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在會展雲遊潮汕
作者:郭一鳴2022-09-30
實際上,潮州節不僅是香港潮州人的節日,也是全港市民的節日,更是弘揚潮汕傳統文化、促進香港與潮汕地區合作的商旅節日。
中英在67暴動中的態度
作者:嚴浩2022-09-29
從這幾個線索觀察,67年的勞資糾紛在沒有發生前已經被港英定性為政治事件,香港的命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改寫,隨後,土共帶着極左思維走上歷史舞台,卻也省了港英政治部很多操作,但已經無所謂了。
魔術師學者──陳煒舜
作者:張灼祥2022-09-29
陳煒舜愛書寫不同類型的文章,我們想不到的題目、不好找的題材,對他來說,不是問題。這位學者拿起筆來,就像魔術師揮動魔術棒,從帽子裏拿出來的,不是兔子,不是鴿子,而是教人驚喜的故事、有說服力的文章。
天高秋月明──林文月教授專訪
作者:馮珍今2022-09-28
為什麼寫作?林文月的看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觀察世界,有所體會、有所感思,將觀察、體會和感思,誠懇地寫出來,遇到用心的讀者,便會感動他們的心。
蔣匡文:進入三元九運前會有什麼異象? 疫情要到2023年才會結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8
我們即將進入三元九運,術數名家蔣匡文為我們講述術數與天星的關係、土木相會如何影響運程,以及新冠疫情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丁新豹教授:孫中山的後人、支持及反對者與永安創辦人 區鳳墀、謝纘泰、孫婉、戴恩賽、郭泉的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8
此實地考察為「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2021-2023 學年)中學活動,本計劃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
讀「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有感
作者:劉煦元2022-09-28
歷史與文化相近於密不可分,我們教育工作者教歷史時,不能不教文化,教文化,不能不教人生。
孔誕說孔子之偉大
作者:陳家偉2022-09-27
孔子長壽,享年七十有三,一生努力不懈,15歲便有志於學,至70歲更達至「從心所欲不踰矩」、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孔子是至聖,也是萬世師表,值得我們學習。
彭定中:港人需重拾互助精神 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彭定中博士認為,現代人與人之間十分疏離,人與自然割裂,導致社會氣氛不和諧。中華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心態,可匡補現代文明的缺失,繼而進一步解構及打破跨代貧窮問題。
金聖華、林青霞細訴18載情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金聖華今年5月出版《談心──與林青霞一起走過的18年》一書,9月24日假中大善衡書院舉辦「與金聖華、林青霞《談心》」文化講座及新書發布會,娓娓道來18年來相知相惜的文字情緣。
頑童拼貼《我城》之西西專題展暨講座、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6
為了向重要的香港作家西西致敬,中華書局、一本 My Book One 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將合辦西西專題展覽與講座。香港中華還將舉辦似曾相識的香港,讓參加者遨遊香港歷史和文化的情懷海。
歷史百年難遇 錦田鄧氏族譜重現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26
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4至5年前開始謄寫錦田鄧氏族譜副本,9月25日送贈族譜予錦田鄉事委員會,當日舉行隆重的送贈儀式。
緬懷杜漸先生  再讀《歲月黃花》
作者:周蜜蜜2022-09-26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杜漸這樣一個決心繼承革命傳統,非常愛國、愛黨,又勇於犧牲精神的正義之人,自覺不自覺地被捲入中國革命的歷史洪流,卻飽受委屈和挫折。
西貢斬竹灣烈士碑園的兩副楹聯
作者:招祥麒2022-09-25
西貢斬竹灣烈士碑園建於1988、89年間,位於新界西貢區斬竹灣,大網仔路旁。該地原為墓園,埋葬着於1941年香港保衛戰時犧牲的西貢居民。
中大文物館畫琺瑯特展 盡顯中西合璧精湛工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4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將於9月17日至明年年1月8日舉行香港首個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美術推廣項目「總相宜︰清代廣東金屬胎畫琺瑯特展」,精選香港與內地收藏170多套清代金屬胎畫琺瑯、相關瓷器及畫作。
粵語解密:死鬼、銜
作者:黃氏2022-09-24
粵語與安徽休寧話有不少相同用語。我們黃氏家族的先祖在宋朝原居於今日安徽安慶地方,因為金人的侵略才南遷,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廣東人的用語有部分仍與今日安徽省內的方言相同。
面對人性,看清事實──塞涅卡對於孝道教育的啟發
作者:施林海2022-09-24
我們的成人世界,還受到種種條件的引導和制約,忘恩負義會導致諸般後果,我們也會因此約束自己的行爲。但孩子們的世界呢?在孝道缺位的環境下,他們的孝順與否根本無所指引,也缺乏約束,更毫無後果。
黃心村:張愛玲是歷史,我注定是歷史的學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24
唱不完說不盡的張愛玲從來就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窗口、一套方法、一條蹊徑,從張愛玲重新出發,我想看看她還能將我們帶到多遠。
歌德「浮士德與魔鬼」的疑問
作者:楊興安2022-09-24
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如一場盛宴,有太多的東西給我們咀嚼。「浮士德與魔鬼」的情節其實不複雜。但卻惹來許多深沉而令人難以解惑的深思。
從孝道看人性本質──為什麼人會忘恩負義?
