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外資

股市急升:大勢好轉還是曇花一現?
作者:阮穎嫻2024-10-11
股票市場能否長期重拾升軌,歸根究柢取決於中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未來各項經濟和社會改革的進程。
麥萃才教授:美國威脅制裁在港上市外資 中國怎樣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 全球採用人民幣不斷上升 香港有機會取代倫敦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美國威脅制裁在港上市外資,中國怎樣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外商投資中國發生巨變 突顯香港地位重要
作者:羅祥國2024-07-26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外商投資中國發生巨變 突顯香港地位重要
作者:羅祥國2024-07-26
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何志平:英籍法官辭任屬政治操弄 西方企圖堵絕外資來港來華? 香港法制怎樣自我革命 填補國家安全漏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4
終審法院兩名英籍法官辭任。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這是西方國家慣來打壓香港的伎倆,藉此堵絕外資來華,炮製金融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盧金榮:美國息口走勢未明 給香港帶來什麼挑戰? 地緣政治緊張 香港在夾縫中更易有新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4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認為,今年國際政經局勢的三大關注點,即中美關係的走向、地緣政治風險、環球經濟走向。國際局勢分別給香港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面向消費者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如何取得成功?
作者:謝祖墀2024-06-07
很多跨國企業未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原因往往來自企業內部,尤其是與總部有關的內部因素。要成功融入中國市場,企業領導者必須親身參與市場活動,並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法。
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作者:謝祖墀2024-05-21
中國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或供應鏈中心,它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創新中心,尤其是在先進製造領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與中國開展合作對於外資跨國企業在尖端領域取得創新,正向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金融實力
作者:陳文鴻2024-04-22
中國的對策,只是堅持現在的發展,不變應萬變地應對,並用一帶一路戰略拓展中國金融活動的範圍,只要堅持多三、五年,國際形勢便會大變。
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
作者:謝祖墀2024-03-13
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産投資、基礎設施、互聯網革命和貿易。所有這些增長來源都會遇到瓶頸(對其中某些來說,遭遇了懸崖下跌)。未來,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基金教父雷賢達:為何香港強積金回報那麼低?上市公司一旦染藍後股價便大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8
基金教父雷賢達為我們展望甲辰龍年的經濟金融趨勢。他表示,香港股市從來都要靠外資撐場,唯上市公司質素轉差,非本港層面能解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2024年香港怎麼辦?
作者:陳景祥2024-01-05
去年全球主要股市都錄得升幅,唯獨大陸和香港下跌,充分說明了香港與內地經濟已連成一氣,榮枯與共。內地經濟一天未轉好,香港都難言真正復甦。
中國與外資企業的共生關係:從過去到現在
作者:謝祖墀2023-11-16
儘管歷年來都有跨國公司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中國,但大部分的跨國公司亦會依然繼續在中國經營和進行投資,同時亦有新的公司進來,或者發展新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安撫來華經商外國人 習近平訪美首要任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8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訪美的訊息由中國外交部公布,反映中美商貿談判已經由商務部的層次,提升至中美領導人的級數,或許這是中美商業破冰帶來正面的訊息。
就當前中國經濟困局整理分析架構
作者:尹瑞麟2023-03-10
中央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及發揮出口對經濟支撐作用。這些政策方向誠然是對頭的,但如果缺乏對造成消費和投資不振的深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頭痛醫頭的對策亦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反效果。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作者:謝祖墀2023-01-23
美國戴爾公司近期宣布,計劃旗下所有產品不再使用在中國生產的半導體零部件,並將50%的產能移出中國。與其視作中美脫鈎的證據,不如是中國在價值鏈上的向上游。
房地產業為香港支柱產業 必須穩健發展
作者:羅祥國2023-01-08
《基本法》第5條清楚訂明,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筆者認為香港市民和企業不受政府不合理地打擊投資房地產(甚至容許樓房短期炒賣),一定是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的重要內涵之一。
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有所提升
作者:謝祖墀2022-12-30
愈來愈多的公司也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了創新的靈感和知識源泉,並且如果想要在中國獲得成功,他們需要深度理解並參與進來。對於其中一些公司來說,中國戰略甚至是他們全球戰略的核心,當中包括什麼?
台積電變成美積電並不理想
作者:張建雄2022-12-22
美國人不想投巨金使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如意算盤是將5納米以下的廠房送往美國,同時吸收美國最短缺的工程師,台灣當局無力護着這兩項寶庫,只能走向日落黃昏。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結構的新變化
作者:謝祖墀2022-12-05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形勢目前還非常不穩定,許多公司仍在努力搶佔先機。現有的整車廠需要不斷學習,並且同時尋找適當的機會革新自己以適應新的遊戲規則。不過,傳統車企所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往往是初創企業所不具備的。
外資企業還會來華投資嗎?
作者:謝祖墀2022-11-07
外資企業會停止在華投資嗎?或者他們會將現有的投資轉移出中國嗎?我認為是不會。對許多公司來說,聚焦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並且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
HK is back, market is crashed
作者:胡孟青2022-11-02
明年,環球經濟衰退風險增加,香港才剛起步加息,金融峰會能否沖喜,我們還須自求多福,穩守風險,切勿誤信見底!
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
作者:謝祖墀2022-06-23
許多評論家在議論企業,特別是與中國和供應鏈相關的議題時,只是着眼在現在和近期的局勢,對於稍遠一點的局勢以及其他因素帶來的可能影響往往沒有更深入的考慮。
解讀中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新政
作者:謝祖墀2022-04-14
為了確保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中國政府需要確保競爭環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政府應該鼓勵適當與正確的競爭,同時確保規則的公平性與透明性。為此,我們可以期待未來更多的民營企業和跨國公司加入中國市場的競爭。
鄧小平南巡講話30年:歷史關頭如何扭轉乾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1
「鄧小平南巡」成為中國現代政治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些當年的「過來人」均同意,如果沒有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確定中國要繼續改革開放,就不會有30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全球再分化 資金定乾坤
作者:胡孟青2022-01-11
內地在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營商環境等範疇綜合競爭優勢明顯,任何經濟體都不能忽視。資金不會說謊,中國市場對於在商言商的外資吸引力仍不斷增加。
中國對於全球企業的重要性
作者:謝祖墀2021-12-29
中國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而地緣政治、全球問題和科技帶來的新挑戰正在使整體環境變得愈加複雜。在此背景下,企業正在調整其戰略,而他們的全球戰略將會更多是以中國為核心。
陶傑:中國特色的「魷魚遊戲」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22
即使摧毀明星網紅效應,強行收歸阿里巴巴等八爪魚式的金錢企業,又如何在思想靈魂深處改造中國青少年思想,要放棄名牌毫宅,重新穿着補釘衣裳,不要貪戀北京上海豪宅,擁抱娘家黃河流域的紅色基因?
只此一家的智能雲循環模式
作者:胡孟青2021-10-19
騰訊雲有能力為企業客戶處理必須符合數據安全規例和達到所有內地合規要求。同時提供一站式雲端解決方案,讓企業在內地開拓商機,成為眾多跨國公司投身內地的合作夥伴。
善用港國際化優勢  建國家科創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1-09-06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