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後星雲時代的佛光山
作者:廖書蘭2023-05-18
佛光山是星雲的,星雲是佛光山的,但今日我到訪佛光山,感覺星雲屬於人間的,他幫助人們離苦得樂,使我們更容易接觸佛法、親近佛法,星雲將佛法簡化,更能普度眾生。
金庸用一生來寫一部偵探小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7
首先,金庸認為楊過需要有福爾摩斯的偵探頭腦,而這其實是在暗示讀者也同樣需要。當大家明白金庸的這個指引,便自然要去深入調查,連結線索,設想關係。
浪淘沙.西安
作者:張楨2023-05-17
行宮秋夜寒,往事何堪,至今長恨印驪山。
楊天石教授:史家力求說真話 「竭澤而漁」找資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7
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王奇生教授認為,楊天石教授在非常時期都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十分難能可貴。他以「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代通才」來評價楊天石橫跨文史哲的寬廣學術視野。
我國古董文物收藏的現象和未來發展方向
作者:李大齊2023-05-16
只有「以藏養藏」,才能令中國收藏事業走得久遠。最理想的情況是,新人早期收藏比較普通的物品,隨着經歷和認知慢慢增長,加上有適當渠道轉手,可以漸漸改善自己的收藏。
55年的香港「貓迷」
作者:周光蓁2023-05-16
為慶祝成立55周年,5月6日晚難得一聚,在座包括剛剛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許冠文,還有他的中大師妹高靜芝等。通過歌聲、笑聲,昔日青春活力再現,四小時的時光倒流,超現實感覺。
續說粵音訛誤 為何愈來愈普遍?
作者:黃氏2023-05-13
涉及某一字的「音義錯配」現象開始出現的時候,若有人願意公開地匡謬正俗的話,則該字之正讀或者可以繼續流傳,否則大眾最終只會以誤為正,以正為誤,並動輒拿「約定俗成」四字來「 自衞」。
楊國芬──當代藝術的意境
作者:益行2023-05-13
裝置藝術《銅溯山水》,在虛擬的存在空間,展示出宏觀世界。大自然和人類歷史,經歷不斷洗禮的枯榮,仍有歷劫不滅的生命力量。
營養不良的八字特徵
作者:潘樂德2023-05-13
在批斷健康壽命時,飲食營養應被列為極重要的事項。命理師若能透過命局作出警示,糾正命主的飲食偏差,可謂功德無量。
著名學者鄺健行教授逝世 終年86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2
本地著名學者鄺健行教授5月6日逝世,享年86歲。鄺教師香港罕有懂得希臘文的學者,多年來出版不少研究書籍、評論集及詩文集,在希臘古籍的翻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上成就尤其卓越。
閱讀這件「小事」
作者:沈言2023-05-12
今時今日,靜心閱讀一本書以淨心,已經變得愈來愈稀缺,愈來愈奢侈。但是閱讀「事小」,卻茲事「體大」。
九江最美
作者:何漢權2023-05-12
重史之地,人文精神必旺,民生各業沒有不興。於筆者而言,情義志合流,以「九江最美」作結並為題。
教師,父親終身的職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1
父親已去,我唯希望在文字裏「留住」他。我把父親彌留之際我對他說的一些話收錄於此:思想者的生命是思想,這一代一代的學生中,一定會有些人將您的經濟學理論和思想傳承下去,這就是您生命的延續。
一家人的故事
作者:張灼祥2023-05-11
微電影《在一起才是家》以真實故事為藍本,關注病童家庭的實際需求及情緒。麥當勞行政總裁黎韋詩表示:「希望是次微電影喚起大眾關注病童家庭的需要,讓更多有需的家庭可以於這個『家以外的家』得到適切的援助。」
恒基辦多媒體互動展 AR 觀賞結合 NFT收藏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1
恒基兆業地產集團於去年12月舉辦「築動你想像多媒體創作大賽」鼓勵大眾發揮想像。大賽成功徵集了數以百計創作,參加者來自不同背景,參賽作品均展現對未來的期盼,以及無遠弗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藥石亂投等運到
作者:孫明揚2023-05-11
今年三月開始,隨著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相繼宣告破產,投資者加劇對美國銀行業憂慮,最終由摩根大通收拾殘局,但這等大型民營銀行的力量也存在極限,並不能保證金融危機就此結束,救助銀行浪潮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踏沙行.再遊新加坡
作者:張楨2023-05-10
今古同愁,闌杆獨倚,人生瀟灑能得幾?
