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9-02-27
中美雙方關鍵要以元首共識為引領,繼續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態度再接再厲、相向而行,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習近平政府承繼上任政府的政策失誤,壓力巨大,美國趁機敲詐,若處理不當,可能會觸發更大的問題。現時中國不再是討好美國或瞞騙美國便可解決危機,美國只會得寸進尺,中國政府要慎重應對。
香港經濟面臨的挑戰,除了美國利率上升將對股市與樓市等資產價格造成衝擊外,更嚴峻的是面對中美貿易戰開打,以及後繼發展的極大不確定性,會給香港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全港的經濟發展。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認為中國如今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中產階級,其消費是美國的三倍,規模和實力將決定貿易戰的結果。
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只針對列於清單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清單外的商品不受到直接影響。所以現實上中國出口美國的減幅,三年應該少於26%。因此中國對美國出口三年降低26%,可作為當前中美貿易戰的最差情境。
現在貿易的關稅戰暫停了,下一步怎麼樣?中國會支持購買石油改用歐元或人民幣結算,以削弱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則有可能阻止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至於科技上的競爭早已開始,中國肯定會大幅增加科研的投資。
G20習特會後,美國答應暫緩對中國加徵25%關稅,三個月後再商議,同時中國也購買美國的農產品。為什麼中國要要求暫緩加徵關稅三個月,而不直接要求把之前的10%關稅取消,又或是取消加徵25%關稅的計劃呢?
華府將繼續出手,打壓內地的大型科技公司,令中國政府訂下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難以成功。
各有所求、各懷鬼胎,中美貿易戰很難在90日後一次過達成協議。以後日子,將會是談談打打、持續不斷。
未來會否不僅是新冷戰重臨?熱戰在加溫中,中美衝突不可避免,問題是以何種形式:經貿戰或者科技戰,還是地緣政治的不平衡?我推斷外圍的「馬仔」會先打。
為了迫使中國讓步,美國必會用盡各種方法,打「香港牌」是其中一招,但美國的矛頭對準的始終是中國大陸而不是香港。
開放市場,使國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是國人的正當權利,不能被作為政治籌碼予取予奪。以公平貿易之名予以剝奪更是荒唐的。
我認識一些產品主要出口去美國的廠家,他們是貿易戰的切身受害者;我覺得由他們來評估加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定會更加實際。
不要以為特朗普傲慢無禮,狂徒性格,橫衝直撞,便低估這個人物,其實由開始競選那一天開始,直至今天,所有的舉措都按部就班的去進行。
特朗普給美國經濟打了四針「雞血」的後遺症,大概從明年第二季度之後就會慢慢顯露出來,那個時候美國的經濟政策就會陷入兩難。
今日又怎可能與金融海嘯時同日而語?股市調整絕對有可能,但斷崖式下跌的機會就應該不大,我反而認為現時恒指水平是過度反映現時局勢,到今年底,恒指有機會重上30000點。
中美貿易大戰愈打愈激烈,不少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企業也受到波及。面對兩難處境,台商有什麼因應策略?
如果想讓窮人一輩子貧窮,我絕對不會支持競爭激烈的自由市場經濟。
為盡量避免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香港和內地貿易商應了解各種有助自保和排難解困的報關策略、國際規例和出口選項。
若果美國落實徵收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短期內美國比中國損失要少,以得失多寡而言,可說美國會勝出。但時間愈長,美國損失會愈來愈多,長期難說勝負。
Sandler, Travis & Rosenberg合夥人及亞太區負責人彭郁竹接受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訪問,談到香港與中國內地公司如何能運用一些較少使用的關稅工具,克服新障礙。
對中國而言,貿易戰當然也不好受,但中國市場龐大,朋友亦多,加上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態度,國民同仇敵愾,當比美國團結,中國能撐下去的能耐不容低估。特朗普如何重塑「再偉大」的美國?
美國如此強硬徵稅,讓歐盟倒吸一口冷氣,腦子似乎清楚了許多,齊心協力,起草了一份與美貿易協議。協議書未得特朗普的歡心,卻對歐盟有著象徵意義:歐盟是一個整體,團結就是力量。
市場夾雜了政治因素,外交角力,從來是沒有可能量化,事到如今,只能夠讚美國挑選的時間相當之準繩而又要命。
貿易戰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引爆中國全面的經濟危機。能否阻止爆發全面的經濟危機,才是貿易戰決勝的關鍵。
美國若想靠禁售去遏制中國戰略性產品的發展,很可能會弄巧反拙。中國有能力在不少科技領域超越美國。若然如此,勝負便分明了。
如果中美都是生產國,有同樣的消費者,雙方為了競爭,逼不得已要降價求售,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貿易戰,雙方的對手是對方。現在雙方是貿易不平衡,美國人很快就會發現,美國真正的對手是誰。
充分就業,除了說明美國經濟強勁外,更有政治意涵,就是給特朗普國內政績加分,使得他在對外貿易談判上底氣更足。
大家都知道,最惡的鬼就是窮鬼,所以中國亦毋須與窮鬼硬碰,這絕對符合毛澤東的敵進我退戰術理論。
取消關稅,美消費者有利,中國因此而不向美國人徵關稅,反而還大量進口美國汽車和石油,一盈一虧,美國不同的利益集團會有不同反應,我們自可以美國政府最後的決定中得悉誰的影響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