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米蘭·昆德拉下筆的時候
作者:張灼祥2023-08-03
昆德拉就是太愛講道理,不管他講的是《小說的藝術》,還是《可笑的愛情》。當他放慢步伐,不再用文字來諷刺人世的不堪,他還有什麼話要說呢?
另類金庸百科全書
作者:鄭明仁2023-08-03
鄺啟東可能已預知金庸小說的版本研究已達極限,很難再有什麼新發現,與其再鑽牛角尖,不如另闢蹊徑。鄺啟東轉而研究「另類金庸」,結果大有所成。
阿濃:回首來時路漫漫 寫作豈止稻粱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3
阿濃坦言,儘管他想當「香港的安徒生」,但能夠寫出這麼多本書,主要是因為投身了教育事業,了解師生所思所想,說出他們的心裏話,也收穫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令他既快樂,又感動。
先秦的文字書法
作者:鄧兆鴻2023-08-03
秦統一後,禁止了六國與秦不同的文字,再規範及省改成小篆,李斯的泰山、嶧山及琅琊刻石是其中的典範。發展到漢代則個別發展,各具特色。
上學不上課的歲月──嚴浩、鮑起靜對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2
當年同為左派學校的學生,鮑起靜與嚴浩回憶起上課的歲月,充滿革命浪漫主義,彼此有共同的目標,便有非常大的共鳴。
書展2023|金耀基、林天行、鄧宛霞對談:中國文明現代化之路漫漫 善用傳統文化為創作養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2
當代藝術家林天行、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京崑藝術家鄧宛霞7月21日(周五)出席書展講座,大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所在。
山邊的紫花,潤物細無聲
作者:陳家偉2023-08-02
怎樣去總結何紫的一生成就呢?「兒童文學家」已太窄了,「青少年讀物出版家」也許較接近一點,但我相信香港上世紀最傑出的文化人、出版人應當之無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確可以是一個總結。
一剪梅.徽州
作者:張楨2023-08-02
未了塵緣怎奈他,飛去寒鴉,吹斷胡笳。
獨臂雙雄──殷兆基與麥卡菲《一弓一鍵》音樂會
作者:傅瑰琦2023-08-02
或許,相比於所謂健全的人,有一大堆不可能的事情限制着他們,但只要他們範圍能做到的,他們甚至表現出比一般人更強大的駕馭能力,這並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苦苦排除萬難所得到的成果。
香港青年藝術家的優勢:電影與戲曲表演藝術的演化
作者:陳劍梅2023-08-02
香港青年藝術家的優勢在於一批60多歲及70歲過外的大老倌還在,並且非常願意薪火相傳。香港粵劇藝術的優勢,可會丟失在青黃不接間呢?
陶傑:為什麼暑假Barbenheimer的「雙戲消費」不能成立?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1
《奧本海默》不但是一部大電影,導演的野心是想將電影的敘事結構和拍攝手法還原到90年代、美國知識分子獨立製作興盛的時期。
收藏界朋友面對不獲承認的困擾
作者:李大齊2023-08-01
收藏屬於一種投資,並非一種隨意的玩意,愛好者在買入藏品時就應該考慮市場問題。一個專業收藏家應有全盤計劃,包括買什麼東西,要用多少資金,何時賣出,怎樣增加人脈資源和專業知識等。
書展音符處處聞
作者:周光蓁2023-08-01
對我等樂迷,今年書展可以說是個大豐收。關於音樂的新書層出不窮,從粵劇到搖滾,個別更由作者以至書中主角與讀者面談,打卡簽名,盡興而歸。
粵語解密:位、鬚
作者:黃氏2023-07-29
有不少粵語單音節名詞,轉成普通話時,是要加一個「子」這個「後綴」的。我們日常到食肆吃飯,要找個「位子」。這個「位子」,粵語也只是單用「位」就可以了。
莊子喪妻 為何鼓盆而歌?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9
莊子認為萬物是變化的,世間萬事萬物無時不變,事物是相互轉化的。正因其承認生死的轉化,所以他才提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觀點,在他妻子死時採取了鼓盆而歌的樂觀態度。
鳥的天堂
作者:招祥麒2023-07-29