在上環的「絲綢之路」
作者:周光蓁2023-05-09
近日一場音樂會,演出的8首作品以古箏為主,大部分配以敲擊伴奏,將幾百聽眾時空轉移到大漠絲路。兩小時超時空享受,見證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心力。
國際知名雕刻藝術家朱銘──藝術創作由心路和卓越貢獻
作者:李大齊2023-05-09
台灣國際知名雕刻藝術大師朱銘,四月22日因久病纏繞不堪受困選擇輕生,結束了85年的塵緣,但他的藝術和精神將永遠陪住我們繼續走很遠的路。
流水──李蓬蓬與唐琴九霄環佩
作者:鄧兆鴻2023-05-09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華期間,與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同聽古琴家李蓬蓬以唐琴「九霄環珮」撫奏的《流水》,撫琴後李蓬蓬更把《流水》的曲譜送給馬克龍。「九霄環珮」和《流水》到底有什麼來頭?
馮唐:與自私的基因和平共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6
當我們意識到人都是帶着自私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想繁殖,愛情、理想、神聖都是表象,從而感到這個世界的荒涼和冷酷時,怎麼辦?只能依靠智慧。
為什麼會出現音義錯配?從「蜎」說起
作者:黃氏2023-05-06
所謂「音義錯配」,即某字本有兩個(或者更多的)讀音,甲音有子義,乙音有丑義(丙音有寅義……),而後人卻把子義讀成乙音,或把丑義讀成甲音(或者把寅義讀成乙音……)。
《汗墨傳世》一書的緣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6
如果外國人也有這樣的堅持去尋找中國名人資料出版,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香港人不好好寫自己的歷史,將史實盡量留存下去?我開始尋找孫受匡背景資料。
「最新網絡陷阱教師培訓」?──文字淪落,港之大患
作者:施林海2023-05-06
現在是重新出發的新階段,香港必須融入祖國懷抱,從而發揮自身的特色和能力。在此宏大工程中,相應的文化素養和歷史底蘊不可或缺。問題是,我們在文化上具備如此能力和素質嗎?
香港獨一無二中英對照報紙
作者:鄭明仁2023-05-05
近日在舊書堆裏發現一份很特別的香港舊報紙《中西日報》,報紙內容從新聞版到副刊,都是中英雙語對照,這在香港報業史是獨一無二的。創辦人是有香港報壇怪傑稱號的任護花,報紙日常工作則交由兒子任忠章負責。
金庸與梁兄談謎語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5
金庸作為報人,對於民生福祉的大事從不轉彎抹角,而只會直斥其非。但當他以小說家的身份與朋友和讀者交往時,事事坦率直表,便不是他的一貫作風。
為何崇文尚武是民族復興必由之路
作者:關品方2023-05-05
在充分發揮中國優良的崇文傳統及祥和力量的同時,也要凝聚中華民族的綜合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化解各種歷史問題,進行自我調節,建立論述話語權,把中國傳統的祟尚和平精神向全世界宣揚。
五四前後賽先生的回顧
作者:黃冬柏2023-05-05
「五四運動」當年曾高舉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旗幟,百年後似乎光芒不再。回望當年初心,國人對「賽先生」(Science)的期許應是為了國家富強和進步。
台灣作家與ChatGPT寫情書 互動小說即日在網上發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4
ChatGPT推出後,伴隨着各種AI應用服務的問世,許多人疑惑—文字工作者會被AI取代嗎?AI如果與作家一較高下?
寫在歷史邊上的書信
作者:張灼祥2023-05-04
S. Montefiore選輯的書信,提及的人物包括George Orwell、卡夫卡、畢加索、曼德拉,當中的內容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