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大戰愈打愈激烈,不少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企業也受到波及。面對兩難處境,台商有什麼因應策略?
貿易戰只是中美關係發展到這個階段的表現形式之一,只是以特朗普的「形式」表現出來了。沒有特朗普,也必然會通過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若果美國落實徵收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短期內美國比中國損失要少,以得失多寡而言,可說美國會勝出。但時間愈長,美國損失會愈來愈多,長期難說勝負。
玩具鄭清盤,仲玩埋失蹤。銀行立刻重新審核廠商的還款能力,如果連物料供應商都群起向廠商追數,估計會有更多廠商清盤,今次真的是被玩具鄭害死了!
貿易戰延燒,美國看來佔盡優勢;但在公聽會上,各行各業都反對特朗普對中國加關稅,提出三點主要訴求。仰賴陸製的殯葬業要求豁免,說不該讓已經悲痛萬分的喪家還要多掏腰包。
既然中、美貿易戰短期無法結束,究竟國人應該如何面對現實,繼續發展國家?
現存世界體系已不能滿足美國的利益最大化要求,特朗普要修正甚至重建世界體系也並不難理解。
我直覺上認為,今次財仔幕後金主追數,最終會令到樓市爆煲。
對中國而言,貿易戰當然也不好受,但中國市場龐大,朋友亦多,加上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態度,國民同仇敵愾,當比美國團結,中國能撐下去的能耐不容低估。特朗普如何重塑「再偉大」的美國?
美國如此強硬徵稅,讓歐盟倒吸一口冷氣,腦子似乎清楚了許多,齊心協力,起草了一份與美貿易協議。協議書未得特朗普的歡心,卻對歐盟有著象徵意義:歐盟是一個整體,團結就是力量。
有關中國債務數字的媒體報道一向混亂,我們有需要對真實的情況先作較小心的了解,並從中找出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才可避免屢次預測中國經濟「爆煲」,但此煲總是不爆的錯誤。
今次各大銀行在聯儲局宣布議息結果之前加息,其實是向大家提出警告,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之下,存放在香港的資金逐漸流走,香港必定要加息。
國力,是指國家的實力;國情,是指國家的整體狀况。一個國家要怎樣發展,必須認清本身的國力,走一條符合國情的道路。
美國以貿易制裁手段壓制中國發展,中央政府在短期內亦難以招架。筆者認為,在這困境之下,香港可以發揮軟實力的優勢,協助國家渡過難關。
韜光養晦不能成為軟弱無能的遮醜布。 在當前的歷史環境下提韜光養晦,就是投降路線的代名詞。
如果中美都是生產國,有同樣的消費者,雙方為了競爭,逼不得已要降價求售,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貿易戰,雙方的對手是對方。現在雙方是貿易不平衡,美國人很快就會發現,美國真正的對手是誰。
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無論如何會成為輸家,因為即使損敵一千也會自傷八百。這個時候,香港官民的反應是看看有沒有鑽營的機會。
如果擔心牛去熊來,講危險樓市比股市大得多,點解不應該賣走物業,反而要賣股票?
形勢比人強,在科技領域上內地要靠美國,就只能讓步,接受美方開出的條件。那麼,當前的貿易戰又如何?中美之間的貿易到底是誰靠誰?
大家都知道,最惡的鬼就是窮鬼,所以中國亦毋須與窮鬼硬碰,這絕對符合毛澤東的敵進我退戰術理論。
中國的想法很簡單:特朗普要徵關稅,旨在減少對華貿赤,現在中國開出一張超級購貨單,特朗普沒有理由拒絕。
今天,中國每年申請國際發明專利的數量超越了日本,估計約兩三年會超越美國。這些數據不一定能正確反映科技的進度或水平,何況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重要的中國科技邁步前走的證據在深圳。
今日中美貿易戰真的開打,不少人說對樓市沒有影響,樓市會繼續暢旺。
特總統對中國沒有歧視──他的保護政策對他的友好之邦是一視同仁的。北京選擇以同量進口稅作回敬,希望有阻嚇對方之效,難以厚非。然而,從經濟利益看,不回敬,甚至減美國貨的進口稅,利益更大。
如果,中國最高決策層能夠及早醒過來,認認真真解決影響中國發展的痼疾。那麼,貿易戰也許對中國就是一件好事。
貿易戰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引爆中國全面的經濟危機。能否阻止爆發全面的經濟危機,才是貿易戰決勝的關鍵。
面對中美矛盾國際化,香港應持續致力成為中國與世界連接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更應成立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內地合作的中介與平台,既可增強國際化作用,也使美國等難以忽視和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