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若能夠順應ESG和綠色金融之勢,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多具有高流動性的新工作,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自能穩步邁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
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窗口,應該積極規劃並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為中國做到有效的橋樑,達致與國家共融、為中國效力共建綠水青山,以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一座金山銀山。
北部都會區能為李家超提供一個整合發展大型項目的機會,所以他面臨的首個挑戰是如何善用政府土地,以及有效地收回私人土地。就着種種挑戰,李家超需要一個能誘發廣大社會共鳴,以及能取得國家及國際支持的策略。
土地和房屋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載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和心靈基礎。一個能提供足量土地的靈活策略性規劃框架,將有利於短期解民屋荒之困、中期發展經濟新引擎、長期利用適切人口與人才政策。
進入21世紀,隨着經濟全球全球化,急劇的市場競爭、資本的快速流動、緊絀的公共財政、互聯網社交媒體興起,香港面臨哪些城市治理問題?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周四(4月21日)上午在海南博鰲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題演講,強調各國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中方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未來的金融世界,定必圍繞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主題才能吸引資金,因此,筆者嘗試解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金融的實質內容。
在全球消費者眼中,香港的食品製造商通常被視為擁有良好信譽和高安全標準的優質生產商。利用香港在食品行業的現有競爭優勢,加以有效應用工業4.0和其他新工業技術,必定為香港經濟帶來新機遇。
ESG是近年非常火爆的一個關鍵詞,有人會問,這個和之前倡議的社會企業責任(CSR)有什麼分別?他們關心的議題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是玩法是完全不同。
聯合國釐訂17項全球目標,期望「結束貧窮, 守護地球,確保所有人在2030年共享和平與繁榮」。如今只有不足8年的時間,這些目標能否在2030或以前逐一實現?
在疫後重建課題上,我們可以學習彼得・德魯克的轉危為機策略,以人為本和卓有成效領導力,並推動政商界、非營利機構等和市民合作,體現功能社會的理想,亦應趁機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SG蔚為國際潮流,既主宰企業形象,也關乎企業與僱員、消費者等不同持分者的關係。做好ESG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長遠保持競爭力的基石。
羅兵咸永道ESG服務合夥人張立君(執業會計師)負責為上市公司就發展及改善ESG績效提供諮詢服務。他分享持續學習的心態如何協助他從審計行業,轉至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展。
「影響力投資」一詞最早於2007年提出,發展至2020年,其市場規模已達7150億美元。很多人以為目標一定要「高大上」,才可以匹配作影響力投資,但從身邊熟悉的範疇開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2工作組撰寫了《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報告,最大特色是突出自然生態的重要地位,讓讀者深入理解大自然緩減氣候風險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潛力。
中國現正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實踐「雙碳」目標,我們該如何落實自然受益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促進企業轉型?
早在1970年代初,中國已重視「環保覺醒」。目前,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成果,包括:提早10年減貧、改善生態環保、增強綠色經濟發展等,並承諾實現「30·60」雙碳目標,開拓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紀元。
今天可持續基金一定不會投酒精、賭博、煙草、侵犯人權、侵犯女權和製造武器的行業,然後在剩餘的公司裏篩走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上得分較低的公司,從而構建投資組合。
最近韓媒指內地汽車業爆發「寧德時代棄用潮」(CATL exit),韓國電動車電池大廠新能源則擬推鎳鈷錳鋁(NCMA)電池。這場電動車電池話語權鬥爭,仍好戲在後頭。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摩天大廈林立,予人以「石屎森林」的印象。但如果細心發掘,香港其實也有歷史悠久的鄉村文化值得探究。
愈來愈多國家利用先導項目去驗證智慧項目的成果。智慧出行及新能源將是智慧城市其中兩個焦點,在科技及商業模式中引領新思維。
第15屆亞洲金融論壇(AFF)於1月10日(周一)揭幕,主題為「引領未來新常態 邁向可持續發展」,邀請逾170位來自16個國家及地區環球政商領袖、金融及投資專家、商界翹楚、科技巨頭和經濟學家參與。
第四次工業革命推動教育4.0改革,世界經濟論壇提出16間學校例子,來鼓勵獨特的教學方法?為什麼這些課程是那麼獨特?它們如何賦能學生?如何衡量這些學校成功?一起來看看。
社區上絕大多數的全體基層民眾若能被悉心照顧,授之以漁,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妥善安排和處理、提供暢通向上流動通道、有能力者回饋社會再分配等,這一切將促進和諧社會的眾志成城,把我們的地區建設得更美好。
作為2021年G20主席國,意大利決定恢復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並邀請中國和美國擔任共同主席。該研究小組於2021年4月升級為工作組,成為G20平台下的常設協調機制。
在本港,相關的知識產權政策和條例均由知識產權署協助制定,創作者可以就不同知識產權向知識產權署進行註冊。
中國的執政者必須重新檢討中國的分配方式,不能再容許經濟發展的得益,大部分落入少數商界手裏。共同富裕於是成了增加內需,促進經濟內循環的必由之路。
企業自身的數據化能力也要加強,同時在管理層的決策過程中,把社會責任、環境保護融入到企業商業模式中。
鄭永年認為,任何一座城市硬基建的高峰總會過去,要想成為歷史長河中的明珠,就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精神層面的指導。換言之,就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軟實力,即一個城市的精神與品格。
「為什麼醫生看完病人後,又把他們送回致病的環境呢?」馬穆爵士作為推動健康公平的先驅及倡議者,在此部著作《致命的不平等》精闢而有力地向讀者闡釋健康公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