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和畢業生談職業、事業和志業
作者:何順文2022-12-19
畢業生們,如你投入和享受你的工作,覺得有意義而不拘於名、利、權,就應擇善而固執,你會有更大機會獲得人生的最終「價值」。
法國頂尖工程學府 培育多領域未來領袖──郭位教授與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校長對話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9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會到訪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它是一所世界級的科技大學,由五所著名的法國工程學院合併而成,匯集了這些頂尖學院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在專業知識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致力於教學和科研。
如何令子女的英文進步
作者:蔡世鴻2022-12-19
一本英文書不要只看一遍,每次均可解讀不同的生詞,問孩子不同的問題,然後又念一遍,將這些生詞變成常見詞,像儲錢一樣,日子久了,小朋友便累積了很多詞彙。
傳統教育有什麼沒教你?
作者:莊太量2022-12-18
學校教育的不足,使學生想像力受限制,難以參透現實,跳出框框。要立足社會,宜先理性地了解人性和社會現實。
私校公校
作者:黃珍妮2022-12-16
貧富差距懸殊的美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教育差距也很大。被批評成一無是處的美國公立中學制度究竟是怎樣的?一直腳踏進私立中學,又真的能幫底層的孩子邁進世界知名高校的門檻嗎?
美育家教──色彩如何影響孩子?
作者:林桂光2022-12-16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阿爾修勒博士曾進行為期一年的兒童色彩調查研究。他發現,對於孩子們來說,色彩有其固定的意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為孩子搭配出一個繽紛且健康的彩色環境?
搶學生的教育文化
作者:程介明2022-12-16
筆者一直認為,特殊教育的老師,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在他們的努力面前,「搶學生」,是多麼的羞愧!
城大郭位校長提倡政教分離 獲台灣管理學會頒授獎章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6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暨大學傑出教授郭位12月3日獲台灣的管理科學學會頒贈管理獎章。
文物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6
文物教育可以揉合不同學科,成為一個跨學科教育平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與工藝美術,成為國民教育的創新嘗試。
世界盃的趣聞
作者:何劍輝2022-12-16
2022卡塔爾世界盃即將迎來決賽,激動人心的一場世界盛宴即將落下帷幕。透過香港濃厚的世界盃氛圍,我們好像又看到那個久違的活力滿滿的香港回來了!那麽,你對足球和世界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子晴、Yvonne:從中大經濟學了解社會運作
作者:張灼祥2022-12-15
子晴說她在中學時,有一次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叫《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書,發現經濟學是關於人、關於自己。我對世界經常有疑問,又很想找答案,看來選讀經濟,是選對了」。
疫下國際線上交流計劃 培養同學成為全球公民
作者:李建文2022-12-15
新冠疫情打亂了學校原有的計劃和安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但亦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實踐創新教育及搜索更多學習的可能性。除了內地姊妹學校外,最近更與新加坡學府建立聯繫,參加他們舉辦的國際線上交流活動。
從外地走到澳洲幼稚園任教的平穩路線
作者:余錦明2022-12-15
一個外地教師要重新適應澳洲的工作環境和文化,其實一點也不易。筆者提出的3個階段是其中一個「軟着陸」的方案。這方案相對盲婚式的尋求僱主擔保,又或是跑到非常偏遠的地方刻苦奮鬥等舉動,應該也是比較穩妥的了。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2023八強隊伍誕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5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2023的第一輪在2022年12月2日正式完結,八隊隊伍獲選進入比賽的終極挑戰。他們參加了一系列由恒大ESG研究中心舉辦的活動和培訓。
田家炳基金會40周年教育論壇 朱經武、李焯芬及九大院校校長齊聚為香港教育把脈獻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14
田家炳基金會12月13日舉行40周年教育論壇,九大院校校長、副校齊聚就香港如何培育德才兼備、具家國情懷的青年一代進行專題討論。
孜孜追求健康公平的Michael Marmot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3
今年,中大授予Marmot教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肯定其在公共衞生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在大會上發表致謝辭,分享自身經驗,鼓勵畢業生繼續前進。
豐盛的學習之旅:學生怎樣看大學的通識教育?
