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過去幾年,國內提振消費的呼籲很多,宏觀層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應該說基本上屬於小打小鬧。如今,外部有來自美國不斷加大的壓力,內部有民眾改善生活的要求,正是推出重大改革措施的良機。

「海湖莊園協議」是特朗普政府單方面試圖通過激進政策組合解決美元體系結構性矛盾的嘗試,但其內在目標衝突,以及執行難度,使其看起來更像是特朗普個人主義及其團隊與MAGA團體政策主張的大雜燴,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在歷史上經歷了從早期衝突到緊密合作、到如今裂痕出現的演變過程。聽聽他怎說?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為我們拆解,美國財政赤字為何高達1.8萬億美元? 中國有哪些絕招對付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種種敵視政策?

天津北京狂風應驗「巽風」?關稅戰走勢也有驚人預測?一起聽聽易學家侯天同的分析。

特朗普關稅政策朝令夕改,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從頭解說,並指出大加關稅為什麼無助降低美國貿易赤字。

筆者估計,未來幾年G7將會分崩離析,因為其重要性將減退。單是G7開會,解決不了問題。英、美、加雖然有所謂同文同種的民族淵源,但現時地緣政治博弈,決定了加拿大及英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突顯。筆者於本文只聚焦美加之間的矛盾。

關稅戰中方強硬反制,中美脫鈎斷鏈為何勢在必行? 北京如何打造剔除美國的國際經貿互惠體系?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這次特朗普的政策,終於令美國在金融市場上一直提出的美國例外論受到質疑,已動搖投資者對美國作為避風港的信心。美元終有一天會像以往西班牙披索般被取代,令美元特殊地位面臨終結。

加拿大與美國面積分居世界第二、四(中國第三),整個北美就這兩大國,一東一西都是幾千英里的大洋,注定唇齒相依。但加拿大在北面,大部分是寒帶凍土,民生物資注定要靠南方的美國,而不是倒過來。

特朗普對中國的反制以加關稅至125%回擊,同時給其他國家暫停對等關稅90天,期間只加徵10%關稅。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指出,此舉暴露出美國關稅戰針對的主要是中國。中國可對等反擊,其他國家卻不能,例如越南。聽聽他的分析。

如果中國主動降低關税,以後就抬不起頭,任由美國宰割。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考慮短暫豁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關稅,讓廠商有更多時間轉移生產線到美國,並回應指自己是非常有彈性的人。

譚新強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爭取機會,改善與EU、澳洲、印度、韓國和日本關係,防止被反孤立。美國雖暫時停火,但已對世界貿易製造巨大傷害,其他國家未必全部懾服於她的淫威。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一日不擺脫困境,就一定讓全世界不得安寧,尤其中國。因此,中美博弈過招,已不是單純的經貿談判,還涉及軍事、盟友等方面的全面考慮。

特朗普推出的「對等關稅」並不是懲罰工具,而是結構性博弈的籌碼,用以迫使長期佔美國便宜的貿易夥伴,重新考慮其對美出口與關稅制度的取態。

過去的全球化的確不盡完美,而且這種由大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出現不少問題,在這個制度下,國際貿易也不見得自由和公平。發展中國家的公民社會早喊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另類全球化,但從沒有否定全球化。

特朗普宣布關稅,引發股災。其目的到底是貿易孤立主義還是談判手段?最終特朗普暫緩關稅,但一切行動的目標直指中國。美國現時陷入Triffin Dilemma的極限,而中國則需再平衡發展,並建議藉此外交良機,與各國合作。

美國打關稅戰,觸發全球股債暴跌,是否為金融危機埋下伏線? 為何特朗普關稅政策有頭威無尾陣?一起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的瘋狂關稅,最終只會加速全球經濟格局去美國化。

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香港還在粉飾太平,沒有一點危急之念。由亂入治,卻是進入衰落,香港還是變成中國的負擔。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最近許多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和其他地區的耐心資本對香港市場愈加重視,並深入探討如何增加在本港的參與。港府亦正積極吸納全球各地優質發行人來港上市。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或許標誌着全球化的終結,全球化現在被針鋒相對的討價還價政治所取代,從中國和加拿大對關稅政策的反擊顯而易見。

在中國歷史上,主和及主戰兩方爭持不下可謂屢見不鮮。唯當前中美關係,主和一方似乎已無太多理據,看來中國以強硬姿態應對當前中美貿易衝突已成主調。

美國總統特朗普借關稅戰排擠中國,為何不能得逞?蘋果、特斯拉元氣大傷,關稅為何重創美跨國企業?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分析。

現在美國向全球發動貿易關稅戰,未來環球貿易萎縮,也令美元的需求減少,而各國少了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自會減少購買美債,同樣不利美元。

美國向全球發起關稅戰,中國即時回擊,誰會笑到最後?特朗普自製經濟大衰退,真正目的何在?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教授分析。

陳鳯翔博士認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解放日」,只是痴人說夢,不僅未能振興製造業,結果僅是一顆自製關稅核彈的「孤芳自享」。不從根本源頭提升美國製造業的弱項,受苦的是自己人民。

相信接下來,貿易夥伴們的一系列報復行動將接踵而至。當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民怨沸騰,股市下跌、市場震盪、經濟衰退,美國又能承受多久及多大壓力?特朗普此舉毋疑如飲鴆止渴。

我們不難從中理解特朗普強調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的用心,也可看到特朗普政策背後的亞科卡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