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音樂總監何處尋
作者:周光蓁2022-10-11
在新冠疫情下,何時復常也許是未來總監們的主要考慮之一。
融會美術與音樂 走進巴洛克世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09
巴洛克時期的靜物畫歌頌日常物品的美好和感官享受。浸大潘明倫教授和團隊受此啟發,運用先進的音頻與人工智能技術來設計沉浸式聲音景觀,創造充滿想像空間的感官體驗。
事筆宜詞音樂劇,行文雅妙趣俗鄙──專訪資深填詞人岑偉宗
作者:馮珍今2022-10-07
岑偉宗已是舞台填詞界的中堅分子,他有個心願,「我想更進一步磨利自己的刀,與大家同心協力,推動華語音樂劇,繼續創作具價值的作品,把音樂劇再推上層樓。」
苗學禮(Tony Miller):我如何解開神祕三彩羅漢來歷之謎?遼代佛教藝術文化登峰造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5
中國文化愛好者苗學禮(Tony Miller)推出書本,介紹佛教藝術文化。為什麼對他對羅漢感興趣?寫書時最大的得著是什麼?
釋放本能去欣賞舞蹈──《Colpssus無極》觀後感
作者:鍾鎧汶2022-10-04
欣賞舞蹈有很多角度和方法,而藝術總是不分對錯,也許放下理性去分析和解讀,任憑感受融入當下氣氛去看看能否產生共鳴,是一種更純粹的欣賞角度。
因為一對妙人兒,成就了一座美術館
作者:陳嵐2022-09-30
站在費城博物館博物館高聳的穹頂下,筆者讚嘆這家博物館穿透歷史的眼光和Arensbergs夫婦的不凡品味,相信 M+博物館和希克也都會有那麽一天。
在會展雲遊潮汕
作者:郭一鳴2022-09-30
實際上,潮州節不僅是香港潮州人的節日,也是全港市民的節日,更是弘揚潮汕傳統文化、促進香港與潮汕地區合作的商旅節日。
金聖華、林青霞細訴18載情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金聖華今年5月出版《談心──與林青霞一起走過的18年》一書,9月24日假中大善衡書院舉辦「與金聖華、林青霞《談心》」文化講座及新書發布會,娓娓道來18年來相知相惜的文字情緣。
中大文物館畫琺瑯特展 盡顯中西合璧精湛工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4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將於9月17日至明年年1月8日舉行香港首個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美術推廣項目「總相宜︰清代廣東金屬胎畫琺瑯特展」,精選香港與內地收藏170多套清代金屬胎畫琺瑯、相關瓷器及畫作。
香港舞蹈團《山水》──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
作者:鍾鎧汶2022-09-22
回歸山水和自然,也許這次當觀眾時,我們可以嘗試靜靜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那麼每位觀眾都能從欣賞《山水》之時當一回小房子內的山水畫畫家,感受屬於自己的山水境界。
一代伶王新馬師曾,經典戲寶舞台重現
作者:馮珍今2022-09-22
在香港藝術節創辦初期,新馬師曾已兩度亮相其間。2022年,適逢藝術節邁向50周年,他們特意邀請多位當時得令的粵劇演員,在名伶新劍郎帶領下,演繹4部新馬師曾的首本戲,向一代伶王致敬。
劉香成:我來自香港,我作出了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1
劉香成指出,觀察中國大陸40多年,現在來了個習近平,他要改變整個中國,比改變一個香港難得多。「若說一個人做不了什麼,I am from Hong Kong, I made the move。」
苗學禮(Tony Miller):我怎樣向香港人學習收藏中國古董?一個偶然機會愛上研究清末民初雕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1
前港英政府官員苗學禮(Tony Miller)鍾愛中華文化,決心留在香港。他是何時愛上收藏?怎樣向香港人學習收藏中國古董?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從港樂新樂季貝九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2-09-20
大概作曲家不會想到,兩個世紀後昔日東方小漁村,會以純正德文、鏗鏘有力氣勢演出他的終極力作。
文天祥《幕府雜詩》
作者:靳杰強2022-09-19
以書法論,玉嵒書院所藏的《幕府雜詩》在歷代芸芸各家書跡之中也是很優秀的作品。它的筆畫渾厚有力,結體舒展,不偏不倚,以正面迎人。
當藝術遇上科技──「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
作者:馮珍今2022-09-17
一直以來,「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藝術館策展的理念,亦植根於此。「展覽的目的就要將藝術作品介紹出去,讓大眾了解、欣賞……策展人就是要用深入淺出的手法、立體多元的角度去展現作品的特色。」
紐約的秘密花園──探秘野口勇博物館
作者:陳嵐2022-09-15
野口勇是一個傳奇,一位理想主義者。他既是公認的雕塑大師,也是設計師、園藝師、陶藝師、攝影師、傢俱設計師及舞美設計師,從雕塑跨界到景觀園林設計,將東方的空間美學融入西方雕塑和功能設計中。
國之瑰寶──《蘭亭序》
作者:陳家偉2022-09-14
大家推舉王羲之為《蘭亭詩集》作序,於是微醉而大樂的王羲之便即席揮毫,寫了362字的序文,以記錄當天的雅事,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覺。那篇驚世的傑作、千古不朽的書法就是如此誕生。
「舞影仙鶴上,大雅之美」──朝鮮民族舞集《儷人行》
作者:馮珍今2022-09-08
朝鮮民族舞蹈,別具風姿,在香港的舞台上,能欣賞到一眾舞者,舞出傳統風韻和當代典雅,好期待!
