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歐洲漸露頭角的法國新秀—女大提琴家湯瑪斯(Camille Thomas),與本港的國際鋼琴大賽得主張緯晴在今年四月透過「飛躍演奏香港」合作,譜出動人樂曲。
在芸芸本地及外國歌手演唱會當中,最吸引到筆者注意的是一場由本地無伴奏合唱組合「VSing吾聲」,及國際爵士無伴奏合唱組「Accent」《「聲大夾樂」無伴奏合唱計劃系列—— SOUND ON 音樂會》。
8月11日晚在賽馬會演藝劇院舉行的首演,氣氛熾熱。在座賓客,包括一眾導師們,都熱切期待烘培出的音樂盛宴。音樂會演出的3首作品,各有不同意義,背後藝術團隊的功勞,值得一讚。
昆德拉有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也許他最恐懼的,是他抗爭權力的歷史已經被人遺忘。
前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今看了江樺合唱團的演出,我說:磨劍不計時,亮劍在一朝!只要功夫深,不負百花嬌!佇候江樺老師及其弟子日後的演出。
作為詠春拳第四代傳人,梁錦棠師傅如今已81歲高齡,但對於詠春拳術的熱愛和堅持依然不減。在這個日益複雜多變的時代,探索傳統武術精神如何與時代精神交相輝映,助力社會的和諧進步,無疑具有深遠而特殊的價值。
這本書將會幫助你打破僵化的組織思考框架,只有適合自己的組織架構,唯有深度了解各種組織類型的適用情境,以及成員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才能找出最理想的組織架構,也才能創造出真正有競爭力的高效團隊!
不同詩詞中記載一些現今常用的粵語用詞,而「看」、「老大」、「眼尾」這三個詞語又曾在哪個朝代的詩詞中記載?
唐朝有不少皇帝酷愛圍棋,最負盛名者,乃是唐玄宗李隆基。玄宗深通棋理,亦曾用圍棋作試題,盡顯才智。
昂坪廣場入口處有一牌樓,頂有「南天佛國」四字橫匾,兩旁柱上刻有國學大師饒宗頤於所撰並書的楹聯。 在「南天佛國牌坊」不遠處,有寶蓮寺山門牌坊,背面的內柱楹聯,有另一位國學大師陳湛銓所撰並書的楹聯。
劉若瑀於木柵老泉山上創立優人神鼓,創意結合了「波蘭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訓練的方法與表演者身體有機狀態和內在覺知能力的開發」,鼓動「道藝合一」的獨特劇場之理念與演練。
我始終覺得,文學最基本還是要與人為善。我們可以去寫一些醜陋的東西,但是也要發掘一些美好的東西。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生活,有什麼事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就是人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這是動物所沒有的。
2023年上半年已過去,下半年世界局勢將有什麼變化?香港移民潮會否持續?俄烏戰爭會有變化嗎?一起聽聽術數名家文相濡分析。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這幾個月的節目,可謂星光熠熠。而小提琴天之驕子陳銳終於再度來港,帶來了出色的演奏。港樂合作的指揮──奧班斯基,亦與王致仁合作帶來一場出色的音樂會。
現在社會上的矛盾,大多都因為各自上綱上線,最後弄得劍拔弩張,看來這些手法或思想又在不時重複了。
扁舟載去江南綠,染盡羅衣帶暗香。
回顧歷史,國際儲備資產素來都是貴金屬和美元,它們都有存量稀少、不容易仿製、容易儲存、難以消失、搬運容易等特點。我們認知中的藝術品,如青銅器、書法書畫有同樣特性嗎?
很多人說是福貴是一個悲劇人物,我就一直不同意。我覺得,生活是屬於自己感受的,不屬於別人的看法。
上周四晚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致敬歌劇傳奇──江樺老師九十五華誕音樂會》,是由一眾弟子組成的江樺合唱團,為恩師舉辦的音樂盛宴,聲樂原聲唱出,體現了江老師的藝術堅持。
在主創團隊天衣無縫的合作下,《日新》不止呈現香港歷史音樂劇的新體量,在唱、念、演、曲、詞及音樂等各方面,還以巨大的感染力及劇力,為觀眾傳遞生命的正能量。筆者非常希望藝術節往後可以重演此劇。
2023年度校際瓷畫展讓6所學校共75名學生在專業指導下,透過對瓷藝歷史的探究,加深了解瓷繪藝術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涉足東京,目標之一就是隈研吾設計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這座多用途博物館,集圖書館、美術館和博物館於一身,標榜「文化與自然共生」的理念,位於埼玉縣所澤櫻花城的新發展區內。
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起步新安,始於黃山,與香港的不解之緣。花甲之年的黃賓虹去廣西桂林講學,歸途經香港,留下了一批《香港寫景圖》和《香港風景》,被譽為畫香港第一人!
18世紀英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國,但等到1840年才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最終,這段百年不遇的變革,成功是日本1856年的明治維新,1861年取消農奴制度的俄羅斯帝國,但國力已強是美國。
古蜀文明,歷史少有記載。她是位處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文明,大約出現於距今4700至2875年前,約相當於中原夏商周三代以前至春秋戰國期間。
歐陽修乃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寫的《朋黨論》更是一篇文采不凡,流傳千古的名篇。不過,此文雖然立論精闢,但所舉的例子卻似是而非,並不準確。
本文由《詩經》賦、比、興的寫作手法入手,縷述古典詩中的蜘蛛世界。
粵語「入門」、「銀錢」和「減」,都是來自古語的,已有過千年歷史。
周聞道的自我介紹顯得有些謙虛了,他只提到自己是「作家」和「經濟學家」,其實他還有一個重要的稱謂尚未提及──文學活動家。
陳劍光牧師指出,今天,宗教和諧的香港模式更加多樣化,例如有中國傳統宗教人士參與的「世界宗教日」、立法會有神職人員參政議政等,但也引起對宗教自由前景的不同反應。陳牧師強調,宗教管理制度會否出現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