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思維」初與工程設計,後漸與其他設計師思考扯上關係。因為各種設計師都應該在工作上不停地創新,持續地產出優秀的創作品才能生存。

在AI時代,EQ和跨領域知識更重要,尤其創造力不可能憑空而降,它通常是在一個領域精熟之後,觸類旁通,把它應用到另一個領域,產生新的概念或產品出來。

校園生活,最了解學生、最適宜進行全面輔導學生的,應是老師。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栽培,亦需要教師以身作則,並花大量時間與空間,與學生並肩前進,但教改及教育投資能關注此重要一環嗎?

當老師滿以為學生已準備好自行設計、自行編寫屬於自己的程式時,便放手給予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但學生的表現卻往往令老師失望。

我們還有好奇心嗎?世界各地的教師仍是很有好奇心嗎?我認為孩子比我們聰明。我們是否願意花時間真正了解並留意其他人?讓一個小人兒告訴我們,我們沒有想到的事情,我們還能夠謙卑嗎?

目前大家都會接受,“A”屬於文藝創意範疇,不是STEM教育的附屬物,是STEAM不可或缺的元素,會存在於各個相關學習領域內。

儘管人工智能產品有如水銀瀉地,廣泛應用於大小行業,但主要仍是為了代人類處理勞動力密集及高重複性的任務。

在現在這個講求創新的時代裏,父母既要幫助孩子能汲取基礎的知識、培養忍耐與刻苦的態度,也要鼓勵子女多作嘗試,從而培養出勇於嘗試的態度。

無論選擇了哪一類型的學校,有一些重點都是家長應該牢牢抓住的:學術方面最重要的一環,是在孩子年幼時就培養他對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

上世紀長輩辛勤是為了生存,20年前工作是為了消費,但下世紀我們是為了地球的壽命而努力。我們以為無聊的事情或許別具深意:人類的知識可以毁滅數百個地球了,走那麽快幹嘛?

肌肉萎縮症患者李偉霸從小熱愛繪畫,雖然36歲時病情惡化令他頸部以下身體癱瘓,他卻沒有放棄藝術夢,克服了難以想像的艱辛,繼續作畫,畫出個人風格。

李偉霸用堅強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拚搏,一次又一次地跨越,堅持走藝術創作的道路,絕不輕言放棄。

林日曦自言不太懂管理,所以把管理的工作盡量減到最少、交給其他合夥人。他又提出一個建議,指如果管理層覺得自己不太懂得管理90後,那就試試不要管理他們。

無可避免的結論是,人類文明在本世紀內──很可能早於世紀的中葉──必會有重大的轉折。然而,這個轉折是在有意識、有計劃、有秩序的情況下作出,還是在世界崩壞天下大亂時才被動的作出,其間有着巨大的分別。

管教小朋友,要讓他清楚認識自己的能力,不宜高估因為天外有天,反之亦不宜放棄任何挑戰更强對手的機會。

浸大不會變成港大,或者變成科大。浸大的定位是博雅大學,這個方向浸大上下都是贊成的。

「我建議學校直接給教授發研究費,發了就不要管,就當是風險資本,投資一筆錢,賭一個將來。」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一些有關競爭的素質,例如堅毅,不輕易放棄,以及自信,但不自滿。

李超鵬藝術成就非凡,作品常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集包括《此中有詩意》、《古今詩讀》、《古詞今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