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台灣

要讓人聽見台灣 就聯想到幸福
作者:洪 蘭2021-05-11
台灣現在弊病叢生,其實不是沒有人看到病源,也不是沒有人指出解方,而是選舉頻繁,政客為選票,不願去做不能馬上立竿見影的事。
台處理出軌事故 顯港軟實力優勢
作者:黃錦輝2021-04-26
香港鐵路系統非常安全,絕非偶然,是有賴政府及港鐵公司的「企業治理」素質和經驗,以及兩者之間的長期緊密協作,而達至的成效。
日捲入中美台政治 台勢成中美爭拗磨心
作者:盧兆興2021-04-19
美國代表團訪問台灣,揭櫫了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台接觸的新時代。這次訪問達到表明美國在安全、防務和經濟領域重視台灣的目的。
嘗試清零的代價
作者:梁天卓2021-04-12
對不少香港人來說,打疫苗的個人效益似乎不太高,最多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多一段時間,反正生活都是這樣過。
葉劉淑儀不滿台灣代表稱「國家」 國際論壇一怒離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5
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周四(25日)應邀以視像會議方式,出席在杜拜舉行的「WION TV 全球高峰會」,因台灣代表蔡明憲發言時,稱台灣為「國家」,葉劉表不滿,並從直播中的視像會議離席。
北京為何要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
作者:施永青2021-03-16
北京意識到,反對派正有步驟地奪取香港未來的主導權。中央政府怎能掉以輕心?所以必須完善香港的選舉方式,以確保香港的管治權不會落入西方代理人手裏。
淺談暢詠時代曲──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和台灣
作者:馮應標2021-03-14
國語時代曲誕生在1920年代的上海,30年代起風靡全國,解放後移師香港,造就50至70年代長達廿多年的璀璨第二春;70年代間又催生了在台灣的第三春。
針灸為什麼不會痛?從中醫之謎,看我們對中華文化多不熟
作者:洪 蘭2021-03-12
中醫有許多療效,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背後跟多數人對中華文化的體認及民族性有關。為何會這樣?從近來台灣故宮爭議,也能看出端倪。
美國對華政策:戰略競爭、耐心和不確定性
作者:盧兆興2021-02-15
美國對華政策特點將是戰略競爭和戰略耐性,以及合作和遏制的混合。在台灣問題上,戰略模糊的特徵依然存在,但中美表面的和平共處之下,卻是軍事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不穩定性。
林行止:戰狼有牙 天下為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6
林行止評估,中美就台灣問題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今年比去年低──2020年中美只是動口不動手,意味今年亦只有言文交集而不會動武。
拜登上台如何應付?
作者:劉銳紹2021-01-22
拜登宣誓就職。北京為了反擊美國的氣燄,宣布制裁前國務卿蓬佩奧等美國官員。不過,這些也是空對空飛彈而已,沒有什麼實質作用可言。
香港與台灣抗疫一周年 相同疫情下的不同情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1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案例,整整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卻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兩地政府及民眾在抗疫、防疫上有何異同?台灣有什麼是香港可以借鑑參考的?
嚴長壽:文明是我們信仰的微光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3
成熟的社會必須有自我修正、進化的能力,公民教育是第一優先的教育核心,不單單是培養有思辨力的台灣的公民,更要培養出具有普世價值的世界公民。
移民門檻低 港人毋須賣樓
作者:湯文亮2020-12-30
除了英國的BNO計劃之外,台灣亦降低港人移民條件,只要新台幣600萬元就可以移民台灣,試問在如此低門檻之下,移民又何需要賣樓,不是太多人賣樓,樓價又怎會下跌?
