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可能從此由自由選擇變成互相威逼。處於上風的一方就威逼處於弱勢的一方接受很多不平等條件。強者就會愈強,弱者就永遠受欺負,難有翻身機會。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05-22
劉鶴參加了5月15日的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特別提出,「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次由貿易順逆到301調查到中興禁運到核心科技,不是單一事件或局部事態,而是系統性的中西交梳、較量、衝擊、融匯 、轉化、蛻變,而且環環相扣,亦不是近幾十年的事,而是200年的累積。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香港可以在國際間作溝通角色,以及善用產業多元化優勢。
真正稱得上大而且強的企業,必須具備社會觸覺及對社區的關懷,致力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美國單邊主義所引發的國際貿易爭議、漸近的加息步伐又牽動全球市場神經、環球金融市場與經濟走勢將何去何從?
管仲貫徹「以人為本」人權觀念,只要諸侯搞好國內生產,搞好社會民生,就會藏富於民和國庫豐厚,根本不用出兵,若每個諸侯都這樣,便沒有戰爭。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了。
客觀的經濟環境,正在落實「命運共同體」的成長。若要東方經濟圈進佔王者寶座,應發揮灣區作為支撑地的棋子作用,加快走出數字絲路的創新棋步。也許,是大家另一次提出想法、另一次建議規劃的時候了。
早前談及一帶一路與中國未來發展能否更上層樓,美國因素至為關鍵。不旋踵中美爆發貿易戰,且逐步加劇。若全面開戰始終兩敗俱傷,影響民生政治。
有人以為美國對中國企業禁售芯片,便可以捏斷中國高科技的供應鏈,我極懷疑此種看法。中國不是沒有能力弄出這些芯片,而是受制於知識產權及產品的相容性。
若中國為了避免與美國直接衝突,回復到朱鎔基當年對美國送禮討好的做法,美國必然得寸進尺,貿易談判可拖着甚或擱置。
特朗普在中國堅持不屈下沒法可施,逼於國內受損害利益集團的壓力,可能便一下子變臉,暫時收兵,圖謀再起攻擊,中美全面經貿金融之戰可暫緩,國際經濟受衝擊可暫解。
如果特朗普放棄堅持,那些在總統選舉中因他承諾「讓美國再次強大」,並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決定投票給他的人,將失去對他的信任。
近幾周口水戰好,真正貿易戰升溫也好,造就市場波幅加大,慾仙慾死但仍未致於奪命陣亡,提供即市低買高沽機會。
美國是國際政治博弈的老手,不是省油的燈;要針對中國,怎會只靠關稅一招。
下一回合,應該是中美坐下來談判,相信到時依然會有不少戲劇性場面。
美國休養生息一回,還會再來犯我的,但受挫之後,氣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中國發起狠來,尚可停止借債給美國及賣掉手上的美債,又或容許朝鮮搞搞局,美國也難以安睡。
既然衝突不可避免,是否就意味着中美雙方應該不計成本地打一場互相懲罰、不斷加碼的貿易戰?
美國的財政狀況和金融狀況,完全無法應對與多國同時進行的貿易戰。當然,我們並不願意見到這一慘烈的場景。
盛極必衰乃自然定律。正當人人認為經濟及企業盈利要到明年才見頂,難道股市等到明年才跌嗎?
美國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必然要放寬或至少不打擊來自墨西哥、越南等低成本生產國的進口,外貿逆差未必可以扭轉。
特朗普的謀臣明白美國貿易戰的後果,但看來特朗普此人頗為瘋癲,傷敵八百而自損一千的笨事也可能出現。
國家利益是什麼?國家本來是一個抽象的存在,本身不應該有利益存在或利益關係。民主國家的利益,其實是全體國民的總體利益;在非民主國家,則是掌權者的利益。
美國政治環境令經濟添不明朗。有分析寄望中期選舉落敗,特朗普被彈劾機會增,美國重見天日。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03-07
突如其來的關稅政策,不禁讓美國工商界和全球感到,美國的經濟政策缺乏一致性,隨意性較大。
作者認為,中美之間不會發生全面貿易戰,而即使貿易摩擦會對全球貿易和亞太投資產生影響,對中國而言,影響也將小於特朗普的預期。
大美國主義沖昏頭腦,大中國勢力正抬頭,特朗普的出現,標誌着大國實力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