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啟動對華的貿易戰,從中國進口貨品的平均關稅已經上調至19%,至今再加徵10%,實際稅率達29%,那麽中國企業往美國出口貨品便難有利潤可言。

特朗普開啟常識革命,全面改造美國社會意識形態,有意重現麥金利時期的經濟快速增長。特朗普2.0中鼓勵競爭、重效率的傾向,更是法家思想核心觀念。

何國良指回顧特朗普首個任期向中國開徵關稅,是要迫使中國埋枱與美商討貿易協議,預期加墨兩國最終會讓步,實際稅率會低於25%。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向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開徵關稅的行政命令,將於星期二(2月4日)生效。莊太量教授分析,增加關稅將導致美國物價上升,對推動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美國很有機會陷入衰退。

隨特朗普上周重返白宮,美中貿易戰被普遍認為可能進一步升級,在特朗普2.0時代,加徵中國關稅是重頭戲? 就任後,特朗普為TikTok帶來了一線「生機」,TikTok已成談判籌碼?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從特朗普與習近平、王毅與魯比奧的中美互動來看,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注定將遭到中國的抵制和反對,因此中美關係發展很可能充滿坎坷和不確定性。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上任,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分析,中美兩國元首很快會面,這時自是適宜先禮後兵,故此特朗普沒提到要向中國開徵關稅,但中美關稅談判綑綁其他議題,能否解決有待觀察。

19世紀時美國人民普遍的信念,就是他們擁有統一北美國大陸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在此歷史背景下,特朗普突然宣布其吞併格陵蘭甚至加拿大的野心,就不應叫人意外。

如果中國能在內部分配的問題上處理得更好,就可以在內循環方面取得更好的效益。往後就可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屆時,我們就可以反過來,以限制出口來制約美國。

加拿大前總理杜魯多(現任總理杜魯多的父親)曾經說過:「作為美國這大國的鄰居,就像躺在大象的旁邊,他一個轉身或打噴嚏,都會把你弄得很慘。」

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開徵關稅,與非法移民和毒品真的有關,還是另有目的?為何單靠人民幣貶值不能應對高關稅?一起聽聽許楨教授的分析。

從今次特朗普大勝來看,美國人需要有一個為他們爭取利益,比較獨裁的政府。做過談判的人都知道,與一個獨裁者談判容易過與一大堆民主人士談判,因為民主人士經常都會有新意思,本來很容易有結果,最後都被搞衰咗。

債務危機會是特朗普經濟政策最大挑戰。加關稅或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也會對高度依賴進口的美國經濟產生高通脹,兩者都會構成政治壓力,反過來抑制其對中國的貿易及企業政策的空間。

在西方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威脅」的情況下,加拿大政府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計劃,已經獲得了當地汽車產業持份者的初步支持。儘管如此,雙贏的局面將是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妥協。

筆者認為,以中國角度出發,以美國作為重要貿易伙伴並不靠譜,除做好內循環,對外更應發掘更廣濶的巿場空間,繼向東盟和中東力拓互相合作機會,對南美以至非洲等新興巿場也要戳力開拓。

美國不可以接受在新能源車市場敗給中國,稱中國的新能源車,即使在墨西哥生產,亦要徵100%的關稅。

中國絕對不能學美國,一旦遇到外部壓力,就搞起貿易保護主義。相反,中國要承擔起大國的責任,通過高水平開放來實現共贏。今天,對愈來愈多的國家來說,中國本身的開放就是推動世界經濟再平衡的最有效的國際公共品。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中美雙方同意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並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工作組每年將舉行兩次副部級會議。

中國因應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向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加徵關稅進行反制措施,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專家小組裁定,有違中國向世貿作出的承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對世貿組織的這一結論表示滿意。

有銷售產品到英國市場的港商,在審視自身的環球生產鏈或供應鏈時,應考慮到不同方案在發展中國家貿易計劃下可望帶來的優惠待遇。

雖然「中轉易」服務仍未完全覆蓋所有RCEP貨物中轉香港的貿易,但香港海關將繼續與相關貿易夥伴尋求進一步合作,以協助香港企業更好利用RCEP優惠拓展商機。

美國的基本建設,很多都是上世紀60、70年代打造,很多都已殘破落伍,很難去支持現代化的工業生產。美國即時下決心全力追趕,也可能要十多20年的時間,才能追及中國今天的水平。

對於香港融入國家整體發展,「快」不一定「好」,決策者需要反思歷史,汲取教訓,牢牢抓住融合的主要瓶頸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如果民主黨輸掉中期選舉,拜登將提前成為「跛腳鴨」總統,兩年後爭取連任將變得渺茫。循此路徑,觀察未來一段日子拜登和白宮,以及美國國會種種涉華言論和舉措,便不難明白真假虛實。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認為,美國社會很難接受通脹再失控,經過加息和「縮表」雙管齊下,貨幣市場上的熱錢會逐漸消退,股市亦難再開「資金派對」。

美國拜登政府第一宗對台軍售項目近日突然叫停,官方說法是俄烏戰爭令生產線擁擠,故此波及台灣。但另一邊廂,中國從海上屢次發射「長征十一號」成功,對美國對台政策上會否有特別意義?

經濟學家都是上流社會人士,唔知道基層人士會將貨就價來應付通脹,或者是被基層人士誤導,這不是經濟學家的錯。

拜登元年乏善可陳,敗了給特朗普,證明自己不是特朗普,是失敗的!且看拜登中了多少招。

就算中國立刻取消關稅,都唔可以將通脹壓下去,拜登要連任又會變得是天方夜譚。所以,鮑威爾繼續做多4年是沒有辦法的最好辦法,甚至可以帶挈拜登做多4年。

新一輪談判未開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已表明無意加劇兩國的緊張關係。美國今次要談的內容,很可能會包括:一、全面削減雙方的關稅;二、開放讓中國購買一部分之前被禁的高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