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呂大樂

呂大樂:勿用舊框架 看零售餐飲業轉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5
花無百日好,是否從此香港就必須撐住每年5000、6000萬入境旅客人次,才可以繼續下去呢?不需要思考因應環境的轉變而調整?沒有需要全盤重新思考本港服務業如何找到生存與發展空間?
高官揚言香港經濟好轉 呂大樂:不景氣是現實 市民陸續失去耐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8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明報》撰文表示,香港經濟不景氣,每隔兩三日便會聽到老店結業的消息,市民已陸續失去了等待的耐性。
呂大樂:垃圾徵費暫緩實施 管治意志非關個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7
呂大樂感慨,在目前的政治環境裏,這要看建制派的表現。雖然政府沒有完整的一套未來計劃,但各級議員大可每個月追問政府,究竟有何進展?下一個季度又有何表現指標?只要他們真的肯去推動,政府也很難懶惰下來。
似曾相識的香港
作者:沈言2023-10-20
創辦於四十四年前的「油中」,自創立之日起,便定位為人文社科專門店,當中尤以文史哲書籍品類最為齊全。在「油中」遇見「似曾相識的香港」,秋夜有書香盈袖,便是香港書業邂逅香江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吧。
呂大樂:大灣區活動範圍擴大 南下北上成常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3
新形勢下,南下的旅客可能就只是過來買點東西、找個地方呆一下,即日來回;而北上的旅客也只會愈來愈平常,過夜還是不過夜,那看看各種服務的性價比、有無新意。
呂大樂:平常心看政府施政 中期報告見分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6
呂大樂認為,面對特區政府施政,其實可以平常心看待。當局不斷拋出新措施,最終還是要還原基本步,交出成績,提交中期進度、成績表。
呂大樂:郵輪碼頭營運模式出了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5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指出,今次事件令市民知道,並不是有大型郵輪泊港,便可以隨之解決所有問題。如何妥善經營一個大型場地,需要投入資源、心思,缺一不可!
「搶人才」之外 政府應向青年有個交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政府應解釋怎樣看待和如何準備5年、8年之後的勞動力供應?也需要有一套想法或計劃,好讓年輕一代知道自己再走下去,朝哪個方面,能夠在事業發展上,找到可行的道路。
呂大樂:勞動市場措施須實證研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9
教育大學呂大樂教授在《明報》指出,一些勞動市場措施不能避免地會影響到年輕人選擇就業、規劃生涯、接受培訓的決定。如果入行的吸引力減少,則未來人手只會更為短缺,那就更需要其他措施來紓緩勞動市場的緊張狀態。
呂大樂:「搶人才」不能只憑量化思維簡單解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7
呂大樂教授呼籲政府,在部署整套勞動市場策略的時候,需要想得更廣,也要想得更深,而不是只求處理眼前的事情便算數。
呂大樂教授:有多少人可以從全球城市論述中得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3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明報》撰文表示,作為一個全球城市,無可避免要攀上更高的世界地位,但只講求主流的創造財富手段,如創科創業,又有沒有考慮其他人的需要?