作者:施林海2022-09-24
塞涅卡是古羅馬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學家,對於忘恩負義有着深入探討。他先予以定義和分類,繼而探討為什麼人會忘恩負義,也提出處理辦法。這些分析對於我們了解孝道之淪落及處理,很有參考價值。
香港最貴女王頭郵票
作者:鄭明仁2022-09-23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已入土為安,其香港人「事頭婆」形象,令人難忘。香港人和英女王最親密的接觸,非女王頭錢幣和女王頭郵票莫屬。以前我們寄信貼郵票,多用口水沾濕郵票背後的膠紙,因此有機會「親吻」英女王。
憶鄧師立光
作者:劉鴻輝2022-09-22
我與恩師結緣於城大應用中文副文學士課程。這段時期是我從迷茫過渡至找到人生方向的階段,箇中關鍵正是恩師。
67暴動前夕的香港治安
作者:嚴浩2022-09-22
警察管黑幫,黑幫管治安,這是香港殖民地開埠以來一直到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以前的真實寫照。所以,67暴動是警察與黑社會抱團主宰了香港治安的原因?
卑微的聆聽者──張婉婷
作者:張灼祥2022-09-22
「在同學心目中,我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導演話晒事的。拍這部紀錄片,我學曉與同學溝通,與她們做朋友。我是卑微的聆聽者。」
香港舞蹈團《山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
作者:鍾鎧汶2022-09-22
回歸山水和自然,也許這次當觀眾時,我們可以嘗試靜靜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那麼每位觀眾都能從欣賞《山水》之時當一回小房子內的山水畫畫家,感受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
一代伶王新馬師曾,經典戲寶舞台重現
作者:馮珍今2022-09-22
在香港藝術節創辦初期,新馬師曾已兩度亮相其間。2022年,適逢藝術節邁向50周年,他們特意邀請多位當時得令的粵劇演員,在名伶新劍郎帶領下,演繹4部新馬師曾的首本戲,向一代伶王致敬。
劉香成:我來自香港,我作出了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1
劉香成指出,觀察中國大陸40多年,現在來了個習近平,他要改變整個中國,比改變一個香港難得多。「若說一個人做不了什麼,I am from Hong Kong, I made the move。」
三位傑出的英女皇
作者:馮應標2022-09-21
英國是否如某些親中KOL所言,是繁榮夢滅?大國沒落?如果是,為何那些持BNO的港人仍選擇移民英國?
苗學禮(Tony Miller):我怎樣向香港人學習收藏中國古董?一個偶然機會愛上研究清末民初雕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1
前港英政府官員苗學禮(Tony Miller)鍾愛中華文化,決心留在香港。他是何時愛上收藏?怎樣向香港人學習收藏中國古董?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從港樂新樂季貝九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2-09-20
大概作曲家不會想到,兩個世紀後昔日東方小漁村,會以純正德文、鏗鏘有力氣勢演出他的終極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