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在年終前,問問身邊的年輕人:你會如何報效這世界和人類社會?
香港是個頂級國際大都會,近年交上衰運,各種因素夾擊下,現在經濟低迷,市面亦確頗蕭條。大家都知道單靠「香港夜繽紛」是不可能扭轉乾坤,令到經濟神奇復甦。
美國的反華政策,喚醒了沉睡的獅子。今天,看到愛國的資訊網台成功地站上峰嶺,深深感受到國家勝利在望。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四表示,入境深圳健康驛站的預約名額開始進一步增加到每天2500個。他指出,中文報業在世界各地的讀者眾多,有強大的影響力,呼籲業界準確傳播香港聲音,讓世界看到香港已經重返國際舞台。
馬斯克收購Twitter後宣布不會再限制平台言論自由,此舉引發了巨大爭議,Twitter自身損失了大量商戶。形容自己為政治上中立、財政上保守的馬斯克為什麼要這麼做?言論自由的界線又該如何把握?
過去5年多,自從特朗普2017年上台以來(2021年換上拜登),美國在全球範圍主動出擊挑事,世界形勢大變。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上假消息大量充斥,互聯網被武器化。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社會承受了巨大通脹壓力,但社會的不滿又不會完全失控,甚至動搖有關執政,到底有什麼方法可控制廣大群眾的思想行為?
研討會討論了在數碼時代下,科技日新月異,新聞業界在面對營運上的困難的同時,可以如何堅持新聞專業,又把握數碼化的科技及機遇,在利潤及新聞原則之間取得平衡,繼續努力經營媒體平台,為行業發展找出新答案。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7-21
蕭澤頤指不少被捕的年輕人在冷靜下來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願意承擔法律後果,整個社會應給予他們機會。警隊於2020年初成立了社群參與工作小組,以跨界別、多專業模式幫助年輕人。
究竟評估香港新聞自由表現的專家組,都是些什麼人,不得而知。專家為什麼「真人不露相」?今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可能是「十分惡劣」,專家害怕被政府迫害,所以不敢明示姓名,那往年成績好的時候呢?也不見露真容。
壟斷全球的美國網企已經「明刀明槍」,擺明是用來協助美國控制全世界輿論、操控國際社會氣氛的工具。過去幾年,中央多次提及「講好中國故事」,但中國要爭奪話語權,第一步是什麽?平台。
對於政府形象,心戰室應先主動籌劃,定期透過各種宣傳媒體,以具創意而富時代感的手法,以易入腦又不硬銷的內容,以建立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一代與政府的互信為目標推行。
資訊安全是國家安全之一,不容小覷,因此面對李家超事件外交部不敢怠慢,即時站出來作出回應,強烈遣責Google的野蠻網絡欺凌行為。《香港國安法》去年已落實,筆者建議下一屆政府立法保障香港網絡及資信安全。
大家在傳播有關訊息和分析有關數據時要小心求證,不能一句話「我講下咋喎」就輕輕帶過。
對於部分對政府或疫苗不信任,或還在猶豫是否接種疫苗的市民,除非政府現在硬性規定接種來「谷針」,否則政府只能提供更多有關數據來說服他們自願接種。
蔡興華女士根據立春之時的八字,推斷電子平台與媒體會被濫用,相信造謠和假消息等別有用心的文宣,會充斥世界,在壬寅年必須留意。作為公關顧問,當遇上惡意造謠或假新聞攻擊,可歸類為公關危機,應該如何趨吉避凶?
一個開放社會,不需要政府教新聞界如何做新聞,政府不應也不能這樣做。現在新聞界要求的,不是要政府提供「指引」,而是要清楚交代檢控的理由和證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6年有關媒體與應對極端主義的報告中指出,媒體的不恰當運用和傳訊,會成為極端主義乃至恐怖主義的催化劑;反之,若媒體得以正確地使用,便可為對話、相互尊重和理解帶來助益。
媒體發展一日千里,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媒體將按用戶喜好提供新聞娛樂,編輯周期將會愈來愈短,可靠性成問題,需要盡快推出假新聞法例監管。一起聽聽黃副院長分析。
最近警方揭破「光城者」案件,新任警務處長蕭澤頤語重心長地質問香港社會,為什麼這群年輕人、這些學生會被人荼毒,成為出手的那個呢? 其實,整場的黑暴「是一個世紀大騙案」。
自2019年社運以來,假新聞充斥整個社會。新聞農場日漸興旺,反映傳媒行業不少醜陋的面孔。今年歐盟正式透過立法監管社交媒體,以限制假新聞的發放。香港能否從此得到啟示呢?即刻聽聽黃錦輝教授如何分析。
不知道HKTVmall與UberEats或其他on-demand送餐Apps合作,令更多顧客可在即日收到貨品有無得諗?
數碼新聞已成為主流,可是,一些網媒為求捷足先登,不惜放棄中央化專業編輯程序,例如省略內容校對,影響新聞質量。在這操作下,因一般市民從未受過媒體製作教育,又怎能識別呢?
面對虛假新聞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科技企業、大學、科研中心等各界沒有坐視不理,無不積極投放資源進行研究,務求找出有效的方法識別及過濾虛假新聞,卻正在面對不少難題。
今次新疆維吾爾族滅族指控,我相信BBC想唔到,亦唔希望見到如此震撼效果。
擺事實,講道理,我相信接種有可靠數據證明安全的疫苗是利多於弊的。
隨着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智能電話和社交網站進駐人們的生活並帶來便利,但同時,它們也為謠言和假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沃土。然而要增強對現實和真相的辨識能力,成熟的知情社會是必不可少的。
在2016 和2020 年美國大選,甚至去年香港的反修例運動,均展現出這種信息戰的巨大戰略價值,它能夠直接對目標地方的制度與國民團結進行精確打擊。
科技日新月異,眼見的也未必為實。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為我們分析最新的假新聞製造技術和相關的道德問題。一起來看看黃教授的分析。
深度偽造影片滿布全球,當中假新聞(Fake News) 、誤傳資訊(Mis-information)等在網上無處不在,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