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善於選取日常生活所遇之物和場景片段,抒寫情懷。以上詞句,皆運筆精煉,不避口語而能清新典麗,意境優美,無論是寫景、詠物,都能曲盡其貌,取得高度概括、形象鮮明的藝術效果。
孫臏、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顯然其志不少。而年紀相若,志趣相同,成為好友。但是後來兩人卻反目成仇,為什麼?
「菩提花開」佛教書畫展於12月8日開幕,以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和歷時2年多的寶蓮禪寺天壇大佛維修工程與長樓梯改善美化工程完成。
近日從香港拍賣行Spink拍得一本香港舊相簿「Views of Hong Kong」,內有103張舊照片,主要是20世紀初期中區的建築,包括皇后像廣場、大會堂、滙豐銀行、各大洋行、第一代纜車站等等。
人類在5個世界面對什麼矛盾、挑戰和危機?我們如何為人類發展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如何避免和克服科技無止境發展帶來的異化後果?
當君子的特質展現在企業家身上時,他們會比社會企業家更懂得經營企業,會比良心企業家更能發揮社會責任。他們利人、利他、利天下,求人和、世和、心和。在筆者高希均眼裏,鄭崇華便是這樣一位君子企業家。
暫別香港一年多,沈教授上月24日回到中大老家出席畢業禮,風采依然,只是皮膚較前黝黑。他在台上站起來接受榮譽法學博士的一刻, 全場掌聲雷動,都為這位前校長感到高興和驕傲。
回顧今年,《明日戰記》是有標誌性的,但2022年,實質宣示着新港產片時代來臨的,或許是其他電影。
三代同堂矢志藝術的似乎不多,有機會能夠三代同場展出的藝術作品,不單在國內或香港都是少見的。
電影”White Tiger”以窮小子的發達路為故事大綱,富二代作襯托。兩人在貧窮和富裕、初心和隨波等二元之間抉擇,各師各法,並在生存和死亡這個終極結局中各走各路。
30年來,王運豐先生為媒體行業做過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從報紙媒體到電子媒體再轉戰保險業界創辦卓越巔峰團隊,他明智,善良,從容,從不曾被時代裹挾,而是一直走在時代的身前。
插花藝術在中國源遠流長,早於隋唐之前已經開始萌芽。由於魏晉南北朝佛教傳入中國,佛前供花的形式被定下來,自此供佛獻花成為一種虔誠的宗教表達方式。宋人當年用什麼瓷器作為花器呢?
劉小康從事設計工作,已長達40年,他說:「一個成功的設計師,一定不可以只喜歡設計,要喜歡設計以外的東西,例如喜歡音樂,可以用設計去表現音樂……這樣的設計,才有價值!」
本篇將介紹被譽為「鹽商第一樓」的盧氏古宅。此外,也因揚州之故,想起江澤民當年對於香港某類記者的評語。
粵語有「麻麻」和「麻麻地」兩個說法,用來表示人或物的素質不高。原來「麻麻」有「微微」的意思,但是何以「麻」會有「微」義呢?這就要說到「靡」字了。
歷史科和其他學科和其他學科有顯著的分別,歷史是以往人類生活的痕跡,可愛之處是前車可鑑,可以前事後師,對處事及待人接物的啟導,為其他學科所無。
胡燕青憑藉文學家的敏銳觀察力,加上細緻的畫功,述說日常生活中令她觸動的種種細節及故事,愛好藝術人士不容錯過,讓你細味文人的詩情畫意。
敦煌和故宮是中國文化中高水平的原料。現在香港人得以近距離接觸敦煌和故宮的文化藝術,香港不能再錯過機會了。香港懂不懂怎樣借機脫胎換骨呢?
稻香集團主席鍾偉平,近日招呼飲食文化界朋友,參觀其集團「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館內其中一個展區模擬為昔日滿漢全席飲宴場面,參觀者大開眼界。
卡塔爾世界盃已開幕一周,多隊奪冠熱門球隊在分組比賽中失利,令球迷們跌破眼鏡。但分組賽的表現能否預測最終成績?
早前作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政府指定中醫診所接受註冊中醫調治,效果十分明顯。除了內服處方中藥,輔以針灸或拔罐調治,效果是更為佳。為什麼針灸那麼有效?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及社會研究所名譽教授、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榮譽顧問冼玉儀教授在席上表示,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國際港口,四通八達,是出洋華人與故鄉聯繫的重要樞紐。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際知名指揮家兼作曲家麥家樂特別創作了融合古今、東西方元素的《孔子傳》,這齣以西方藝術體裁講述中國古代教育家故事的五幕歌劇已於11月22日假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順利首演。
新冠肺炎疫情下,本港音樂會活動豐富。歌劇、合唱團、交響樂團等活動陸續於香港各大劇院演出,香江多元的音樂文化令人沉醉。
幾百年來,成化皇帝萬貴妃鬥彩雞缸杯,都是收藏家們常常談論的話題,故事撲朔迷離。希望大家看過我這篇文章後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很多朋友都問香港的「本地人」(Puntis,又稱圍頭人)和「客家人」(Hakkas)應該如何區分?到底有沒有客觀準則?
荔枝角公園分三期建成,最後一期為傳統嶺南風貌中式公園,其中點綴多副名家楹聯,甚具特色。
在人工智能和資訊泛濫的新時代,傳統的表達方式能否延續?究竟被何種形式所取替?是含蓄隱匿,還是開口見喉;是耐心品味,還是囫圇瀏覽;是專注創作,還是泛濫自拍;效果是轉化升華,還是依然淺薄焦慮,值得深思。
粵語有什麼與「坑」有關的詞語?俗語說「打破沙鍋璺到底」,到底粵語的相應說法又是什麼?
在西方和南亞文化中,瘦馬分別代表着死亡及修煉,均涉及永生和來世。這與着眼現世、迴避生死的中國文化很是不同。故此,瘦馬形象之隱喻,也就與現實人生密切相關,是諸般心境的隱喻,也是人們心靈和情感寄托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