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那些舉止難看得令人側目的男人,我們就稱他們為「鶻突佬」,意思就是「那些難以述說其令人作嘔的程度的男人」。
很多畫家要生活,唯有被一些貴族「包起」,替他們天天做人肉打卡機,甚至為他們畫裸體美女(美男也有),原來都是放在自己的睡房中,不知到晚上望着裸女搞什麼鬼。
香港現代主義者劉以鬯和南洋時期的劉以鬯也並非截然不同的身份並列。恰恰相反,前者恰恰是立足於後者之上,既有繼承,又有突破和超越,雖然前者的創新性和實驗性遠遠比不上劉以鬯回到香港時的巔峰水平。
無知是快樂的,快樂是因為無知;童年瑣事,卻原來最值得懷念!
走出東堂子胡同,有一種走出時光隧道、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感覺。後來上網一查,才知道一條東堂子胡同,竟是半部中國近現代史。北京大學新聞網介紹:從蔡元培故居到伍連德故居,一西一東兩座老宅恰是兩位先賢的故居。
作家、著名書評人許定銘指出,《四季》是香港1970年代水平相當高的一份文學期刊,可惜總共只出了兩期。也斯說過,《四季》是由他本人、張景熊、莫展鴻和吳煦斌等構思,希望能「辦一份紮實的文學刊」。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與歡眾重溫1937年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歷史背景,他認為很有必要,現時有必要由民間發起惡補這一課。因為因為忘記歷史,就是犯罪;不知國安何所指,就是天真;沒有民族立場,就是幼稚。
對於黃佳俊帶領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悠揚與溫情兼備,不太過硬朗的風格,正好跟隨小提琴獨奏拉克林的演繹。不過從一開始,拉克林的演奏,在力量的氛圍和骨架子的輪廓方面,便似乎一面倒地過於陰柔。
未名擁今懷古,燕園邀月眠雲,英雄一夢滾紅塵,撫劍山河指,吞吐雲漢心。
西九文化區在財務上面臨嚴峻挑戰,有什麼解救方法呢?
通識教育教曉了我們批判思維,但一切的批判乃建基於多看多聽多讀。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從香港來到山東,讓我們看到了綿延2000多年的孔孟文化在21世紀的真切反映。
隨着戰雲密布,大師們的來訪不再。仍然來港演出的,主要是華人音樂家,包括在香港大學演奏的國樂大師衛仲樂,在半島酒店籌賑演出的男低音斯義桂、小提琴家馬思聰等。
《論語》和詩格律是腹有詩書問答比賽兩大主題,何文匯教授表示,前者代表修身之道,後者則代表為學之道。通過比賽學生可以學習到孔門四科其中兩大範疇,獲益良多。
我從事資優教育20多年,喜歡閱讀偉人的故事,天才、神童、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最吸引我呢!
修復師了解器物、尊重器物,協助它們重現光華,閔俊嶸使跨越多世紀的琴音得以傳頌。閔續說:「不論是選材還是斲琴工藝,我們不難從中悟到古人的智慧,而我的工作便是透過修復,把這些哲學傳承至今。」
更有趣的是,青花萬壽尊這個「寶」曾被人視為「草」,當作放雨傘之用,後來被專家發現,才惜寶如金。我忽然有感於心,當今世上,有多少人或物被棄如敝屣,流落民間或異鄉?他們什麼時候才重現價值,不再冷臥街心?
港府積極宣傳「藝術三月」,恒基地產舉辦聯同10名國際及本地藝術家,在旗下多個中環地標建築舉辦連串藝術活動Henderson Arts@Central,一起來看看。
「饒宗頤的故事」學生比賽今年載譽歸來,現正接受報名。為配合是次比賽,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將於指定周末日子首次開放公眾參觀,公眾可欣賞饒宗頤教授所捐贈之繪畫、書法,及其他與饒教授相關之文玩。
查先生怎會去到前兩個甲子的戊戌年去營救梁啟超,又將其後會發生的歷史事情向任公述說?
古代來母上聲字,粵音今日大多或讀陰上(第二聲)或讀陽上(第五聲),如作為一種水果的「李(子)」,讀書音陽上「lei13」,口語音陰上「lei35」。閱讀古代漢語文獻,用粵音去誦讀,往往容易有額外收穫。
常人喜甜厭苦,好比好逸惡勞,誰都願意大睡懶覺而不肯在毒日下汗流浹背。「甜」味讓我們充滿愉悅,輕鬆而滿足,「苦」味則每每刺激思考、調整身體的缺欠,是以咖啡煙草皆苦,凡藥也苦。
自2007年起,香港藝術節與香港中樂團共同創辦「樂旅中國」系列,首演多首大中華地區及海外作曲家創作的樂曲。今年從編鐘和管風琴作品出發,展開一場中西「王者之聲」的對話。
男女在一起,只圖個互相有感覺、有依傍、有關懷、有個伴……不再是什麼長期飯票、什麼好歸宿。怪不得網上瘋傳,大概有同感的女性不會少。
蕭峰是金庸筆下最偉大的英雄人物。對於人性本善、人格潛在的偉大,不無啟示。
而今余光中教授已經離世6年半,但他的詩會流傳下去,與每一代的中國人結緣,而我因受蓉子的詩感染,與葛永光、柯經一結緣。
香港不少人捐助內地教育、醫療、扶貧等領域,但資助文化研究,特別是搶救和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確實不多,其實,除了眼光和情懷,也許還有緣分。
在中環荷里活道的大館Gallery,一個引人注目的畫展《植物之聯想》正靜靜展開,匯集了陳瑞瑩、賴筠婷、鄭丹珊三位才華橫溢畫家,她們以傳統工筆畫技巧描繪香港文化情懷,把珍貴的文化記憶保存下來。
天津京劇院實驗團團長王艷領演的《女起解》果然令觀眾驚艷,她以聲繪情、以情帶聲、韻味十足、婉轉悠揚的唱腔,把京劇的「唱念做打」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眼前一亮再亮。
「適楚而北轅」與「至楚而北行」意思相同,如果要從魏人之楚的故事得出一成語,應該是「北轅適楚」或者「北行至楚」方為正確。
史秀英Stella,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1985年加入東華三院,2010年出任東華三院於同年成立的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主管一職,專責收集、保存、研究及展示東華三院的文物及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