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是無數詩人墨客筆下的題材,我認為唐朝詩仙李白的詩句最令人津津樂道。
宋詞應始於隋唐,發展於晚唐和五代,盛於兩宋。隋唐時期,西域的音樂和中原的民間音樂匯合,形成了「燕樂」。最初是民間創作,後來文人也加入,形成一種新詩體,並漸漸踏進文學的殿堂。
文學史如何分期眾說紛紜,要把唐代分成四份並不容易,到底唐朝的四個時期,指的都是哪些年呢?
潮起潮落,時光流動,朝代更迭,長安的璀璨繁華已隨歷史洪流化為煙塵,但盛唐的氣度、風采,卻藉着詩作保留至今。尋找理想之路縱然遙遠,然上下求索不捨晝夜的毅力和精神,卻化成了一首首千古不朽的名篇。
銀幕上《長安三萬里》所展示的世界,就是一台《紅樓夢》:李杜/寶黛初會的地點在哪裏都好,都無法避免詩意悲劇的揭幕;安史亂後的唐朝/查抄後的賈府是否「延世澤」,最終也一樣指向「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講李白的故事,無法迴避的是大唐首都長安,《長安三萬里》不是地理上的距離,實是詩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電影對李白的「長安情意結」也有細緻的刻劃。
最近,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動畫第二位的《長安三萬里》,挾15億票房紀錄的聲勢在港公映。電影中的主人公李白和高適,年輕時同樣不能按「正常」的科舉途徑入仕,結果飽嚐人間冷暖,最後各有不同的人生際遇。
書展與動漫電玩節接踵而來,若按表面觀感,無論作者、內涵和受眾都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樣本,甚至是兩代之間的鴻溝。不過宏觀地看,兩者接力其實正好體現社會兩翼發展的微妙關係。
春花秋月,有人視而不見;有人見了,如在夢中。只有真性情,真心靈的人,才體會、感悟出僧肇「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深意,才見得到鮮花之美,明月之美,領悟人和萬物存在的真實涵義。
粵語有義為「推高」、「捲」而音為jap3一詞。它的正字是什麼?這個用法源自何時?至於胡椒粉為何又可以稱為「古月粉」?
從李白詩中可以發現儒道佛的多元與包容,這對我們直視中國文化的核心是有幫助的。
此講座為「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2021-2023 學年)中學活動,本計劃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
詩到李白,凡神仙游俠奇山異水名酒美人,都成他詠歌的材料。李白從小就受到道教神仙思想的薰陶,在其詩歌中多有體現。
余光中的新詩大多以懷念故土為主。在《隔水觀音》詩集中,他投入李白、杜甫的影子,余光中的每一句詩,每一個字都是將中華文化、歷史文化與他的處境連結起來。
談中國文學,不能不談唐詩。但唐詩作品多如無際田野纍纍碩果之豐茂;著名詩人多如天上之繁星,隨手一指都能閃耀長空。
《大象傳》的作者,看到井卦的象和卦名,提出什麼啟示呢?他說:「君子以勞民勸相。」君子既然觀察到「井」的「無窮匱」的特點,便想到作為統治者要仿井水之德和開鑿水井所需,去慰勞人民。
杜甫的詩詳細記錄了唐朝由盛轉衰的二三十年社會的急劇變遷,他的作品有如「詩史」一般,令人深刻體會到人民的悲慘命運,當年英俊聰慧的杜甫是如何寫下這些廣為傳誦的詩?
巨星的人生都不算長。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小龍,死時只得33歲;風華正茂的陳百強和黃家駒都認真應驗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不幸。
綜觀《月下獨酌》,李白運用豐富的想像,透過月下獨酌的情景,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終不囿於「獨」的複雜情感。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唐宋詩詞中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可以風大雨大,不可以無方向。可以一無所有,不可以無志氣。可以寂寞孤獨,不可以無情趣。可以處身紅塵,不可以無品味。
古人思緒,詩詞人生,寫景抒情,誦而領會,觸及心靈,迴腸盪意,或歡或悲,或喜或愁,或平淡流水,可以言傳意會,可以宣懷神遊。摘其中數篇,聊以消暑解熱。
莘莘學子要升學或求職,都極盡心思去撰寫履歷表或求推薦信。推薦書信之為用,古今皆然。其中唐朝詩仙李白最廣為人知悉,因不肖世俗進士之途,而修〈與韓荊州書〉自我推薦,終獲唐玄宗賞識,供奉於翰林院。
為何由月色往往想起故鄉?應該不難理解的,因為思念故鄉的,都是離鄉的人。在夜中寂寥的時節,只要天色好,舉頭一定見月。
杜甫寫美,往往從細微處描寫,卻體現出崇高的美感。他常常寫悲慘的生活、寫社會動亂,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希望,依然可以感受人間的溫暖。
杜甫生命歷程每潦倒失意,疲於奔命。但在創作藝術成就卻豐采多姿。各種詩體都難不到他,其詩歌除憂國憂民外,對大自然穹蒼讚美,人生的得失際遇,都使讀者極易產生共鳴,或帶來超然的啟迪。
文人筆下說情侶自幼認識,感情契合而成夫婦,都愛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可知這兩句話,正正出於李白的《長干行》?李白以絕詩律詩於時人見稱,樂府詩《長干行》多為人所忽略。
翻看一部中國文學史,「職業」上有成就的人做不了偉大文學家,相反靠不同方式存活,但卻苦心孤詣從事創作,天生抱負要把作品精益求益的人,卻能經過時代的洗禮,成為擺得上文學殿堂中的傳世作品。
在Skype、Viber、Tango的世界,人與人的深情緬懷只能在死後才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