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張愛玲被禁的兩部小說
作者:鄭明仁2024-06-06
《秧歌》和《赤地之戀》兩書都是1954年在香港出版,當時張愛玲屈居於北角英皇道一間斗室,創作了這兩部頗受爭議的反共小說。
港樂50載與幾代流行歌手──今天少年人 他朝老年人,不知有沒有改變?
作者:傅瑰琦2024-06-05
這50年來,香港的流行與古典樂壇,所有人付出過多少努力,才能讓後來者能夠乘着前人的基石,繼續邁步向前?且看往後的日子,新生代的年輕人,怎樣延續音樂圈的傳承。
海南北大校友詩歌及朗讀協會活動
作者:張楨2024-06-05
笑意南天暢遠行,舒襟對酒會詩文。
新水墨藝術家──李植強
作者:益行2024-06-04
李植強的作品具有水墨脈絡纹理的皴法、石分三面的立體、章法主次的布局、墨色對比的和諧,能見於知所取,並且見於知所捨!
救場遇上多啦A夢
作者:周光蓁2024-06-04
《黃水謠》安排深圳交響樂團合唱團單獨演出,一顯功架。《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推上高潮,甚於維港半空。
九龍城寨下的價值教育
作者:楊佩珊2024-06-04
《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不僅充滿了動作場面,更蘊含了教育界推動的12種重要價值觀和態度
微光可穿透裂縫
作者:劉銳紹2024-06-03
這正是一種理念的堅持,也是對心中價值的犧牲。香港人呀,「萬物有裂縫,正合光穿透!」感心的奉獻,也是眼前的熱能!
華羅庚的啟蒙與伯樂
作者:劉煦元2024-06-03
根據〈華羅庚傳奇人生的教育啟迪──紀念華羅庚誕生110周年〉一文,華老一生有1位啟蒙老師及3位伯樂。事實上他的一生又何止3位伯樂?
粵語解密:芥醬、芥辣
作者:黃氏2024-06-02
如果撇除哪個名稱最古老的問題,單從實用的角度看,各位讀者不妨思考一下,究竟一種食品,其名稱當以能反映其「形態」、「顏色」,還是「味道」為理想呢?筆者的選擇是「味道」。
九運火氣大
作者:蔣匡文2024-06-01
根據醫師的介紹,大家要制「火」,不妨多「疏肝」大笑,減少飲酒及飲食多一些帶酸的飲食,「發脾氣」及「斬人」的機會率也可以降低不少!
城寨風雲之城人治城和不朽傳奇
作者:陳景祥2024-06-01
城寨的命運有點像香港寫照,都是在中英上百年政治角力之間「巧妙」地生存着,並發展出自己一套求生方法和管治方式──並不完美,但大部分人都安守本分,在夾縫中求自己的託庇之所和生存空間。
武俠歌曲四大天王之一葉振棠6月為你開告別樂壇演唱會,別錯過
作者:李偉民2024-05-31
葉振棠(Johnny Yip)在今年6月份完成人生的最後一個演唱會後便會榮休。以後,再難聽到這位「武俠劇主題曲天王」的現場演唱了。
香港新聞聯與環球國際視通簽合作備忘錄 共推海外傳播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30
訪京期間,香港新聞聯與央視控股的環球國際視頻通訊社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海外傳播、技術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保持密切聯繫,共同推動中國聲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愛、悲與咖啡香:川口俊和的跨時空敘事
作者:張灼祥2024-05-30
開始失憶(阿茲海默症)的房木,「每天都抱着記憶會失去的恐懼和不安」,又要不讓妻子高竹察覺。然而,可以瞞得多久呢?
