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加坡

香港政府的反擊
作者:湯文亮2023-09-27
商場如戰場,香港長年累月被新加坡壓住,係時候作出反擊,但反擊時間亦極之重要,如果等「TOKEN 2049」開完會才對JPEX採取行動,相信效果會差很遠。
尚達曼得票逾七成 當選新加坡第9任總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2
新加坡前國務資政尚達曼當選該國第9任總統。這位斯里蘭卡裔的政治家有豐富的從政經驗,提出過「彈床理論」和「上行扶手電梯」,致力打造包容社會,提供上游機會,而且還曾正評中國的官員問責制度。
兒童交響樂團載譽歸來的匯報
作者:周光蓁2023-08-29
香港兒童交響樂團演得有板有眼,弦樂和木管都表現良好,定音鼓也精準,只是圓號稍為緊張,但全團在節奏與全奏掌握得宜,我等亦為小小音樂文化大使們鼓掌鼓勵。
修復有期?
作者:張宗永2023-08-01
中國歷代領導人都很欣賞新加坡,既取得經濟成就又能維持一黨專政,但做香港特首這個地方官,比做新加坡總理這個國家領導人難十倍。
香港政府代表團訪問東盟三國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7-31
李家超率團訪問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從商業角度來看無疑是成果豐碩,但從嘗試加入RCEP的角度來看,北京和香港當局將如何遊說東盟國家提供更多支持還有待觀察。
新加坡經驗對香港外勞新政有什麼啟示?
作者:葉秀亮2023-07-25
香港推出新的輸入外勞政策,到底成效如何?筆者於本文先討論新加坡輸入外勞政策的經驗和啟示,繼而以之協助分析香港近日的外勞新政及長遠應走方向。
香港創科怎樣做?|怎樣把新田科技城建成一個嶄新優質生活圈──專訪文効忠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5
國際高科技人才難求,香港需要完善新田科技城的條件,才能在爭奪人才戰脫穎而出。此外,如何保育新田原有文化和環境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議題,理大文効忠教授特別接受本社專訪,分享他對科技城規劃成宜居地的見解。
李家超晤李顯龍:重視港星長期密切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4
李家超也在社交網站帖文表示,新加坡一直是香港在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4815億港元,即使受到疫情影響,2018年以來年均增長率達5.9%。
香港減排系列|達致減排目標政策框架的思考
本文檢視了香港與新加坡減碳政策的側重差異,提出一些香港可以參考的改善方向。事實上,2020年香港人均碳排放值為4.5 tCO2-e,表現優於新加坡,再加以取長補短,定能有助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
作者:蔣匡文2023-06-04
東馬來西亞鐵路如果建成,將有利馬國東海岸地區的貨運到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因而刺激馬來海岸之交通及發展。
提升研究產出效率 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作者:黃錦輝2023-05-16
香港的基礎研發表現出色,世界認可,不過在研究產出效率的表現仍然有待提升。
踏沙行.再遊新加坡
作者:張楨2023-05-10
今古同愁,闌杆獨倚,人生瀟灑能得幾?
SSD變BSD 新加坡高招
作者:湯文亮2023-05-03
雖然大多數人會認為太多人去新加坡搶貴樓價,新加坡政府唯有加印花稅來阻止外來人去新加坡買樓。加印花稅來阻止外來人口移入的想法可能有所誤會,真正的目的是阻止已經移居新加坡的人賣樓離開。
港式組屋振經濟吸人才
作者:何濼生2023-04-25
在今天的房屋政策下,想發達靠務必先租公屋後炒居屋,躺平甚至刻意不升職,力保輪候公屋資格,變成致富必由之路,經濟動力從何談起?筆者呼籲政府認真考慮筆者「港式組屋」的建議。
房協慶祝成立75周年 何永賢:不可或缺的「房屋實驗室」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18
1948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協會,4月17日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75周年慶祝酒會,由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及房協主席陳家樂主禮。自成立至今,房協擔當實驗角色,協助解決香港市民的住屋需求。
霍詠強:香港輸入外勞政策為何不如新加坡?國歌播放不斷出錯 政府如何對付Google?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13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從外勞問題、三隧分流、播錯國歌等事件分析,在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政府,施政效率到底有沒有進步到。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家族辦公室 選落腳點三大因素
作者:湯文亮2023-04-05
新加坡早已吸納了500個家族設立辦公室,香港政府近日才提出如何吸引外地人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優惠,是否比新加坡又慢了一步?
