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音樂對白人來說是如動物噪聲,但對遠在他鄉的華工來說,卻是和故土維持聯繫的精神渠道,帶給他們無限精神寄托。他們都有共同的鄉土情懷和共同願望,希望最終可以回到故鄉,回到屬於自己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空間。
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特朗普在今次「吃寵物論」之前,早就在種族議題上滿口謊言。作為領導人,他不是去平息或調解國內族群之間的矛盾,而是煽風點火,誇大其詞。
賀錦麗能否當選總統十分依賴Z世代和千禧一代選民的投票。如果她成功當選,在4年任期間這些人將逐漸在身份、地位和經濟實力上走向成熟,他們的支持甚至對她在2028年能否連任更加關鍵。
縱觀過去近200年的海外華人移民歷史,便可結論出無論海峽兩岸的政情,將來有怎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大規模回流中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歐美資本主義的興盛使以色列國的猶太人強大,並不源自猶太民族的真實歷史。以今天以巴之戰,若美國停止援助,以色列大有亡國之虞。以色列或猶太人的強大,不過是西方媒體製造出來的神話而已。
《阿黛爾的肖像》必須作為一種族群精神的象徵,收藏於一個位於自由之地的猶太人的美術館中,讓每位前來欣賞的觀眾都能銘記它背後那段永遠不能被遺忘的歷史。
種族歧視議題持續影響着美國的政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為我們剖析,美國的人權運動歷史,以及政治中人為何處處為難中國。
社會背景的不公平,難免造成學生學業表現的不公平。入學配額或者優待,只能夠稍為填補大學入學的鴻溝;但是弄得不好,也許只會擴大這個鴻溝,或者在社會意識上更加彰顯了這種鴻溝。
批判性種族理論原來只是一種學術理論,是認為美國目前為了克服種族歧視的政策與措施,只不過是表面的招數。目前美國的建制其實在不斷加深種族矛盾;而種族矛盾的受害方,處境只有愈來愈不堪。
法國精英社會,名校如ENA,一年才80畢業生,前途大好,但普通人是無望的,如何改革?馬克龍要去貧只能求助中國!
「國家強大」是一種生存本能。這種潛意識一直沒有跟隨時間改變; 然而,今天「做強的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無論技術上或數據上,人工智能改變了強國也是自然本能。
雙重標準,真是港式世界公民論的核心元素,相當站不住腳,也無比「怪異」。但用在嘲弄或批評自己的國籍和同胞上,卻如此理直氣壯,正義凜然,仿如站在虛浮無根之高地上的道德判官,着實令人speechless。
近聞一位香港女孩,花樣年華的年紀,卻選擇了終止自己的生命。雖說在英國生活不易,但仍然有人成功。他們靠的是什麼?是堅韌的生存力量。
歷史給了辛偉誠一個機遇,如果他能夠拿出一個平衡國內各方利益的經濟方案,且他能夠撥亂反正,以務實態度加強中英經貿合作,推動英國經濟復甦,那麼,他就可能成為保守黨和英國的救星。辛偉誠能做得到嗎?
再過幾年就到了67暴動一甲子,根據愈來愈多的解密文件,67真相逐漸暴露無遺:這可能是一場在劫難逃的悲劇。
在美加英澳紐的主流人口中(當然以西人為主),絕大多數人都是黃絲,他們是支持民主、自由、公義和法治的,這是他們的基本信念。筆者認為,真正的藍絲大多數已遷回香港或大陸,現仍留在海外的,可分三大類。
雖然種族歧視更嚴重的美國可以選出非裔後代奧巴馬當總統,但不等於充滿傲慢與偏見的英國人,會接受一個深色皮膚的前殖民地子民的後代來做首相。
足球極端主義之風由1950年代初成,60/70年代冒起,到了80年代,已發展到由下一個世代接棒並主導的「新派極端主義者」。Ultras的種子,本來是全球球場上各處可見,只是在意國被昇華至最激版。
指責和排斥無辜者絕對不會有助大家預防感染,反而抹殺了不同種族和階層一直以來在抗疫路上的付出,對整個社會共同抗疫造成打擊。
單元文化/民族國家的人民對外來非我族裔移民,有戒心是無可避免的,太多這類移民,定會「沖淡」當地的原有單元民族和文化。但何謂太多?少量的「沖淡」或「擴大」,又何嘗不是好事?
美國大企業CEO,許多來自南亞,明明華人實力不輸人,為何當上領袖的卻不多?這和東方文化有關,想突破,要適時「數典忘祖」。
其實社會是個很脆弱的組織,容易被偏見所撕裂,台灣這麼小,我們是同島一命,沒有誰陪誰坐牢之事。
中國人受歧視,在美國是「自古以來」的事,到了新世紀中國崛興以來,短暫「中美利加」過後,情況愈為普遍、嚴重。
猶太人在美國,覆蓋了由左到右的光譜。自由主義左派討厭猶太人立國的以色列,右派雖然支持以色列,但美國的白人至上極右人士又仇恨本國的猶太人。猶太人的政治取向長期左右逢源,到了今日卻難免左右不討好了。
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據顯示,全球陷入「討厭中國」的熱潮,看似是無法挽救的局面。但外國人真的是鐵皮一塊嗎?中國的「戰狼外交」一定會成功嗎?中大社會學系榮譽客席教授謝宇的研究或能啟發中國外交的未來。
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餐廳近期張貼了一張海報,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塗成黃色,加上蝙蝠耳朵,以及寫上「蝙蝠人」的字樣,此舉引起菲律賓時裝界網紅Bryanboy投訴,餐廳最後撤走海報並道歉。
特朗普的種族歧視,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四、五十年來不斷地重犯。特朗普和他眾多支持者的歧視本質,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今年3月23日紐約州羅徹斯特市警方將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當街裸奔的非裔男子普魯德壓地制服,但套頭後窒息失去意識,於一周後死亡。在警方的執勤影片本周曝光後,七名涉事警員已當局被下令停職調查。
美國南加州大學一名教授在講授語言相關內容時,將英文的「that」比作為中文的「那個」(nàgè),但被指聽來像種族歧視的詞彙"nigger",引發非裔學生作出投訴,結果被校方停職。
我曾在英國住過6年,明白英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作為少數族群,生活不易。因此,在考慮移居英國之前,你得要問對這個國家有多少的認識?特別在英國脫歐後的社會情況,新移民應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