法國雙簧管演奏家畢杜,與「小交」及指揮楚嘉文的室樂及協奏曲演出
作者:傅瑰琦2024-05-29
畢杜在兩晚演奏中帶給了觀眾截然不同的感受。整體來說,畢杜和楚嘉文聯同全體團員的努力下打造了精彩絕倫的演繹。在風格上的揮灑、及所有聲部的技巧及整齊度,亦可謂無與倫比。
荊楚—參加武漢北大校友會詩歌朗誦活動
作者:張楨2024-05-29
一簾好雨逐風雅,秀筆煙波各縱橫。
靳埭強的藝術追求 延續新水墨不了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8
1979年,內地改革開放,本港設計界彷彿打開了國內一扇門,各種交流活動紛至沓來。那年靳埭強到廣州美術學院講學,見過關山月、黎雄才,那裏的領導說話也比較開放,讓他覺得有點意外。
情義之都的餘韻
作者:周光蓁2024-05-28
接着演奏二重奏、三重奏等作品包括香港管弦樂團桂麗、沈庭嘉,香港小交響樂團李海南、蔡君賢,香港城市室樂團鄭陽、香港樂團雷麗麗等,讓在場的趙家後人恩惠不已。
香港新聞聯高層訪京 參訪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社 探索融媒新機遇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8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高層訪京團首先來到新華通訊社,受到新華社副社長袁炳忠親切會見。訪京團先後參觀了新華社社史館、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新媒體中心等,在參觀過程中對新華社的歷史和現代化技術應用表示濃厚興趣。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旭日慈善基金簽訂贊助協議 啟動大型文化傳承計劃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8
旭日慈善基金董事楊釗博士在簽署儀式上表示:「歷史是人類智慧的寶庫,吸取歷史經驗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成立,使故宮的中華文化寶藏普及於大眾,非常難能可貴。」
香港文學館百年夢圓 潘耀明:本地文化認同須建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7
位於灣仔茂蘿街7號的香港文學館周一(27日)舉行開幕典禮。開館展覽「萬物有文 文裏尋花」同時舉行,展覽除了以植物為主題,還展出張愛玲晚年的書信真跡,彌足珍貴。
中國戲曲薈萃香江:經典席捲而來 百花齊放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7
中國戲曲素來是文化藝術宮殿,歷史悠久且內容種類豐富,演出程式具鮮明象徵,開門、上馬、坐橋、划船皆有固法可依;唱腔、曲詞與音樂呈現絢麗多彩的藝術及情感特徵,凝聚的是中華傳統美學精華,亦展現中華民族風範。
兩年不見大包山了──插蒸蟶子杯
作者:李文基2024-05-26
試想想其他各行各業的人手嚴重不足、老年化已包圍全港及至全球,需要工藝運作的行業愈來愈艱難,繼後無人,整天喊着承傳中華傳統文化,苦無來者。
粵語解密:骾哽(鯁)、鮮甜
作者:黃氏2024-05-26
粵語有「鮮甜」一詞,意思是(食物)鮮美。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鮮甜」條︰「(粵)味道鮮美 魚湯幾鮮甜『魚湯味道鮮美』。」原來除粵語外,明朝人和今日的閩南人的語言中也有這個詞。
黃德森 體得喜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5
體育專員黃德森坦言,香港的體育文化水平仍有進步空間,他期望香港人透過教育和學習,逐步提升體育觀賞文化,目標成為國際級觀眾,懂得欣賞、評論及尊重體育運動。
去中介化力量──淘寶怎樣啟示香港未來經濟三大路向?
作者:李偉民2024-05-24
科學性、群眾性、創作性,是中華民族的特點,也是內地未來發展的鮮明路向。香港呢?我們仍在思考……有什麼可以逞強?
從裁縫匠到設計大師──靳埭強的藝術人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靳埭強在「靳埭強⼼路‧足跡展」開幕式上致辭,謙稱自己是個「失學的人」,其實,自1957年輟學來港,他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香港智營設計大賞2024」頒獎典禮 嘉許逾70位本港設計師 得奬作品將往海外展出 開拓商機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4
「香港智營設計大賞2024」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頒獎典禮,共頒發76個獎項,以嘉許超過70位本地得獎設計師。本屆智營大賞得獎作品將於不同的本地及海外平台展出,同時面向業界及公眾。
來自冰島和暖的《哥德堡變奏曲》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4
冰島鋼琴家奧拉夫遜6月即將在港演出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與知性及冷峻的外表相反,奧拉夫遜是位有主見而不固執,尊重樂曲框架但尋求彈性,講求音色精準但溫暖甜美,能自控但有感情的巴赫詮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