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

由《繁花》看世代交替
作者:張建雄2024-01-29
大陸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幾間演藝學院就是大學規格;香港靠的都是天才、科班出身,身懷絕技的人,好像還未出現!世代交替要出現啊!否則放棄大市場。
不虛此行
作者:黃珍妮2024-01-26
劉伽茵是一位未被電影界認識的真正才女。她自編自導的電影《不虛此行》真是近來少見的文學作品。
歷時12載,尋覓張大千心中的桃花源──專訪導演張偉民,談紀錄片《萬里千尋》
作者:馮珍今2023-12-28
張偉民坦言,12年就像一個修行的過程,從而帶動心靈的提升,可以碰到這個機會,接觸到一個偉大的靈魂,她心存感激。
被忽視的經典電影──《背對背,臉對臉》
作者:施林海2023-12-23
《背靠背,臉對臉》是一部深具跨時代意義的好電影,是體會中國人官場文化的上佳示範。在如此「日趨浮躁、務實功利」,且電影審查嚴格的時代,很值得一看再看。
《江湖兒女》──賈樟柯的一樁心事
作者:施林海2023-12-16
賈樟柯的影像敘述真是厲害,他能夠在一個小人物身上,肩負了多少人情冷暖、社會價值及時代烙印,也能夠在一個濃縮景觀中體現出大時代之特色及脈搏,歷史感非常強烈,但鏡頭卻永遠是如此平實簡單,不故弄玄虛。
我與泰迪羅賓的「恩怨」
作者:劉銳紹2023-11-06
殊不知,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和泰迪羅賓竟然坐在一起吃飯,談起當年彼此互不相認的「江湖恩怨」,確是「一點中你怎去躲」,大家也笑起來。近日,還看了他主演的電影《4拍4家族》,發現他的悟性確比我強得多。
Les vertus et les limites du montage(蒙太奇的強項與極限)──讀《形影.動──陳韻文電視劇本選輯》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03
70年代的五台山欣然迎接香港新浪潮,造就了多位編劇導演,其後在電影圈都有成就。現在翻閱傅慧儀、鄺脩華主編的《形影.動:陳韻文電視劇本選輯》,幾乎每一頁都有驚喜。
三笑姻緣:唐伯虎點秋香故事蘊含什麼社會歷史意義?
作者:李大齊2023-10-31
這個民間故事,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蘊含進步的意義。我們看故事,除了閱讀內容,也應該了解作者欲表達的劃時代觀念。
相約星期二
作者:張灼祥2023-10-05
Morrie說了很具哲理一句話,這句話與孔子所講的「未知生,焉知死」有所不同,我們不是要探究死亡是甚麼一回事,而是知道每個人會有這麼一天,辭世而去。那麼活着的日子,就要過得有意思了。
陳瑞端: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前行──觀《長安三萬里》有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04
潮起潮落,時光流動,朝代更迭,長安的璀璨繁華已隨歷史洪流化為煙塵,但盛唐的氣度、風采,卻藉着詩作保留至今。尋找理想之路縱然遙遠,然上下求索不捨晝夜的毅力和精神,卻化成了一首首千古不朽的名篇。
陳煒舜:玉關明月憶長安──《長安三萬里》觀後閒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02
銀幕上《長安三萬里》所展示的世界,就是一台《紅樓夢》:李杜/寶黛初會的地點在哪裏都好,都無法避免詩意悲劇的揭幕;安史亂後的唐朝/查抄後的賈府是否「延世澤」,最終也一樣指向「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作者:張灼祥2023-09-28
兩天內看了三套與「告別」有關的電影:《從前的我們》告別過着不同生活的青梅竹馬,了斷多年的牽掛;《喜歡這個我》告別父母獨自生活,活出自我,擺脫世俗束縛;《怪物》思索成年人何時才能告別無知和偏見。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作者:何漢權2023-09-22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1
講李白的故事,無法迴避的是大唐首都長安,《長安三萬里》不是地理上的距離,實是詩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電影對李白的「長安情意結」也有細緻的刻劃。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作者:李偉民2023-09-15