陳茂波:馬新之旅成果豐 香港是亞洲發展最佳平台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隨着全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中國和發展中的亞洲經濟體持續發展、科技應用和創新不斷向前,以及中產階層隨之擴大,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動能將進一步增強,貨物及服務貿易和人員來往將大增。
沒有欠債就不會賴債
作者:湯文亮2023-03-29
作者指出,歐美爆發銀行危機,資金唯有紫氣東來,亞洲是唯一選擇,造成香港與新加坡直接對壘。但香港不一定大敗。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作者:羅祥國2023-03-16
一個成熟的經濟體趨向飽和,增長率趨降,在所難免。但香港以往10年平均每年只約有1%增長,這肯定不是特區政府所能預料,也明顯不是中央的期望,背後有什麼原因?
星洲預算案「居安思危」與香港「居危求安」
作者:尹瑞麟2023-03-06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早前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預計,2022/23年度財政赤字為1398億元,建議發債增加現金流,跟新加坡取態截然不同,當中新加坡是否存在值得香港參考之處?
再論香港vs.新加坡
作者:張炳良2023-02-23
世界不再一樣,「香港」作為城市符號,除標榜過去傳奇外,欲掌握將來,需放下傲慢和心障,切實變革,回應本世紀巨變,不再原地踏步,或陶醉於追憶。再論「香港vs.新加坡」,因可作思考未來的切入點。
股票印花稅因加得減 得不償失
作者:胡孟青2023-02-15
市民大眾關心會否派糖,作者反而擔心香港政府錢從何來?指出香港稅基狹窄,限制了財爺出新招想像空間,最怕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如何吸引海外僱員留港工作?
作者:施永青2023-01-05
最近,經常聽到政府說,要講好香港的故事。我看關鍵不在於「講好」,而是在於如何「做好」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香港之前之所以對海外僱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香港比西方國家更資本主義。
陶傑:中國海嘯式爆疫與世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03
中國民間不斷流傳重症患者多,且出現「白肺」患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公開批評中國,資訊不透明,世界各地也漸漸失去了對中國的耐性,紛紛頒布自己的區隔方式,是無可厚非。
雷鼎鳴:香港要跟誰搶人才?新加坡在這方面有什麼致命弱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2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特意強調了吸引人才對香港目前狀況的重要性。新加坡被認爲是香港引進人才路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這樣一個彈丸小國,為何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呢?
新加坡優勢的若干個人觀察
作者:尹瑞麟2022-12-19
新加坡政府的管治模式和前瞻性,近日再度成為本港熱點議題並加以比較,這不難理解。早前,筆者相隔兩年舊地重遊,引發不少感觸,希望就此行的若干觀察,化為文字,冀豐富相關討論。
與新加坡搶人才?
作者:雷鼎鳴2022-12-14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特意強調了吸引人才對香港目前狀況的重要性。新加坡被認爲是香港引進人才路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這樣一個彈丸小國,為何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呢?
仍為中大喝采──沈祖堯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09
暫別香港一年多,沈教授上月24日回到中大老家出席畢業禮,風采依然,只是皮膚較前黝黑。他在台上站起來接受榮譽法學博士的一刻, 全場掌聲雷動,都為這位前校長感到高興和驕傲。
數字跨境規則新焦點
作者:車品覺2022-12-05
在跨境數字貿易及數據交易能正式成為主流趨勢之前,必然會涉及新規則的出台,而大量測試及談判也是必經階段。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優勢,及早成為國家在數字跨境新趨勢、新規則、創新的深度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