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I

龍振邦、趙晞揚、孔繁毅、袁國勇:復常備疫如戰時 瘟君再臨如平時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3
及早偵察,於新發傳染病萌芽之際、成疫之前,撲滅於源頭之處,防微杜漸,尤為重要。大疫爆發之源,能發生於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本港防疫抗疫戰略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
鄺得互教授:持開放態度看AI發展 社會適應力強 不擔心被替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7
OpenAI推出ChatGPT,顛覆大家對人工智慧(AI)的想像,令人擔心AI會否最終取代人類。本社為此專訪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兼計算智能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暢談AI最新發展和如何管控風險。
OpenAI的初心
作者:張宗永2023-11-29
美國是一自由度很高的資本主義國家,亦因為有這樣的土壤造就了很多科技神話。但社會是否應該完全被利潤牽着走,很多人都存疑,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
你相信機器?還是相信暴民?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8
我們確實是到了最近,才面臨AI功能日益強大的景況;但背後根本的問題已有數百年之久。理性與感性、人為與自然、深思與直覺,這些兩端之間的拉扯早已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
AI企業請人難、算力數據不足 生產力局提9招倡建國際AI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3-11-17
AI為市場帶來無限機遇,我樂見香港不少企業已搶佔先機,應用相關技術。生產力局擁有強大的AI應用及研發實戰能力,亦一直致力促進AI產業發展,成功研發AI技術並協助企業升級轉型。
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 學與教博覽2023開幕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6
學與教博覽 2023已成為一個全球教育交流平台,今年的博覽將匯聚超過400位來自本地和國際的教育專家、政府代表和學者,共同探討以「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為焦點的教育議題。
AI「人機溝通」失調 機器代人目標遙遠
作者:黃錦輝2023-11-14
且看ChatGPT應用的研發,它背後的智能是利用「大語言模型」(LLM)技術製造的,因此系統是個「好人」或是個「壞人」取決於LLM所使用的數據。
政府加大財政支援 海闊天空創投冀資金用到實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4
特首李家超冀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包括以財政支援初創企業的科研成果的轉化,但要將成果與產業高度融合,財政支援固然重要,但辨識項目的能力也不能小覤。
中國仍有機會彎道超車 但需選擇正確發展方向
作者:譚新強2023-10-30
中國的最大優勢就是人口的量和質,人口世界第二大,超過14億,加上中國人聰明、崇尚教育(每年超過60萬工程師畢業)、性格勤勞,亦充滿創業精神。
難以了結──魔鬼的誘惑
作者:李文基2023-10-28
解決不了的就是以巴兩地都是把耶路撒冷列為自己的聖城,誰都想把聖城建立為自國的首都,由中世紀歐洲十字軍征東展開,便跟阿拉伯種族開戰長達二百多年,烽火從未平息。
邱達根:美打壓中國高科技 香港做好本份鞏固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6
邱達根表示,美國打壓中國的用心昭然若揭,但重要的是香港先要鞏固本身既有優勢,例如資金流通、與中國市場的關係等因素,未來要繼續深化人才庫,讓香港能夠成為導引資金往內地的創科發展平台。
美擬推AI晶片禁令加辣版 全方位封堵華先進半導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6
限制AI晶片頻寬的措施非常關鍵,因為建立一個具規模的AI模型,涉及以千、甚至萬計的AI高端晶片。若減慢他們之間的通訊速度,就會使AI開發變得更具挑戰性和成本。
理解4V特性共同點
作者:車品覺2023-10-16
筆者覺得大數據和大型語言模型(LLM)之間存在許多相似性,可以通過大數據的「4V」特性來理解:Volume(體量)、Velocity(速度)、Variety(多樣性)和Veracity(真實性)。
各行各業的新興AI助手:提示/指令工程師
作者:馮穎匡2023-10-10
隨着大型語言模型的普及和應用的擴展,提示工程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行業。在香港,各行各業都需要這種專業人才,例如在金融、醫療、零售、教育、製造業、媒體和其他領域中,人們需要使用來處理大量的文本和語音資料。
任正非:美國先進文化要學習 從沒說過「打倒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6
面對美國的制裁和打壓,儘管華為已經實現了許多技術和產品的國產替代方案,任正非坦言,華為會愈來愈困難,但華為也會愈來愈興盛。
