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程介明

都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表揚4位不同領域翹楚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11
4位榮譽博士分別在國際商業研究、社會關懷、教育及文化傳承方面成就顯赫。都大校長林群聲教授讚揚4位榮譽博士的傑出成就,與都大多年來的努力不懈同出一轍,追求卓越。
學習:微觀與宏觀
作者:程介明2023-09-15
學習是因人而異的,因此,人類學習的走向,必然是逐漸離開工業生產流水線的模式,脫離劃一化的「讀書」模式,也就是離開眼前的正規學校模式。「教育」的下一步發展,不會是加強劃一性、可控性。
讀書與學習
作者:程介明2023-09-08
小學、中學,學生的學習愈來愈「正規」,我們就逐漸把「學習」,完全看成是學校裏面的學習,也就是「讀書」。本欄數年來的「老生常談」,就是觀察到學校裏面的學習,往往被對於成績、升學、就業的追求,霸佔了。
首屆幼教與中華蒙學國際研討會今起舉行 探討童蒙三大主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05
耀中幼教學院自2023年5月5日(周五)起,一連三天,假九龍塘耀中國際學校中學部禮堂舉辦「第一屆幼教與中華蒙學國際研討會」,邀請逾30位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多個議題。
自資高教聯盟開辦應用教育文憑 畢業生可報讀副學士課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0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對DAE的設立表示歡迎。他認為隨時代轉變,學生的前路不應只靠學術成績一條獨木橋,希望DAE能夠為青年人和在職人士開闢新天地。
5人獲頒港大名譽大學院士 鄭志剛、程介明上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3
香港大學周四(9月22日)向5位傑出人士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以表彰他們對大學及社會的貢獻。
後疫時代與教育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28
「後疫」並不等於回到疫前;「疫後」往往意味着疫情完結後,打掃災場。「後疫」卻代表着迎接一個新的時代,和以前完全不同。
聖保羅書院舉行校慶研討會 重量級嘉賓講者將分享社會領袖如何裝備下一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29
聖保羅書院是全港歷史最悠久的中學,今年慶祝學校170周年,於五月七日舉行全體大會,十位講者嘉賓將暢談如何藉著各持份者的通力協作,幫助年輕一代把握無盡機遇。
聖保羅書院舉辦重量級網上研討會 助學生拓寬視野開創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25
政府早前宣布中小學及幼稚園提早放暑假,不少家長擔心子女的學習進度會因此落後。面對疫情,學校如何在新常態下透過網上教學支援學生持續學習,以正向心態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程介明教授:學習需要互動 《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7
學校雖已復課,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學生學習模式已有轉變。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在今集教育大未來,會講述有關學習科學的問題,大家一起聽聽程教授的分析。
教師專業 顧己及人
作者:鄒秉恩2020-11-06
曾幾何時,社會對教師這個行業只評為高入息、人工穩,在社會上受人尊重、有認受性,但與其他行業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比較,總覺得教師不夠專業,為什麼呢?
程介明:知行合一新解《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09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繼續為大家講解學習科學,今次為大家講解知行合一,一起聽聽程教授怎樣分析。
程介明:不在意的學習更有效率及威力《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25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繼續為大家講解學習科學,他指出學習是整體性和綜合性的人類的學習往往是不在意多過在意。最簡單的例子是小孩學走路。一起聽聽程教授怎樣分析。
程介明:學生如何才會主動學習?《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12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育模式轉為網上授課,將會更考驗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認為,未來的教育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程介明:學習的成功在於經歷 《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02
學生面對世界亂象要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指出,學習的成功在於經驗。程教授更為大家介紹什麼是學習科學。
程介明:世界亂象不斷 新世代如何處變不驚,創造未來?《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24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指出,新世代要面對世界亂象,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一起看看程教授為新世代提出什麼建議。
程介明:網上授課須考慮公平性 圍爐取暖政治共識狹隘《教育大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1
受疫情影響,網上授課的形式在過去數月間愈來愈被公眾所認識和接受。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卻認為網上授課可能無法保證教育公平。看看程教授的深入分析。
《教育大未來》程介明:社會碎片化Slasher興起 新世代就業不願從一而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6-29
現代年青人嚮往多元化生活和工作,Slasher(斜槓族)冒起,他們不會對一O份工作從一而終。從事教研工作半世紀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認為社會碎片化,,一起看看程教授的分析。
社會需求改變與領導策略的重整
作者:鄒秉恩2020-04-24
明天的價值取向需求,也影響着今天在決定學校政策上的定位問題,在訂定規則之餘,我們需有靈活與開放的態度處理教與學問題,矛盾與衝突需處理得宜,才可幫助學校穩定發展。
通識教育不僅無害更宜終身學習
作者:王永平2019-07-10
我認為,通識教育不僅無害,更應納入政府資助的終身學習範圍,造福多些需要獨立思考的香港成年人。
程介明、楊銳對談:發揮香港優勢 重建中國教育精神家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3
香港的學者是否可以從香港這個特別的位置、從一國兩制的角度去看、去說中國故事,長遠來說,從中國故事放眼世界,或許可以解決世界教育的問題?
程介明:40年來中國教育的發展與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2
程介明指出,在工業社會,教育是瞄準就業的,所謂「一紙文憑,一技傍身」便可以「一帆風順」,但在今天的後工業社會,往往是「用非所學」。
金禧憶港大明原堂
作者:文灼非2019-04-12
我與明原堂結緣於1983年9月,當時剛考入香港大學,參加了由港大學生會舉辦的迎新營,就是住在這間位於校園半山古色古香的英式宿舍。
教育下一章 如何突破與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5
有些朋友告訴我,他的孫兒三歲要上樂高班,我說:「吓,樂高也要上堂學?什麼來的?」所以如果我們真的不想老說話「三歲定八十」應驗在我們社會,就要中間讓他有再次洗牌的考驗。
教育要怎改,才合新時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23
若聯招辦事處也不公布大學課程收生平均分,幾乎可預料一、兩年內大學的收生安排,很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轉變。
教而後知困
作者:文灼非2018-01-18
灼見名家傳媒對教育內容的重視,保持我對教育的初心,論對教育的重視,我敢說沒有其他媒體可以相比。這條路不容易走,但有很多支持者和讀者,給我們鼓勵與打氣。
程介明:為什麼要有不一樣的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6
程介明教授認為社會變了、世界亂了、科技暴發,教育是職業訓練的概念,其實已經過時,所以我們需要不一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