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12-14
據央視新聞,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文本達成一致。

一旦出現中小企倒閉潮,美國人會徹底失業,但中國人失業較難定義──在東莞的工作沒了,也可回鄉當農民,這算不算一份職業?因此,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拖慢「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

在美國接二連三的施壓下,特朗普原以為中國很快會屈服,不得不向美國求饒。但中國的適應能力遠比美國強,產品沒法輸去美國,就賣去歐洲與第三世界。

關稅是一把「雙刃劍」,沒有任何經濟效益,更沒有贏家。中國在貿易戰爆發前已深明貿易戰只有輸家的道理,所以已多番表明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為了迴避在2019年初訂立的關稅,中美兩方的企業都將交易提早至2018年尾,減少關稅相對的影響。所以「中國不再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這一句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打貿易戰無往不利的美國,這次遇上勁敵中國,從國內壓力沸騰、政策反覆錯亂的現象看來,特朗普政府恐怕招數已出盡。

眾所周知,頗多內地企業透過離岸借貸,在數字的統計上有困難,而大量境外借貸,都是在本港進行,所以相比起內銀股,港銀或者更不明朗。

中美磨擦的第一個回合是貿易戰。特朗普在這個回合的策略是以徵收更多關稅的方式,向中國施壓,希望藉此迫中國簽署一份對美國長遠有利的貿易協議。不過,事情進展並不如特朗普預期中那麼順利。

排擠新移民,加上貿易戰不止針對中國,而是全球的各個國家,特朗普可以說政治上得罪了很多國家。

若要了解特朗普對貿易戰的目標和策略,就必須提到他的背景。身為一位商家,特朗普比較注重獲得短線利益,而會忽略有關經濟及政治的長遠規劃。

三項分歧現在談不攏,不代表以後談不攏。中國應該明白,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已變,已沒有可能回到開戰前的狀態。

在對中國實施關稅的同時,由於不能做到如中國一般的低成本效益生產,相信美國在未來仍然會依賴中國的進口商品。若美國不撤除向價值2500億的中國貨品所開徵的關稅,貿易戰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將會慢慢浮現。

當前要做的,就是與美國強硬糾纏,爭取時間。也許需要小幅讓步,維持中美之間「鬥而不破」的大局,但不能被中美貿易戰打亂節奏,不能為戰而戰,為一時之勝而戰。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06-29
中美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徵新的關稅。兩國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

如果今日特朗普與習主席會談之後對外界表示,協議有很大進展,但仍然有細則要商談,可能要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才可以簽訂,這個情況特朗普連任的機會就會最大。

形成相對獨立的貿易區,對世界來說是好是壞呢?正常來說,世界分開兩個貿易區,各自花費資源建立自己的標準,也限制選用最優質、最廉價、或最適合自己的産品,當然比整世界各國自由貿易較差。

特朗普支持度的高與低,亦不肯定是否跟貿易關係發展有太大關連,餘下來似乎要視乎美國人在貿戰惡化後,對中國印象如何。

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經貿體系,曾被視為是開明進步且無可爭議。但踏入21世紀,卻有愈來愈多人對其感到恐懼和疑慮,最明顯的是歐洲:失業率居高不下、移民人數太多、恐怖主義猖獗,令選民人心思變。

中美貿易戰若發展成冷戰,遠比蘇美冷戰來得嚴重!因為中國與全球各國經濟都有聯繫,美國若一意孤行要盟邦孤立中國,全球經濟勢必走向分裂,但圍堵中國政策,美國除了為難所有盟邦之外,美國國內經濟恐怕也將受傷。

中國發表中美經貿磋商白皮書,指美方出爾反爾,並重申中國「合作有原則,磋商有底線」的立場。如果美方堅持的條件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雙方便不可能達成協議。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06-02
為全面介紹中美經貿磋商基本情況,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磋商的政策立場,中國政府特發布此白皮書。

對半製成品或原料的出口補貼等同給製造業補貼,因此等同給進口國提供利益,沒有理由要反對。奇怪是為什麼一些國家對別國進行出口補貼不但不歡迎,更以關稅抗衡。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05-30
5月22日,劉欣在《點到為止:中國不會接受一個不平等條約》視頻中,有理有據地駁斥了崔西·列根在5月14號播出的一篇措辭強硬的評論,引發網友怒贊。崔西在個人推特上約辯劉欣。劉欣毫不含糊,欣然同意。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05-28
林毅夫指出,由於對美貿易只佔中國全部國際貿易的一部分,同時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美國,因此即使展開中美貿易戰,給中國帶來的損失程度仍會低於美國,中國仍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30個百分點。

特朗普政權正走上瘋狂之路。結果會怎樣呢?當然是眾叛親離,美國內部的反戰、反極右鬥爭會全面蔓延,這便是美國的世界霸權全面崩潰之時!從歷史發展來說,正是必然之勢。不信者,可拭目以待。

隨着總體經濟的增長,貿赤或貿盈對一國經濟的影響,已不若一般人想像的嚴重。特朗普藉貿易問題對中國發難,真是「包藏禍心」,其另有所圖之心,彰彰明甚。

媒體日日報道的中美貿易戰,究竟誰開了第一槍後,還繼續開第二槍、第三槍?但須知道,美國對華日甚一日的貿易霸凌,中國還是以「貿易摩擦」稱之,野蠻與文明已有分界。

美國政壇上下對中國進行大力抨擊,這有可能將貿易戰變成一場曠日持久、具備破壞性的經濟冷戰。現在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逼切地需要政治智慧,以及一種極度缺乏的、領導者應當具備的膽量。

究竟關稅能否解決中美貿易糾紛呢?而特朗普口中所說關稅最大得益者的農民,生活又得到多大的改變?

中國拋售美債,美國可以由聯儲局出手吸納,減低對金融市場可能造成的即時衝擊。但中國若減持美債後,就不一定可以找到更穩妥的儲存財富的方式,甚至可能自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