呂大樂教授:避免景點超負荷 旅遊管理要做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27
經過3年疫情,香港社會已有所改變;而內地訪港旅客的期望和興趣亦會發生變化。呂大樂教授認為,「很多張力、矛盾、衝突,並不需要等待來港旅客回到高峰時期的半數,便會陸續浮現」,需要預早做好管理。
呂大樂教授:內斂的微光──大會堂時光流轉6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11
因為是由無到有,所以大會堂是一處集中地,客觀上它擁有所有條件成為「全市之社交及文化活動中心」。
呂大樂:社會復常是回到起點,還是順勢帶來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2
社會復常後,大家是除下口罩,回復以前的生活,還是多走一步,認真思考疫情觸發了一些什麼新的社會、經濟、文化趨勢,從中掌握未來社會走向?呂大樂教授在《明報》撰文認為,一些微觀的轉變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趨勢。
呂大樂:人才政策要重視挽留亦要顧及年輕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21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那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年輕人排諸於「人才」討論之外的公眾議論,不夠全面,也不貼近市民感受,更沒有溫度,不能引起市民積極回應。
中產階級的心理分析──兼論該如何述説香港故事
作者:施林海2022-09-10
呂大樂教授認為,「香港崇尚自由,但並不等於香港社會是一處多元化,多導向的地方」,而中產人士教育兒女上的思路,大多是在「嚴重的精神分裂,口不對心,自相矛盾的情況下進行的」。
別具特色的本地中產
作者:施林海2022-09-10
呂大樂教授認為,在教育資源競爭的大環境下,香港具有兩大特徵,一是家長們的競爭手段和方法細節相當接近,二是擅長工具理性和策略部署。任何「無助」最終目標的,均被視為次要或全不需要。
書展2022|自言性格包拗頸 呂大樂教授:想看香港社會另一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25
「當所有人認為天下太平、十分富裕,我有興趣研究哪一個人會受困於貧窮。」因為這一種「包拗頸」性格,令社會學家呂大樂教授先後開展一個又一個的研究,最終目的,不過是觀察社會不同的一面。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6
呂大樂教授斷言,「一套不能首尾呼應、貫徹始終的安排和做法,最後一定會出問題。發生問題之後才追究責任,恐怕為時已晚」。
呂大樂:重建香港建議須理性 忌只顧「政治表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13
香港社會並不經常做全面的檢討,錯過了這個窗口,便很難再找到機會為社會把脈,由安老服務、醫療系統,以至如何振興經濟、改善施政,找出問題根源,對症下藥,才能規劃未來。
呂大樂:升斗市民最怕「唔知道做乜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9
升斗市民最怕「唔知點做」──「唔知你做緊乜嘢」之餘,他們更不知道自己「做啲乜嘢好」。呂大樂教授近日以此於《明報》撰文,呼籲在上位者反璞歸真,認真聽聽升斗市民的聲音。
呂大樂:政府抗疫措施須具一致性 市民厭倦 「彈弓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31
特區政府宣布推行「疫苗通行證」,要求更多地方使用。教大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其實這並不符合特首一直所講的「動態清零」,但政府或繼續採取這種「彈弓手」的處理方式,令市民感到無所適從。
呂大樂:「零工經濟」擴散 不利下層「炒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3
當零工經濟在擴散的時候,要關心憂慮的,並不是上層的那批「斜槓」,而是下層的「炒散」。對很多人來說,外賣員的遭遇,肯定沒多久之後亦會發生在很多打工仔身上。
政府調整角色是大議題 要思考管多廣 管多深
作者:呂大樂2021-10-09
政府調整角色其實是一個大議題,絕不是在這邊加一項工作,在那邊設立一個新的專員那麼簡單的事情。
港大辦閱讀推廣研討會:圖書館如何傳承文化?
作者:周慧儀2019-06-27
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而文化的傳承與開拓更是我們文化人的時代大使命。
隨心率性地閱讀有時 認真深入地閱讀有時
作者:周慧儀2019-01-30
閱讀,是按讀者自身的不同需要,在不同時空中,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體驗:隨意式閱讀有時,功課式閱讀有時,探究式閱讀也有時。
何謂中產
作者:關焯照2018-05-18
社會學家認為應以教育水平或職位的專業性來衡量中產,因此,即使個人收入不俗,但教育或職業不達到一定的水平亦可不被歸類為中產。
呂大樂:不知道港府是否認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17
「建制派亦不見得有政黨有足夠準備隨時執政,如果明天馬上全面民主化,實行政黨政治,由立法會的最大黨派去執政,民建聯的答案可能都是哈哈哈。」呂大樂苦笑地說。
呂大樂:社會惰性太強 香港模式不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03
未來怎麼破解這樣的困局?呂大樂認為,如果香港要再次騰飛的話,或許真的需要一個很大的轉變。
為什麼挑撥代際矛盾
作者:張倩儀2017-09-28
動物受生物演化的控制,青少年有反叛性,會挑戰既成秩序,不獨人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