傳奇爵士大樂隊再現香江
作者:周光蓁2022-09-06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杜自持大樂隊》音樂會,9月8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演出者全為居港華洋樂師,很可能是大會堂60年以來港產爵士大樂隊的首演,意義重大。
許允恆的築遊香港
作者:張灼祥2022-09-01
Simon在《築覺VI:築遊香港》,讓我見識了香港建築師的本領,在細小狹窄空間,發揮無窮想像力,又能排除萬難,把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如期完成。
向「90後」音樂前輩致敬
作者:周光蓁2022-08-30
被譽為「香港新音樂之父」的林樂培縱橫音樂界超過70年,最近友人傳來一份1949年10月的中英樂團音樂會節目單,第二小提琴聲部8位成員之一,正是從澳門來港不久的林樂培。
香港小交響樂團與城市當代舞蹈團跨界合作 慶祝香港大會堂成立一甲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7
疫情下,樂團曾經長期在演奏時需在樂師之間置放膠板, 這種特殊的演出環境中,聲音在板與板之間的碰撞,其中的倒影、折射卻激發起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陳樂怡的當代書象
作者:益行2022-08-26
豐富的人文內涵,使陳樂怡的書象把歷史和現實串連成有生命力的整體,不因斷層而支離破碎,彰示出她獨特的當代張力。
漫談旗袍與中華文化
作者:廖書蘭2022-08-25
旗袍已經成為服裝的經典,已經超越潮流,這麼多年來常遇到一些女孩子問我,哪裏可以做旗袍?我看見旗袍的生命力!也看見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中國古典舞以外的中國舞蹈
作者:鍾鎧汶2022-08-23
適逢大時大節,漢族人總愛聚首一堂載歌載舞,歌舞隊伍由一條村邊打鑼鼓邊跳到另一條村,紅紅火火熱鬧非常。雖然漢族人的集體信仰和文化相近,但因為中國地域廣闊,所以每個地區的舞蹈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風格。
歌劇天后甲子教學誌慶
作者:周光蓁2022-08-23
江樺對香港文化藝術的貢獻從電影開始,50年代以《阿Q正傳》等電影享譽影壇。但為了對聲樂的追求,毅然放棄如日方中的電影事業,前往羅馬鑽研美聲唱法,留學期間更擔綱演出《蝴蝶夫人》。
香港中樂團45周年樂季揭幕 閻惠昌:運用多媒體科技 帶來嶄新視聽享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0
香港中樂團第45周年樂季將於2022年9月揭幕,為同時慶祝香港特區政府成立25周年,樂團推出一連串的誌慶活動。閻惠昌表示,為順應未來觀眾參與藝術模式的改變,樂團一直開拓科技融入節目製作當中。
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0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合辦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誠摯邀請觀眾一起重遊千年萬里以外的盛世敦煌,穿越時空,再續情緣。
毛俊輝從心而發的戲劇人生
作者:張灼祥2022-08-18
毛Sir年幼時接觸中國戲劇的神髓,其後到美國留學,掌握西方舞台劇原理、技巧。他駕馭舞台,遊刃有餘,為觀眾帶來驚喜,贏得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