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都正在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香港新高中文憑考試的架構。香港考評局可能如同內地高考一樣,在必修科目中增加一些較難的題目,加大考試的難度,達到對5級以上分數段誤差進一步的控制。
2022年DSE放榜,應屆考生生於憂患且與別不同,迎上多層衝擊。無論怎樣的結果,都已用心繪上了花開不落的美麗圖畫,永遠動人。
文憑試中文科試題設計及評核要測驗考生的文學素養,先決條件是主理考試的人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而這正是問題的根源。評核的標準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主事者的思想和文學素養。到底他們有沒有文學修養?
廣州南沙的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將在今年9月開學。期望大灣區各地政府推動港人子弟學校的發展,香港教育局和考評局亦可探討DSE在內地發展的可能性,長遠提高其認受性。
通識科以往爭議最大的就是考問內容,是否有同時和均衡地考問六大單元內容,或過分偏重有關香港社會的議題。今年的試卷能顧及香港、中國、全球的不同背景,算是合情合理。
作者:
M. C. Chiang2022-04-28
DSE於2012年首屆應考,但12篇指定文言篇章卻是在2018年首次加入,但是其實2007年之前的會考,卻早已存在指定篇章的部分,只是在2007年起開始廢除,來回往復,既是發展,也是循環。
香港中學文憑試周五(22日)開考,特首林鄭月娥到訪金文泰中學試場,了解校方防疫安排。據悉,有2名正檢疫及4名確診考生準備在竹篙灣隔離試場應考。另外,今天共250間學校恢復面授,其中6間學校呈報確診。
考評局未來應繼續推出樣本試題和邀請不同背景的學校參與模擬考試,展示更具體和準確的達標表現,然後在公民試切實執行,切勿不斷變更達標的界線,令師生無所適從。
本港今日新增3138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較之前一日減少,亦是連續10日保持在4位數。教育局下午宣布,今屆中學文憑試如期於4月22日開考,並為須檢疫考生設置特別考場、優先進行檢測。
除非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每日染疫人數降至雙位數,甚至單位數,又可作別論,這個可能性是舉世渴望,但幾乎不可能了。
本港新增115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8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新增本地病例中,有6宗源頭不明,源頭不明個案累計至30多宗,反映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
通識這樣的科目,原意是為了讓學生拓闊知識基礎,啟發學生思考,令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但到頭來只為應付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違反原意的。
考評局因應疫情取消或精簡各類考試安排,但決定繼續舉行中三TSA口試惹來爭議。
沒糾正英殖的隱諱流弊,沒將該批評的昭示,甚至連該說好的中國故事,也沒教好,哪算符合求真精神?既然作為脊樑柱的理念基礎從開始已歪了,又豈是殺通識一科便能挽狂瀾於既倒?
若疫情持續放緩,除考慮容許學校不超過六分一學生總人數回校上課/考試外,可分階段讓不同級別恢復面課。現時教育局容許小六學生回校參與小六呈分試,教育局亦應容許小五學生也可以回校參加小五呈分試。
從教育專業角度看,通識科的設立就如特首所言第一天已經出事。不過,筆者所指的不是政治化的問題,而是整個新高中課程規劃的缺失。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教育出現新常態。「停課不停學」,讓全港師生進入了網絡課堂世界裏面。
考評局在9月1日公布,2021年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4月23日舉行,至5月17日為止。中文和英文口試取消。7月21日放榜。
香港的新高中文憑課程及考試評核(簡稱DSE),可以改善,但不能矮化,不僅不能矮化,而且要珍惜和保存它難得的國際認受性,應該全方位地加以推廣。
教育局之前宣布學校可以在8月17日開始復課,但只限於網上教學,實體教學可以遙遙無期嗎?
在整體成績的百分比跟去年相同、中文和英文科學生表現跟去年相近的情況下,通識科竟然史無前例地出現大倒退。是考生真的退步了?
中學文憑試7月22日放榜。2020年DSE有7位「狀元」,共4男3女。他們在7科甲類科目得到5**成績。當中1男1女同時在數學延伸部分(即M1或M2)得到5**成績,成為今屆「超級狀元」。
從事研究、教學大半生,我明白讓學生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決不能為了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而引導學生偏執一端,捨本逐末,掩蓋良知,迷失於強辯、詭辯之中。
2020年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弄出大風波,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認為是時候檢討香港的考評制度。他指出設題、改卷系統缺乏相關研究,導致試題容易出事,並出現專業失誤。一起聽聽侯教授分析。
日本的軍火商,既向清軍、北洋軍出售武器,又借款南京臨時政府,收息再賣出軍用品,左右逢源,大發戰爭財,請問考評局出卷的相關人員是否同意是弊多於利呢?
有人仍不斷要求保留試題,請問用一道有問題的題目,採用一個不公平的評分標準,也不知道對誰有利有弊下,強要為所有考生評分,這算是專業嗎?
公平的題目只考核該試題所針對的能力,而考生的得分不應受他們的性別、經濟狀況、宗教信仰等等所影響。我們要避免對某種考生人群敏感的、甚至導致情緒障礙的話題,更不應該出現對某種考生人群不必要的冒犯等情況。
如果真的有天香港歷史教育走向下坡,大概不會是因為學生不勤力,而是因為他們讀的課程和考的試卷,也再不能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客觀和全面地分析史料和史觀的能力。
筆者當過中學歷史科老師十年,從事歷史教師培訓十多年,曾積極參與中學歷史課程改革,推動引進資料題和考試形式改革,亦當過考評局審題員,目睹今天出現的風波,痛心疾首。
任何在官方眼中有可能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的課題和史觀都不應該教或考。但如果有這一天,香港也再沒有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