。
怎樣攪好語文課程和教學是一件很專門、很複雜的事情,基礎教育課時不足可能就是困局之源。
學習母語是自然的、重要的、容易的,但學習外語也同樣很重要。香港700多萬市民對使用英語並不會感到陌生,運用英文或操流利的英語能擴闊個人的學習領域。
世界一直在向前進發,為了建立更多的優勢,主其政者必須善用機遇,把香港教育重塑成別具特色、擁有更多優勢的系統。生源問題在之前多年已有很多探討,其實那是個建構優質教育的機遇。
花了20多年推動「兩文三語」,香港人的語言水平是否達標?能夠把兩文掌握得好,兼擅三種語言的又有幾多人?
教師不單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民族價值的傳遞者。
不少家長為子女選學校而憂心,要考慮學校校風,又要考慮學校等級。英華小學前校長林浣心認為,一間學校出色與否,關鍵在於老師的熱誠與愛心。一起聽聽林校長如何說。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的大熔爐,以其國際化環境和多元化背景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之珠。創立於2016年的奧恩,是本港首間引用《聖經》九個「聖靈果子」特質,培育幼兒道德價值觀的學校。
多種語言能力在全球化趨勢下,正成為下一代理解多元文化,掌握國際大勢的鑰匙。但香港過往所建立起的中英雙語乃至多語言優勢,到底能否承受其他亞洲地區國家的挑戰,繼續保持優勢呢?
朗誦與敎育兩者聯繫的好處是相輔相成,說之不盡,取之不竭,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對莘莘學子來說,絕對是有必要的寶貴經驗!
語文學家周有光所提倡的「兩個雙語言」政策,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香港現時致力推行的「兩文三語」政策,與此異曲同工。
學外語而不常講,就永遠跨不過那道門檻;幾年不講,那門外語就會從腦海中消失。
閱讀是需要培養小朋友的興趣、能力、習慣,以興趣為優先,小朋友的第一本書應該是故事書,而不是教科書。
當地學生面對艱辛的學習環境,但仍然十分勤奮,我認為很值得我去學習。
王鳴峰透露,證監會已銳意整頓股票市場,杜絕股價大幅波動現象。
我現在仍然堅信,除非英文是你的母語,否則語音、語法一定要並重、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