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連萬科這種原先還比較穩陣的公司,資金鏈亦變得愈來愈緊張,非要國家打「開口牌」,叫銀行來拯救不可。這樣做成本極大,救了萬科,救不了碧桂園;之後還陸續會有開發商要落入被清盤的厄運。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設立單一窗口,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供應鏈管理、貿易融資、諮詢及人才和企業培訓等,吸引內地生產企業來港設立管理離岸貿易的區域總部。
Nvidia的表現仍遠勝台積電,但若從中美鬥爭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無疑台積電的戰略重要性,猶高於Nvidia。
當年日理萬機,見盡無窮風浪的四叔極有眼光,當日排除萬難購入這個地盤,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之餘,亦為社區環境帶來活力及新氣象,締造出多贏局面。
本財政年度最後招標一幅工業用地將會採用雙信封制,投標者須同時但分開遞交地價建議及非地價建議,評審時兩者會被評分,前者比重只佔總分的30%,後者反佔70%。這幅用地也是政策的試金石,招標許勝不許敗。
為何中國實質GDP增長一直高於美國,兩國GDP差距不縮窄反而擴大?說穿了一文不值,美國只是用急劇加息的方法從國外吸錢,人為地推高匯率,從而使它的GDP好看一點。
摩通和高盛股價表現分歧,其實亦反映了近年銀行業務哪一塊吃香,哪一塊不吃香。
如果政府發債是用於投資,又是否可行呢?這個情況就像個人應否做投資一樣。香港樓價高企,要全額支付買樓款項,一般人不易做到,但透過銀行貸款做物業按揭,就能夠迅速取得物業的使用權,可以自住或放租。
印尼方面亦表示,對於有價值投資,政府亦會秘密資助,這句說話代表東盟開始瓦解。新加坡政府話今次雖然用高價搶到Taylor 的演唱會,但有5億美元經濟效益,其實,長遠來看,新加坡的損失很大,得不償失。
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産投資、基礎設施、互聯網革命和貿易。所有這些增長來源都會遇到瓶頸(對其中某些來說,遭遇了懸崖下跌)。未來,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希慎去年錄虧損主因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約28億元,儘管業績符預期、虧損對營運現金流亦無影響,唯因削派息,股價在放榜後受壓。事實上,過去一年疫後經濟復常不似預期,公平值虧損主要受大環境影響。
2022年本社與香港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首度舉辦ESG大獎,今年邁向第三屆,除原有典範大獎、披露獎外,將增設卓越領導獎、企業傳訊獎和E、S項目獎,希望此ESG 獎項成為香港認可程度最高的獎項之一。
如果發展商懂得在要價上節制一下的話,炒家要想在一手市場上賺錢就不會那麼容易。只要炒風能夠控制得住,政府就沒有必要重設辣招。希望發展商能為了大局,知所行止。
最保守的日本企業文化也正在經歷改革。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認為,聰明的領導人知道中國經濟並非一片美好,開始意會到企業效率的重要,並提出幾點建議幫助中國企業改革。
今周是美國初選的「Super Tuesday」,結果毫不意外,拜登和特朗普各在黨內大勝,Nikki Haley雖在Vermont勝出,但已宣布退出,只是尚未正式表態支持特朗普。
日本下一個40年要好好準備,解決人口問題擺脫美國,友中才是最好方法,否則900萬億日元GDP,只是日本夢。
歷史上趕超成功的國家,如德國、蘇聯、日本,開始時用英美模式,發展成功的卻靠創新戰略。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亦是在模仿的同時有本身的創新,從而能跨越種種困難。
凡此種種的扭曲,加起來到底到底有可觀?社會上哪個階層損失最大?搞了十幾年,對香港到底是否利大於弊?辣招到底是個護身符,還是有害身體的香灰水?這個研究題目,吃力而未必討好,但願有專家會在將來找出答案。
當局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又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何解就不願聆聽筆者早前在本欄的建議,在全港各地政府興建及管理的行人天橋上蓋及公路隔音屏障,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政府應銳意將「尖白流」打造成環深圳灣數碼科技人才的匯聚點,促進港深兩地互通互融,強化合作,彰顯「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為香港、為大灣區、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3年G7其實甚慘,英國也是第三季-0.4%,第四季-0.6%而進入「技術性衰退」,反而俄國GDP成長了3.6%, 千年老二也不好當。
什麼人在財爺宣布撤辣之後非常開心,除了要付辣招稅買樓的人之外,那些有迫切性賣樓的人,不用被人「鋤價」,或者被人鋤都唔會鋤得咁深,對那些人來說是非常重要。
關注區塊鏈相關上市公司的投資者,眼見在美國上市的股價持續爆升,一眾加密貨幣相關公司亦躍升不少,市值更已達入選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重要門檻。
筆者同意現在不宜開徵一些會削弱經濟景氣的稅種,但宜在最近的輸入外勞新政中加入「外勞稅」,一方面以此稅確保本地勞工有優先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以此稅增加財政收入。
西方傳媒常常報道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挑戰,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就認為,按世界標準,中國並非高欠債率國家,而且借貸制度依然穩健。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當香港經濟周期好,財政仍然錄得赤字,這樣才可以說香港已陷入結構性財赤,但他暫時未看到這情況出現。
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推動新產業,而又能與大灣區聯動發展,是一門大學問。香港製造業嚴重萎縮,不少人認為過去香港過分倚重金融和服務業,這樣的經濟體系並不健康。
整體而言,預算案財政上做到量入為出,我認為我認為是一份相當明智和平衡的預算案。稅制可以適時作出調整,但眼下的共識似乎是現有簡單稅制有助香港經濟復甦、重拾各界信心,至少在當前經濟狀況下應該維持。
這種質變已不是單靠撤辣措施在市場產生的具體影響可造成;而是措施已在心態上改變了市民對後市的預期──由不覺得政府的措施能起作用,到覺得政府已對症下藥,樓市起碼可止跌回穩。
日本內部人口和經濟結構問題嚴重,對外又面對中國崛起的巨大競爭壓力,再加上美國政府和投資者催促改革,所以最保守的日本企業文化也必須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