鳥是大自然一物,觸目可見,可是到了詩人眼中,竟生出無窮之意,發而為詩,就將一時所見所思所感的,衝破時間和空間,感發遠方,昭示來世。如此,詩歌,使鳥的生命延展永生,也就是鳥的天堂。
奧本海默
作者:黃珍妮2023-07-29
Nolan的招牌配樂:一種重複敲擊逐漸增大的營造氣氛配樂,又一次在這個借一位原子彈之父的浮沉故事,說出核武的荒謬的電影中奏效,令到3小時的電影完全沒冷場。
十年韓東 十年韓西
作者:蔣匡文2023-07-28
韓風已出現敗跡,但真正衰敗,恐怕要十多年後才出現。順帶一提,香港八運雖然衰落,但由於本港「天市垣」的格局好,步入九運,香港將會浴火重生,繼續光輝。
重尋失去的時光
作者:李歐梵2023-07-28
回顧自己的大半生,我覺得自己畢竟是一個20世紀人。對於21世紀,我沒有期望,只覺得我的20世紀尚未完結,這本回憶錄,也是我為自己的20世紀寫的備忘錄,並以此獻給我的妻子李子玉。
揭露731部隊罪行 日本作家森村誠一耆壽去世 中國外交部表哀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7
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誠一24日(周一)病逝,終年90歲。森村生前撰寫多部暢銷作品,其中包括揭露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行的報告文學《悪魔の飽食》。
念念不忘,千里傳音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7
庚戌子搜索出數之不盡的證據之後,已清楚見到金庸對梁林的往事「念念不忘」,而「千里傳音」就是他費盡心思,以畢生精力為梁林所做的一切。
香港書展話一二
作者:廖書蘭2023-07-27
書展斯文有禮又浩浩蕩蕩的景況,不僅讓書本有了溫度,也讓來自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看到了香港人愛書,喜歡買書看書,這一點讓他驚艷不已。
「歷史為勝利者而寫」的信徒
作者:何漢權2023-07-27
對埋首歷史探索的學者而言,「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乃至「為勝利者而寫的」這些「目的論」、「結果論」及「功利論」,相信都不會認同與採納。看中國歷史學問的優良傳統便知道。
一年容易又書展 漫談3位李偉民、陳煒舜、西西新著
作者:張灼祥2023-07-27
年初問何福仁:「西西講足球的文章,可以結集成書呀。」「字數不夠出一本書。」半年過去,《港島吾愛》出版了,第一部分講足球,是為《再看足球》。西西談「看足球」,讓我們也看出人生道理來。
書展2023|阿濃、周蜜蜜、孫慧玲分享兒童文學創作推陳出新的秘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7
3位兒童文學作家阿濃、周蜜蜜和孫慧玲在7月21日出席書展講座,分享創作心得。年近九旬的阿濃專程回港,在講座中談笑風生。阿濃指創作時不能一味追求創新,還應保持優良的傳統。
書展2023|李志清、蒲葦:用繪畫和文字解讀唐詩 從詩中尋找精神家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7
藝術家李志清、中文教育專家蒲葦老師在今年書展推出文學作品《清蒲集》,並於書展的講座上分享如何通過唐詩和水墨畫作的方式,用創新的手法帶領讀者進入古唐世界,並以嶄新的角度欣賞傳承千年的優美詩句。
太古小學100年
作者:鄭明仁2023-07-27
環境千變萬化,太古小學屹立不倒,全賴太古集團仝人的辦學理想,太古小學雖然不是最頂尖的學校,然而該校對平民子弟的百載春風化雨,作育英才,值得一記。
「文工團」種下的藝術種子──嚴浩、鮑起靜對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6
鮑起靜、嚴浩當年屬於同一左派學校的學生,在香島中學的文工團認識的。他們當年在文工團的記憶是如何的呢?
班貝格交響樂團與胡薩 奏出30多年來的新典範
作者:傅瑰琦2023-07-26
班貝格交響樂團的弦樂組,的確擁有超高的水準,整體的餘音也漂亮之極,第一小提琴組的歌唱性和音樂感極強。低音提琴的力量和統一性,水平之高,更是令人感到無出其右。
書展2023|韋婭:塵封於我們每一個人心裏的童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6
7月21日香港作家韋婭在書展演講。她表示,兒童文學從來就不只是孩子們閱讀的,它屬於每一個保有童真的心靈。無論你是老人還是少年,捧讀一本兒童讀物,你就已成為兒童文學世界裏的一位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