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文物看歷史,踏入展廳,仿如走進嘉靖皇帝的虛擬世界,既可仔細品嘗個中的藏品,亦可一睹這位明代君主的願望和掙扎。
為慶祝建館60周年,香港藝術館邀請了國際知名藝術家鄭重賓,創作「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他巧妙地將4樓這個空間,利用光線滲透、多媒體影像和混合媒介,創造了一個光影藝術作品,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一般的書畫展覽,多聚焦於介紹作品的筆墨意趣,而「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展覽,比較別出心裁,展出至樂樓30套藏品,藉以「細說收藏家何耀光的收藏軼事,並分享其書畫鑑藏心得」。
巴洛克時期的靜物畫歌頌日常物品的美好和感官享受。浸大潘明倫教授和團隊受此啟發,運用先進的音頻與人工智能技術來設計沉浸式聲音景觀,創造充滿想像空間的感官體驗。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展出意大利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的40件文藝復興後期和巴洛克時期畫作,展期由今天直至11月2日。
當「中」與「西」置入旗袍的概念之中, 彷彿不再簡單地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更是指涉「舊」與「新」。 舊,未必過時,可是傳統;新,未必脫軌,可是進步。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件文物,都承載着豐富的歷史和故事,引導着我們進入另一時空,了解當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前些日子和家人遊香港藝術館至樂樓,引起了我和女兒的強烈興趣。
香港藝術館周五(9月24日)至明年2月16日期間,將分階段展出50多件虛白齋藏山水畫精品,讓觀眾探索中國山水畫獨特的魅力。
呂壽琨在藝術教育及推動現代水墨藝術發展的貢獻甚多,香港藝術館由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展出多幀香港水墨大師呂壽琨及其子弟的館藏作品,反映他的創作歷程。
香港藝術館名譽顧問李慧嫻生於香港,其父是攝影師,從小幫忙曬相,相中不同階層的人和背景,滋生了對藝術的興趣。先後於香港及英國修讀陶藝及藝術教育,成就了她以陶藝表現出本港小人物,形形色色的作品。
香港藝術館與敏求精舍共同舉辦的「聚道傳承──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展覽,即日起展出精選的300多件藝術珍品,涵蓋陶瓷、書畫、玉器、漆器、竹刻、木雕、紡織品、家具,以至外銷藝術等不同範疇,包羅萬有。
《文化新語》一書,就是一群文化幕後精英的訪談,從他們的訪談中,認識他們如何在兩岸四地的文化及藝術領域作出的不同貢獻。
耶穌指着瑪竇說,你跟我來。瑪竇正與繳稅人低頭對算稅款,聽到耶穌的話,抬起頭有點不相信的問,你是喚我嗎?
對吳冠中來說,江南是一個非常藝術的地方。他生於江南,是江蘇宜興人,亦非常崇拜生於紹興的魯迅。這個地方,可以讓他走進藝術的世界,他視之為實驗場,驗證他的藝術理論。
香港藝術館的重啟,正好趕上了紀念吳冠中先生誕生100周年。「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第二期的展覽,由5月22日至7月5日,展期跨越吳冠中在6月25日逝世十周年的紀念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今日(3月7日)宣布,部分室內康樂場地及文化設施將於3月11日(星期三)重新開放,包括香港中央圖書館、大會堂公共圖書館等7間主要圖書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也重開。
看完此展猶如上了一堂歷史課,也周游了英國藝術家們足跡所至的世界各地,更看到了人類對自身和自然關係、社會和時代變革、科技和科技的反撲等等問題的不斷探求和反思。
近日完成翻新並正式重開的尖沙咀海傍的香港藝術館(HKMOA),以其時尚優雅的外觀,充實而獨特的典藏,優越的地理環境,足以讓遊人瀏覽半天而盡興,許之為香港的驕傲亦不為過!
藝術一定要能讓觀眾感受到藝術家的情感和生命力,這樣藝術家才能觀者連接,才能讓藝術真正被理解和觸發感動。
富商遮打爵士等人用錫罐密封畫作並埋在港督府花園下面,等待有朝一日重見天日,可惜他們3人在日佔期間相繼去世,藏畫位置成了永遠的謎。
從前的藝術館是一座封閉式建築,內裏看不透外面,外面也看不透內裏。今天走到尖沙咀海旁,煥然一新的香港藝術館已聳立眼前。
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作為展覽策展人,一般人視之為職業,館長卻視之為事業「這不是一般工作,而是不計較,講心、講理想,做好之後,有一份滿足感」。
香港藝術館極為珍重吳冠中及家人對香港的情誼,於2019年下半年重開後,將特設「吳冠中藝術廳」,長期展出吳冠中作品及相關館藏,並舉辦多項活動,特以紀念明年吳冠中誕辰100周年。
自從清朝雍正皇帝遷入起,養心殿成為了清代八位皇帝起居生活的宮邸,以至處理政務的大統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