沒有說完的故事——中天新聞
作者:張圭陽2020-12-17
台灣中天新聞台誕生於台灣戒嚴時代解除之後,作為香港文化商人于品海在其「全球華人文化圈」中布局的一部分,一度發展壯大,被譽為「華人的CNN」,然而其後又無法避免地走向沒落。
解讀拜登對海峽兩岸三地政策
作者:盧兆興2020-12-14
拜登上任後,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採取一種圍堵和接觸相結合的政策。而多邊主義將成為中美之間的共同點,並可能相互參與,對話和討論。
弱國無外交,台灣如何突破宿命?
作者:洪 蘭2020-12-05
愈沒自信的人,愈會欺負弱小來滿足虛榮心。動物都懂得欺軟怕硬,國際上也常見大欺小,台灣如何扭轉「弱國無外交」局面?
倫滬港台20年變化
作者:張建雄2020-12-03
20年來,世界局勢風雲變幻,倫敦、上海、香港、台灣的經濟發展水平此消彼長,俱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咸街里:「貨通南北、金融東西」的起點
作者:鄭宏泰2020-11-15
文咸街與周邊社區,乃至於東西南北商業貿易活動,以及連結南洋、新舊金山,甚至全球的多方網絡始於何時?是怎樣逐步形成的?當中又有哪些鮮為人知、起落跌宕的傳奇故事?
傅秉常1949年的抉擇:會否重返國民政府?
作者:黃振威2020-10-22
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傅秉常謂「國內情況,尤使余極抱悲觀。」時局急轉直下,傅秉常萌生退意。
防疫是救經濟的靈丹
作者:關焯照2020-10-16
根據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的內部估算,2021年的香港經濟增長會介乎-3至-4%,即是香港有機會出現有紀錄以來首次起碼八季負增長,至於失業情況,大家可想像到是何等恐怖。
美國推動謊言世界 中國要提高警覺
作者:陳文鴻2020-10-13
美國帶頭,也用政府資源在全球收買、資助、推動謊言世界。一片虛假作偽為尚的政治潮流正氾濫全球。
要香港與內地脫鈎,簡直狂妄自大
作者:陳文鴻2020-10-05
若香港要與內地脫鈎,珠三角的港口城市便可放手把香港的業務接替,香港便回復到開埠前廣州外港的地位,與澳門並列,也被深圳排擠。
美著名政治學者研判 中美南海衝突機會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8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米爾斯海默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自特朗普上任後 ,中美爆發衝突的可能性較預期為高,而亞洲的地緣對於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起着更關鍵的作用。
陳同佳案 只欠誠意
作者:劉銳紹2020-09-25
港府官員碰着政治問題就誠惶誠恐。他們以為只要政治正確就行,但什麼才是「政治正確」?卻一頭霧水,以為事到如今,什麼都不幹就最好了,結果「完美地」演繹了始亂終棄。
陶傑:捷中恩怨,細說十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08
為何捷克第一個敢與中國衝突?冰凍三尺,因為多年來中國對捷克展開的全方位政治併購,引起捷克朝野的不安。
美國為何解密對台「六項保證」?
作者:郭一鳴2020-09-05
所謂美國關心台灣安全,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美麗藉口,對台售武既是可觀經濟收益,又可藉此把台灣這張牌捏在自己手上,成為中美博弈的籌碼。
逃亡、流亡與追捕
作者:劉銳紹2020-09-01
官方稱,十多名香港人在逃往台灣的海路上被大陸官員截獲。如按現時機制行事,港方須增加透明度,並從速跟進,不能像銅鑼灣書店「李波事件」那樣,跟進多時而無下文。
耐心等30年
作者:張建雄2020-08-10
120年後的庚子年,西方人不能再用武力來八國聯軍入北京,但仍要干涉中國內政,不准香港《國安法》落實,否則要制裁中國官員,但G7已是江河日下,誰會怕制裁呢?
一個台灣人看《港區國安法》
作者:廖書蘭2020-07-27
一名居港台灣人,如何看待《港區國安法》?我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打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部分年輕人像着了魔似的,四處搗亂香港,然而當《港區國安法》一出台,霎時間雞飛狗跳,作鳥獸散去,似乎全部人都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