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舉辦腹有詩書──小學中文常識問答比賽的意義
作者:文灼非2021-01-06
今年初我們構思一個有趣學中文的活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是一個面向全港小學的文化教育計劃,鼓勵小學生增加中文閱讀,提升他們對學習中國語文和中華文化的興趣,以達致推廣中文的目的。
童話──那些隱隱約約的星光
作者:倫雅文2021-01-06
當我們明白到兒童的特質,就會明白,看起來虛虛浮浮的童話故事,是懵懵懂懂的童年時光之中,隱隱約約的星星。
閱讀提升兒童的好奇心
作者:黃智華2020-12-22
書籍有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更能提升兒童的好奇心。閱讀能夠吸引孩子的理智和心靈,激發他們對世界、對自己的深思,促進對知識的探索。
改革通識科 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
作者:李漢祥2020-12-04
是次政府提出的通識科改革恰如其分,着力培養學生明辨慎思及理性分析的能力。通過改革,希望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創新的 “Why, What & How”
作者:鄒秉恩2020-12-04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若不勇於冒險創新,學校一定會被環境所制,無法追求卓越。雖然學校變革未必可於短期內取得任何進展,但因它觸動人的思想範式轉移,也會影響整間學校文化的全新改變。
教育局應重新推行中國文化科
作者:劉鴻輝2020-12-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被取消後,學生缺乏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教育局應恢復中國文化科,以宣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感。
2020《施政報告》評議──青少年發展及教育
作者:馮文正2020-12-02
特首本年的《施政報告》在押後宣讀個多月後,終於出爐了。我們今天利用一些篇幅,講述一些對青少年發展及教育方面的看法。
教師的「實踐者知識」
作者:朱啟榮2020-11-13
教師作為實踐者通常對整合各類型知識並建立彼此的聯繫感興趣。可是,不少研究者認為實踐者知識在轉化成專業知識有其困難,是文筆者為大家講解如何構建教學理論。
官津直私 何者為先
作者:曹啟樂2020-10-14
官立、津貼、直資、私立四類學校,各有特色,都能提供優質教育,培養社會各方面的人才,是沒有所謂優次選擇問題存在的。家長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子女選中合適他們就讀的學校。
做個好學生的十個原則
作者:彭智華2020-09-17
究竟有什麼原則可以讓莘莘學子成為好學生呢?以下有十個原則可供參考!
後疫情下的入學預備 別忽略孩子的情緒
作者:吳凱霖2020-09-10
孩子回校的日子臨近,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幼稚園高班及小一會比小二、三較早回校?
徹底解決問題的方向
作者:黃顯華2020-09-05
目前,這個世界急劇變化,充滿機會。如果不重新檢視目前的制度和課程,我們會窒礙學童的學習,減少他們的投入,讓他們毫無準備地面對將來。當一個極待解決的世界性事件出現時,學校可以怎樣回應呢?
中小學最快9月23日復課 面授課程以半日形式舉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31
鑑於本港疫情緩和,平衡學生學習和衛生需要,教育局決定分兩階段復課。面授課程以半日形式舉行。
定向——失向——重新定向
作者:楊佩珊2020-08-31
當你處於挫折或困難時,你會選擇讓自己困於失向生活中的不安與困苦,還是嘗試尋找第二次轉折的機會,讓自己重新定向?
提升專注力的小錦囊
作者:陳家偉2020-08-28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切忌在同一時間給他太多玩具或玩意,令他分了心,相反,要每次只給他一件玩具或玩意,讓他玩久一點,投入去玩,甚至玩得很精練。
愛的教育
作者:周慧儀2020-08-27
我信:教育的奇妙就在潤物無聲中,年輕一代的美好本性得以悄悄發芽,情意品德能得以滿樹開花,並在結出果子後,又令新的幼苗發芽,一代延續一代,直到至善、永遠。
教育評議會建議學校不遲於10月復課 公開試延至明年4月舉行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26
教育局之前宣布學校可以在8月17日開始復課,但只限於網上教學,實體教學可以遙遙無期嗎?
數碼素養360
作者:程介明2020-08-21
數碼素養的養成,關鍵在運用。而並非多上些數碼課,或者在現存的電腦課多加點數碼知識,就能達到,而需要學校有全面的策略。學校的角色,非常關鍵。
積極進取小一快樂人
作者:翁美茵2020-08-17
我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關鍵。學校如何與家長配合,以致在育人的路上能事半功倍?幼稚園家長所重視的又是否兒童成長的關鍵?
今日事一定要今日畢?洪蘭:拖延是壞習慣,但結果不一定都不好
作者:洪 蘭2020-08-15
面對煩人的代辦事項,你習慣拖到最後一刻,還是早點解決?根據研究,拖延的確是壞習慣,但選擇今日事、今日畢卻不見得有最好的結果。
專業教師的身份
作者:程介明2020-08-14
教師比學生有較大的經驗積累,對於社會和文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和認識,對於人際交往有基本的原則和素養;應該可以給學生重要的啟發。但是,學生的「路」,卻不一定是教師能夠指出、預測,甚至理解的。
怎樣解決高分低能的學習
作者:黃顯華2020-08-01
我們一定要讓學童們知道,他們畢業時拿到的,不是一份只有等級的證書,而是一份對世界所作出貢獻的履歷表。
徐文超:生涯規劃只是升學及就業輔導?──針對學生成長的人生規劃建議
作者:編輯精選2020-07-29
提及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工作的成份,確實在學生面對重要選擇的時候,提供了輔助。不過似乎過分集中在實務的工作上,只服務於中三級選科和中六級升學及就業,欠缺縱向的組織。
疫情下的教育:掃描
作者:程介明2020-07-24
疫情屢次來襲,不少學校已習慣線上教學。各國的線上教學模式不盡一樣,十分多元。例如上海動員媒體製作公司為學童製作講課影片,全市通用;香港亦發現線上教學時間比較實體上課為短,令學生可發掘新知。
程介明:網上授課須考慮公平性 圍爐取暖政治共識狹隘《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1
受疫情影響,網上授課的形式在過去數月間愈來愈被公眾所認識和接受。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卻認為網上授課可能無法保證教育公平。看看程教授的深入分析。
全港中小學7月13日提早放暑假 DSE暫7月22日放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0
本港疫情反彈,連日爆出多宗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7月10日宣布,中小學及幼稚園,可於7月13日(下周一)提早放暑假,校方亦可按需要進行重要考試。
不想做老師了,我可以選擇離開嗎?
不想做老師了,就是這樣,再正常不過了!我們不能以某些一輩子堅守教育事業的楷模教師標準,來界定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像他們一樣。
行為準則:專業操守
作者:程介明2020-06-26
二十世紀80年代,應政府委託,OCEA派顧問團檢討本港教育。報告書中奠定了「教師行業是一個專業」的基本觀點。也是以後香港教育發展的一個基點。
讓香港校園成為栽種美善心靈的文學沃土
作者:周慧儀2020-06-24
讓孩子愛上大聲地朗讀詩,愛上放膽地寫寫詩,透過閱讀與寫作,孩子的世界將不再一樣,孩子的世界變得更豐盈精彩,生命變得更富活力和樂趣,人生亦必能洋溢出美善和智慧!
致2020香港年輕人的信──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5
年輕人,你的夢想是什麼?你將來的抱負又是什麼?千萬不要被現今的成長環境,不自覺去扭曲和矮化你原先的初心,相反要繼續努力,增值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將來為社會作出承擔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