從亞馬遜無人超市說起
作者:車品覺2023-09-25
人工智能與數據的關係是相互作用,更強的人工智能促使數碼化轉型加速;成熟度高的數碼環境,讓數據的收集變得更簡單容易。
從政策與倫理角度探索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作者:謝祖墀2023-09-20
僅僅依靠法律規範無法從根本限制生成式AI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這個時代,社會需要建立新的規範來適應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而人類的監督或許比法律的規範更加有效。
人工智能罪案元兇
作者:劉銳紹2023-09-18
最恐怖和可恥的AI,是扭曲了的利益、政治、實力和權力的混合物。
美國CEO對AI的憂慮
作者:譚新強2023-09-18
今周就來到華盛頓參加我是常客的CEO峰會,今次峰會的焦點全都放在如何監管AI。會議上提到六大主要AI風險,大部分從前我也討論過,但也有一些頗有新意的。
學習:微觀與宏觀
作者:程介明2023-09-15
學習是因人而異的,因此,人類學習的走向,必然是逐漸離開工業生產流水線的模式,脫離劃一化的「讀書」模式,也就是離開眼前的正規學校模式。「教育」的下一步發展,不會是加強劃一性、可控性。
台灣,您好嗎?
作者:譚新強2023-09-11
觀乎台灣明年1月選舉,暫時綠營形勢似乎大好。如賴清德真的當選,台灣局勢或將不幸地變得更緊張和危險。藍營等仍然嚴重分裂,竟然弄出三個候選人,如不及時出現大和解,實在難有勝算。
產學研AI科研合作 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作者:黃錦輝2023-08-15
人工智慧技術在環境、社會、管治(ESG)研究領域大有作為,全球有許多不同應用場景,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因此這正是大學與產業界研究合作的大好良機。
余華:文學還是要與人為善 偉大作家都有一共同點──「文學自由談」座談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我始終覺得,文學最基本還是要與人為善。我們可以去寫一些醜陋的東西,但是也要發掘一些美好的東西。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生活,有什麼事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就是人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這是動物所沒有的。
AI治理只是開始
作者:車品覺2023-08-07
大家很容易感受到人工智慧的發展潛力很大,帶來的問題應該還未浮現。我們期待的通用人工智慧也許不遠了,治理的方式可能還僅是個開始。
「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雙生的力量(The Twin Power: AI and Data Analytics)
關鍵是最終成功或最終消亡取決於「數據的可用性」。 海量的數據、完整性數據、不同類型的數據、不同來源的數據,將增加人工智能的準確性;在商業智能趨勢、預測方面的準確性更高,並添加更好的判斷。
黃金耀博士x黃靜雯校長:AI工具為教育界帶來什麼挑戰? 如何教導學生發揮創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0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2023年更被形容為「AI教育年」。但這是一把雙刃劍,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將在本期分享AI工具為教育帶來的好處和挑戰。
香港創科怎樣做?|劃燃創科引擎 新田科技城迸發經濟新動力──專訪文効忠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0
2023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南金融,北創科」政策綱領,但在創科發展上卻被人詬病欠缺焦點。本社為此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今日率先刊登他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及挑戰的看法。
生成式AI將為企業帶來什麼顛覆性影響?
作者:謝祖墀2023-07-19
在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來應用該項技術升級商業模式的同時,企業需要平衡生成式AI投資的成本和收益,重視可能會出現的道德倫理和相應監管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為企業帶來新一輪變革
作者:謝祖墀2023-07-18
通過認真思考和分析生成式AI的發展趨勢,企業可以進而判斷這項顛覆性技術對自身行業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這有助於企業發現跨領域創新的機會,並利用其他領域的協同效應,提升自身在所在領域的價值。
也談人工智能及教學上的應用
作者:劉煦元2023-07-18
AI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主要功能是工具性與服務性。然而,已故物理學家霍金教授於2014年對BBC表示,發展全面的AI可能導致人類的毀滅。這個預言令人們擔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