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非文過,雖博反害,如果心術不正,則民主虛假,學識虛假。三十六計借屍還魂,科舉名利依舊,上下交征學位,左右並不重視教育!
向有「死亡之卷」之稱的中文科文憑試即將開考,今年更新增12篇文言文範文作為考材。闊別多年的範文在文憑試又再重現,教大如何支援教育界教授文言文?
什麼是好大學?「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那在美國大家衡量一所大學好的標準又是什麼呢?何為真正好的大學?
在科網時代,知識固然重要,但在知識的基礎上,還得有豐富的想像,特別是具有獨特的創意。
今年是中大慶祝創校55周年,是凝聚全球校友的良好時機,為母校作出貢獻。
教大獲世界銀行委任為顧問,希望提升越南八所師範大學的實力。教大教師通過越南項目,對亞洲教育有更深的認識,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交流。
港大經過這幾年的折騰,元氣大傷,希望新校長能夠帶來新氣象,大學可以減少爭鬥,向前推進。
鄭國漢校長表示,嶺南大學是高度國際化博雅大學,注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正計劃開設名為「環球博雅教育」的精英本科課程,讓學生到位於全球三大洲的夥伴院校學習,為未來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
所謂「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們不應依據別人的外表、穿着、舉止、行為、談吐,來歧視他人。對人如此,對物也如此。
時尚行業的市場潛力很大,但想讓科學的AI去認知主觀的時尚,就必須將主觀審美中的內涵知識和經驗規則轉化為機器能力的AI。
大學的學術自由包括師生有權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研究結論、評估教師的教學表現,甚至教學人員受到嚴重指控時,可呈示反指控的證據。
浸大校長錢大康教授和副校長周偉立博士介紹浸大課程如何回應環球新趨勢、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文樹森先生、潘明倫教授、趙麗如小姐則介紹浸大電影學院、音樂學系和數據與媒體專業的最新動態。
段崇智教授主動提到中大醫院建設情況,他形容進展良好,預計在2019年落成,2020年啟用。
史維教授強調,科大不希望只是在內地單獨辦一所大學,「把科大變成兩倍並沒有意思」。他希望這所分校與香港科大維持緊密的聯繫,甚至是「教職員(內地、香港)兩邊走」。
香港大學任校長譚廣亨;「香港大學一直透過不同的渠道,以知識推動社會發展,當中有也有頼與傳媒建立互信的關係,才能與市民分享知識和研究成果。」
何順文校長表示,有信心在未來三年,所有本科生都能夠有實習機會,恒管將成為全港首間要求100%實習的高等院校。
隨着城大赴外地和外地來城大的交流生人數日益增多,今後在東歐各國異域他鄉遇「同鄉」的事就會更常見了。
張仁良校長希望學生借民主牆事件反思和汲收教訓,因為公眾對大學生有很高的期望。張校長認為今次事件發放很清晰的信息:大學的校園享有言論自由的同時,亦希望大家互相尊重。
尋常人對話,為表「夠粗」,所以先來一句問候談話對象的母親,然後才進入說話正題。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介紹未來一年的計劃,包括在惠州市興建科研中心,以及在香港建設農場,生產牛奶、雪糕等奶製品。
單周堯教授提倡看書「觸類旁通」,「圖書館的書架上,大多把同類題材的書籍放一起,例如關於梁啟超的,可以幾本書一起閱讀,不同作者的看法互相對比便很有趣」。
香港的大學管治問題,除了源自英美的官僚化與功利化,還有與香港社會和中國發展疏離。
這回的浸會大學學生擅闖語文中心事件,肇事學生所持的是「違規稱義」。老師身教言教十分重要,老師怎樣,學生就會怎樣。
最近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普通話評核試豁免事件,有自稱浸會畢業生批評事發學生「恥為浸會人」,傷透浸會出身的筆者之心。
拼命想時想不到,不想時答案卻走了出來,是常有的事。
能夠在上任之初迎來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項目,我深感榮幸。始料未及的是,這個項目還為我帶來一個意外收穫,回想數十年前的那次「隨機行善」。
有趣的是,教職員只是去要求學生,卻從來沒有對自己提出要求。我們做事,對別人要求之餘,也應對自己作同樣要求,這是康德的基本倫理。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通過,由現任首席副校長史維,接替將於8月31日離任的校長陳繁昌,9月1日履新。史維教授將會是科大第四任校長。
「我們不必擔心只能用失敗的經驗來輔導學生和畢業生,因為他們的前輩會通過成功來激勵我們的同學。」
灼見名家傳媒對教育內容的重視,保持我對教育的初心,論對教育的重視,我敢說沒有其他媒體可以相比。這條路不容易走,但有很多支持者和讀者,給我們鼓勵與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