希望香港有一日「有容乃大,海納百川」,內地和全亞洲的創意人才,都大量來香港工作,那麼,香港出產這些中外fusion文化電影,真的並非好高騖遠的空想。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5
最近,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動畫第二位的《長安三萬里》,挾15億票房紀錄的聲勢在港公映。電影中的主人公李白和高適,年輕時同樣不能按「正常」的科舉途徑入仕,結果飽嚐人間冷暖,最後各有不同的人生際遇。
羅卡的聲影路
作者:鄭明仁2023-09-14
個多兩個小時的紀錄片,由羅卡親自粉墨登場,加上自己的旁述,把觀眾帶回50年代至80年代的香港,雖是浮光掠影,但已足夠令人唏噓、嘆息。
阿婆殺手
作者:黃珍妮2023-09-09
究竟有些乞人憎的人是否可以從世界中消失?那些终日為身邊人帶來歡樂的人,是不是可以有權令這些乞人憎的人消失?這種論說很可怕,但有時我會極之同意。
奧本海默 巨匠的徬徨
作者:張灼祥2023-09-07
奧本海默為此覺得自己有份「殺害」日本平民百姓,接受審訊,他沒有為自己辯護,他要「博取」世人同情麼?在聽證會、在審訊時,這位科學家顯得出奇懦弱,與他在領導科學家研究製造原子彈時充滿自信,像兩個人來的。
梁朝偉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 威尼斯影展華人演員首獲殊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3
香港影星梁朝偉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是首位獲得這個獎項的華人演員。他主演的多部電影,均曾奪得不同的電影獎項。
閃亮人生
作者:黃珍妮2023-09-01
我們知道的法國只限於古老的19世紀巴黎,卻不知道在巴黎外圍一個又一個公屋區,住了這群非洲來的移民,過着丁點兒不像法國的生活。法國人何時才嘗試融合兩個文化?
AI 會懂得愛嗎?
作者:楊佩珊2023-08-28
人工智能正急促發展,人類視人工智能為彰顯人類智慧成功的里程碑。在日常生活努力利用人工智能幫助人類工作,但卻不知不覺地取代着自己。筆者從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作品《人工智能》中探討人工智能與愛。
我看《奧本海默》
作者:張宗永2023-08-22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政治立場沒有絕對的對錯,有容乃大,能夠無顧忌地批評當政的,也許亦是國家軟實力的表現。
陶傑:為什麼暑假Barbenheimer的「雙戲消費」不能成立?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1
《奧本海默》不但是一部大電影,導演的野心是想將電影的敘事結構和拍攝手法還原到90年代、美國知識分子獨立製作興盛的時期。
奧本海默
作者:黃珍妮2023-07-29
Nolan的招牌配樂:一種重複敲擊逐漸增大的營造氣氛配樂,又一次在這個借一位原子彈之父的浮沉故事,說出核武的荒謬的電影中奏效,令到3小時的電影完全沒冷場。
從《星空奇遇記》看人工智能
作者:陳奕偉2023-07-10
將來「數據」會否引致人類滅亡,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總之,今天的AI ,可以提升到我的生活質素,其他的,就以樂觀的心態交給「進化論」吧﹗
米奇買漫威——從倒後鏡看是一清二楚?
作者:艾雲豪2023-07-10
從倒後鏡看事態永遠是最清楚的,但那些身歷其境的總裁主角,卻從來都是思前想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所以,漫威英雄殺入樂園,原來也有段歷奇。
以彼思之道還施己身的迪士尼收購案
作者:艾雲豪2023-07-03
併購的協同效應,在迪士尼和彼思這一役中,反轉反轉再反轉,天馬行空得符合動畫故事的基本條件。
霓虹燈
作者:黃珍妮2023-06-10
一齣《燈火闌珊》,比起什麼新聞特輯更能喚起香港人對本地文化消失的危機醒覺,不想香港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大家可真是要加把勁了!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梁皓一: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作者:李偉民2023-05-27
56億票房《長津湖》電影電影配樂師梁皓一:「香港人學貫中西,和內地人交往,我們懂得中國人的規矩;和西方人交往,我們又如魚得水。香港人,絕對有實力,協助中外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