作者:黃顯華2022-12-12
本文以科目的性質、協作、應用、學出望外和社會化學習5個角度,分析5個學生的個人反思報告。
崇尚自由學習校風 積極進取狂狷有為──郭位教授與台北市建國高級中學校長對話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2
本周節目中,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將帶領觀眾訪問一所超過一百年歷史的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這所著名中學崇尚自由學習的風氣,重視訓練學生獨立和自由思考,不僅在校學生成績優秀,校友中更是名人輩出。
李子建教授x何漢權校長:香港學生人數下降如何保量提質?回應國家政策 香港怎樣發展為地區教育樞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12
香港生源逐漸下降,國史教育中心何漢權校長和教育大學課程與教育講座教授李子建對談,探討如何增加香港學生數量、提升學生素質。
老師,謝謝您!您們啟發了我!
作者:翁美茵2022-12-12
無論在小學、中學、師範、大學,甚至教學時期,我都遇上不少的好老師及好校長。有時何謂「好」總是可以有很多的解說,但從與你們的相處中,我體會了一個共通點。
4000人齊聚聖誕頌歌 為基層兒童青年籌款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0
一年一度的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聖誕頌歌節」將於12月11日(周日)正式開鑼。這次聖誕頌歌節是3年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再度全面以現場實地頌歌表演形式進行。
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及著名文化人張灼祥:哪四個字害壞香港的文化教育?文化是社會教育?
作者:李偉民2022-12-10
張灼祥校長最大的感慨,是「急功近利這四個字害壞了香港很多事情,文化教育如斯、文化發展如斯。文化和藝術,要讓香港人真真正正發展出高尚的人格、智慧、品味。」
香港青年人粗口現象分析──為什麼說髒話?本地社會又是如何回應?
作者:施林海2022-12-10
粗話之本質是原始、淺薄及充滿歧視的;其內容是「反語言」和「反思考」的。如今本地某類青少年將粗話代替了主語和思考,是一種外厲内荏,鴕鳥主義的思維缺陷。面對如斯境況,我們的社會又有何回應呢?
為何他們滿口粗言穢語?
作者:施林海2022-12-09
近日中文大學再次「榮登」新聞版面,又是涉及學生說粗話。口吐髒話已從以前的助語詞演變成目前的主語,成為本地某類青年人表達自我的主要方式,談吐中必然夾帶男女生殖器官。如此現象,很值得正視,且予以深入反思。
生活和學習的編程
作者:吳文軒2022-12-09
借用編程的概念,教師可以把模範生的學習和生活程式向其他同學分享 展示。然後鼓勵其他同學嘗試模仿,並且按個人限制作出調整,教導學生追求卓越。
學與教博覽2022開幕 探討開拓創新教育資源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08
為期3日的第12屆「學與教博覽」11月7日早上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幕,邀請到逾470位本地及國際教育專家主持逾270場主題演講、公開示範課、研討會和成品展示會。
站在前人學說與經驗上再思社會創新
作者:紀治興2022-12-08
發明是從無變有,創新是將現有的事物從新組合,以提高其價值。所以「創意」絕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透過從新結合一些舊有元素,以不斷滿足人類持續的慾望與需要。
我們要多教授中國模式了!
作者:劉鴻輝2022-12-08
我們過於習慣把這套所謂「民主」制度,視為完美可行的運作模式,忽略了還有別的可能,甚至偏頗地,認為別的制度都有不足。
教學相長
作者:陳文鴻2022-12-07
我在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碩士課程的學生,平均年齡都30多歲,也有40、50歲的。學生中有不少人的事業都極具創意,也代表內地企業家們的努力求變。
蒙特梭利方法如何融入八段錦,教孩子由動入靜?
作者:邱振明2022-12-07
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後,加強身體素質已經成了如今社會各年齡段成員的共識。當代幼兒學業壓力大,體態問題需要着重注意。八段錦和蒙特梭利教育法可幫助孩子們調節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