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最喜歡去日本玩,甚至視之為鄉下。最近重新開關後,當地主要機場更是擠滿了港客。不過,從命理上來看,有一類型的命格是不適合去日本的。
人生中不管順境和逆境,就像宇宙萬物一樣經歷成住壞空,一定都會過去。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有些人,雖然有一分求道的善心與善念,但是方向一偏差,就走火入魔,困擾了心思、動亂了精神,實在令人同情。
世界充滿各種聲音。 不要被負面的看法誤導,不要被負能量的議論所影響。
粵語有義為「推高」、「捲」而音為jap3一詞。它的正字是什麼?這個用法源自何時?至於胡椒粉為何又可以稱為「古月粉」?
女人的購物慾是出於衝動,常常是漫無指定目標的,讓男人摸不着頭腦。
也許,芬蘭並不是最快樂的國家,而是面對不快樂時,最懂得”sisu”的國家。
事業的低谷期可令人更了解自己能力的邊界,看清楚哪些是自己真正擅長的,在社會上最具職業競爭力的,而哪些只是興趣而已,而並非真正的專長。
在衝動情緒影響下作出的任何決定,不只對事情沒有絲毫幫助,還有機會火上加油,令事情更進一步惡化。
一位在國小任教的學生寄了一支短片給我,內容是兩個低年級小朋友背着書包站在斑馬線上,他們想要過馬路,但經過了13輛車,沒有一輛停下來讓她們,學生並寫着:老師,這是現在小學生上學的情況。
貪新鮮,愛冒險,是我們不少女人的本性。至於男人,十之八九都愛去老地方,吃同樣的菜,喝同樣的茶。
所謂的低谷期,很有可能就是人生上下半場的轉變期,因此無需以太過負面的角度去看待,反而應該借此機會,好好發掘自己的真正目標,找出願意投入餘生去追求的事業。
今天,社交網絡是否有損(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成為熱話。認為情況嚴重的一派,與認為不用過分憂慮的一派,展開了激烈爭論,雙方都大量引用學術研究,統計圖表此起彼落。
我經常強調「藝術創作必須源於生活」,而每一個創作都會反映藝術家內心的感受。除非融入其中,否則你無法完全體會,這跟修行完全相同。
世間有很多聲音。 世間有很多選擇。 靜心聆聽,有無比深遠的意義。
6個字的信條,無法詮釋複雜的人生。「有志者事竟成」,有時是真理,有時是謊言。
這天見到他跟她,一個戴口罩,一個卻沒有。誰戴?當然是女的,也就是他的太太。至於他為何不戴呢?沒想到見到久違的他們,竟因為口罩問題而吵了一場。
演技人人有,在不同場合,對着不同的人,便扮演人家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忽然溫醇如小白兔,忽然又像兇殘的大老虎,忽然正直有禮有若秀才,忽然又會粗言穢語像市井之徒。
佛陀教導我們「四無量心」,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透過「慈、悲、喜、捨」,讓眾生離苦得樂。
我們必須好好地觀照自身──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淨物,但是我們還擁有一分非常清淨的寶物,那就是隱藏在你我內心的明睿智慧。不要為了不淨之身而浪費時間,應該將此身作為載道器,因為修行也是要利用這個身軀啊!
放下祈求的心,拿起修行之心。 人生的真正幸福, 是知足感恩,是無私奉獻, 是安心喜悅,是心無罣礙。
女人的沉默跟男人很不一樣。男人的沉默是在思考,但滔滔不絕的女人選擇沉默,卻有另一種意義。
老,使我們懂得聆聽,也懂得哪些東西值得聆聽。老,帶給我們智慧,使我們有耐心對待生生命中的挫折,也使我們有慈悲心去幫助他人。讓我們珍惜上天賜給我們的聽力,好好享受生活周遭的天籟。
笑,是一件能夠橫跨貧富差距、年齡性別、教育文化、語言和心靈的表現,也是一項歡喜心的布施,隨時隨地,別忘了也給自己一個微笑吧!
你所做的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你願意現在就把這個目標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在你改變獲得報酬的方式之前,把你的目標放在人生的中心,並且以它為中心創造出可以支持它的工作嗎?
世上有千百萬種煩惱,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放下。
說話的口氣,那是更深的學問。有時同一句話,口氣變了,感覺就不一樣了。
星雲大師和一行禪師圓寂前的遺教,都是苦口婆心勸勉我們不要執着於他們今生的示滅。只要我們領會到佛法的真理,一行禪師和他的僧團,佛、法、僧三寶都在我們身邊。
究竟內心的種種煩惱,是否正是自己非把它抬着而不肯放下的呢?又要到哪一天才會學到,心太累了,就把心事給放下來呢?
若常常自認身軀非常乾淨,那就錯了!有朝一日,我們的身體一樣會敗壞。既然如此,何不善加利用今日健康的身軀,能付出生命的功能時就盡量多付出,使生命更有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