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發局主辦的第33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9日(周三)至25日(周二)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今年書展將以「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為主題。
俗語話:生兒容易養兒難。教育子女,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是一門學問,更是父母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2022年香港書展剛結束,參展書商和出版社忙於埋單計數,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也在檢討得失。
我本來不想到書展去,也沒準備買書,因為預期找不到那些被視為「敏感」的書,屆時失望而回就不好了。但結果沒有令我失望,因為果然找不到那一類書;既然結果與預期一樣,沒有期望,自然不會失望。拍掌吧!
《無限好》,是我2022年在香港書展推出的新書,天地圖書支持下的本地散文作品。各書店7月底有售,請慷慨解囊,為本地文化產業打氣!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訪談節目《恒傳感言》宣布將內容結集成書,輯錄其中25位嘉賓的分享內容,繼續將嘉賓的智慧之言傳揚,作為年輕人在成長路上的參考借鏡。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32屆香港書展周三(7月20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正式揭幕。今年書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年度主題為「歷史文化·城市書寫」。
第32屆香港書展舉辦在即,香港商務印書館將以「閱遊,異想天開」為主題參展,陳列語言學習、歷史文化、藝術畫冊、人文社科等板塊的精品力作,為讀者帶來新奇閱讀體驗。
我們不願意見到城市裏的街道空空如也,我們更願意看到滿街行人踵接肩摩,儘管彼此互不相識,大多只是擦身而過,但我相信大家即便各自行走,也終究會走出一種屬於我們的城市的步伐。
「紅魔鬼」的成功與傳奇領隊費格遜的領袖魅力密不可分;而巴塞的成功,在西蒙的視角下,有2個核心,第一是告魯夫的管理哲學,第二是美斯的出現。
第32屆香港書展舉行在即,今年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憶寫香港故事」為主題,中華書局為配合大會主題,準備不同範疇新書,以推廣中華文化及本地文化。
香港書展將於7月20至26日期間舉行,遇上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新雅文化以「我愛我家」為今年的參展主題,推出多種圍繞香港、中華文化及歷史有關的圖書。
香港書展的入場人次從1997年約50萬攀升至2020年的100萬人次,這個數字是怎樣得來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兒童天地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大讀者。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已經成為孩子期盼的活動,成為美好回憶。
江迅1994年移居香港,加入《亞洲週刊》擔任資深特派員,以他在內地文化及新聞界的深厚資歷,很快就嶄露頭角,闖出名堂,很多獨家報道挖出鮮為人知的內幕消息。
家棟從進入電影圈那天,最多人談論的,是他推了頗多做男主角的劇本,朋友說他「掃錢出街」,有人誤會他是「擺款」。他抱歉:「當我有懷疑,自己便會演得不好,不想影響大家!」
香港曾有一所「女仔館」,與拔萃男、女書院的關係千絲萬縷。這所在香港歷史上存在了僅僅9年的學校,對香港後來的教育模式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陳煒舜日前便於書展座談中分享發掘到的史料。
不少讀者在書展中跟我拍照留念,我都跟他們說:「希望不要因為這些照片而連累你!」他們都說不介意。我感謝他們的誠意,但心裏卻有說不出的滋味。為什麼會有這種連累別人的顧慮呢?是我的過慮?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讀史是為了曉事,而21世紀最大事是中美關係,不能不曉。
成立於1914年的香港商務印書館,今年書展結合春語、夏史、秋藝、冬學四季概念,推出多本精品新書,並以「四季好讀,成就自己的夢想」作為此次參展主題。
由於疫情及社會環境影響,香港圖書出版量減少,參加今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的書籍相應減少,但出版社揀書更為審慎,參選書籍素質不減反升,評選過程亦更為「緊張刺激」。
丁新豹:「很多人以為特區政府沒有重視保育舊建築,其實拆卸舊建築最多是上世紀80、90年代。」
「我們⼀起悅讀的⽇⼦」活動旨在探尋歷史故事,提高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閱讀、喜愛閱讀、享受閱讀,為孩子們打開「悅」讀的大門。
鄧永鏘一句話下來,像狼牙棒,發問者可無招架之力。
香港書店售賣品什麼最好銷?三種:投資錦囊、旅遊參考和補充練習。
吳博士認為自己的人生風景線始於「武俠遊」和「中國夢」;小時候讀古文,於是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化有種嚮往。
若我們願意虛心地多閱讀,則廣泛閱讀必引領我們走進一個繽紛璀燦的大千世界。
共讀是為了與孩子培養感情,不應帶有任何實際的學習目的。父母應讓孩子享受故事時間,自由想像探索。
講述香港參與中國革命的電影有很多,我喜歡集中看香港如何從中與外國打交道,因為中國革命時,不同國家——特別是英國、美國及日本,都喜歡用香港作為中介……
綠腳丫這個教育團體,今年年中出版了《香港遊》繪本集,網上預售已錄得超過5,000本的佳績,活動也辦得愈來愈大,可謂「平地一聲雷」,吸引了各大傳媒的注意。然而,綠腳丫的宗旨及願景,卻帶點神秘。今年書展,綠腳丫主辦人柯佳列(Kenny)以「親子閱讀的社會力量」發表演講,詳述了他的野心:綠腳丫,不只是教育,而是改變社會的基本步。
閱讀似是靜態,其實要體會內容,提煉心得,化而成圖畫、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創作,也是一個將書本內化(internalise)的過程。從此,書本不會只是水過鴨背,因為它已走進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