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界

一個工作營與香港民主發展的因緣
作者:雷鼎鳴2024-08-29
只要有服務熱忱及真正關愛之心,人民是會記着的。反之,若我們不是去建設,而是去破壞,恐怕現在留下的只是千古罵名。香港是我們成長生活之地,真正的本土都會想着如何建設香港。
政府外判公司之優與劣
作者:廖書蘭2023-04-20
這20多年,政府經常把很多工作交給外判公司代理,經公開招標,價低者取得生意。如此循環產生一個不良的影響,就是既然價錢壓得很低,外判公司只能將就去做,因而往往工作的素質不見得好。
新界人的悲痛與憤怒
作者:廖書蘭2022-11-11
新界鄉郊的樹木比居民還要多得多,一些樹木早已枯死,或樹根長蟲導致腐爛,但政府沒有人理會。大埔梧桐寨村長因發現枯樹,等不及政府執行,自行處理枯樹,不幸被樹幹擊中致死。這是新界人的憤怒。
寫香港史的洋學者
作者:鄭明仁2022-08-26
研究香港歷史,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的學術年刊是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年刊作者不乏香港史權威,特別是一些洋學者,他們的研究報告,令人大開眼界。
一城兩制與傳統文化保育
作者:廖書蘭2022-08-15
現今的許多新市鎮,失去了文化底蘊的特色,個個都大同小異。而我們視之珍貴的,不僅僅是土地,更加是土地上留存下來,近千年氏族形成的文化結構。
什麼是「一城兩制」?
作者:廖書蘭2022-07-28
曾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到訪新界古村後,有感而發的說「這裏不像香港,也不像廣東農村,它是獨樹一幟的新界人文風景。」
新界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擔當
作者:廖書蘭2022-06-30
新界原居民生活方式不變,人心更是從來沒有離開過祖國,根本不存在人心回不回歸的問題,甚至我可以說,在大歷史的軌跡下,新界從來沒有離開過祖國的懷抱,只是曾經租借給英國99年而已。
中大、漁護署聯手復育兩種本地水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8
中大與漁護署合作,利用最新的基因組分析技術,成功為兩個曾在香港種植的水稻品種「花腰仔」和「絲苗」製作能分辨真偽的「基因身分證」,以科學為香港水稻重現真貌。
清明掃墓偶思
作者:廖書蘭2022-04-28
清明節帶着孩子掃墓是一項很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的?要尊敬祖先,要孝順父母,要懂得孝悌之道的重要。
如何拿捏城市規劃透明度與效率?
作者:孫明揚2022-01-12
在提供更多機會讓公眾參與之餘,仍能保持規劃申請制度的效率,是不容易拿捏到適當的平衡。
新田洲頭村原居民文効忠教授:新界鄉村士族文化旅遊別具特色
作者:徐淑梅2021-12-31
若要在新田做旅遊項目,可把中國人的士族文化介紹給遊客,利用村內文化資源作為場景解釋,一脈相承的歷史足以震撼國內外遊客的心靈。
劉智鵬倡歷史科少講政治史 多講邏輯理性證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7
劉智鵬教授認為,香港許多社會問題,根源都是我們缺乏歷史教育的平台,年輕人無法從前人的經驗,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為了增加中國歷史科的趣味,他建議改革中學文憑試課程,讓學生能夠騰出更多課時學習中西史。
新世界私人居屋方案值得參考
作者:胡孟青2021-12-09
發展商有的是地,把長期閒置的新界地活化成私人居屋項目,最終將會是多贏之舉,新世界此次推出的方案極具參考價值。
港大建築學院教授鄒廣榮:政府不怕盡力造地 改善人均居住面積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8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近期政府少有貼地的長遠策略,而且必然可以實現,不會永遠停留在願景階段。問題是如何有效率地落實?
新界西貢的抗日事蹟
作者:廖書蘭2021-09-09
新界的西貢山清水秀,依山傍海,當地居民務農、捕魚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世無爭。但當日軍的鐵蹄入侵西貢,生活就徹底的改變了!
半月照潭與荃灣發展的關係
作者:蔣匡文2021-04-09
在60年代起,香港人口大增,工業發展,因此要在荃灣發展工業及住宅區,而要在沙咀道一帶填海,位置正在鄧氏家族的龍穴前方,影響其穴之風水,引起鄧氏反對,但至今已不復見。
金黄夕照下白泥 Golden Sunset at Ha Pak Nai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3-31
漫無邊際的泥灘上紅樹林綿延,平靜的水面將天邊美景映照折射,難怪下白泥被奉為在香港賞日落的最佳地點,備受專業攝影師和情侶們鍾愛。下白泥背靠山巒,前臨深圳灣,以其生物多樣性而聞名,位於新界西邊沿海濕地上。
明日大嶼,今日祖堂
作者:徐家健2021-01-29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明日大嶼是否值得投資,等到明日才考慮,只會明日復明日。善用市場,除了明日大嶼,還有今日祖堂。
紅花嶺上芒草飄 Silver Grass at Robin’s Nest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11-18
紅花嶺高492米,是新界北部的第一高峰,位於新界北面邊境地區,鄰近沙頭角及打鼓嶺,北邊是深圳市內的梧桐山國家公園。紅花嶺上見不到紅花,沿山脊一直走, 不難發現芒草的蹤跡,無須往大東山與大批山友搶路。
積極善用口岸基建 加速完善區域規劃
作者:謝偉銓2020-11-06
政府為何不能積極考慮推動將口岸基建由單一通道功能轉為經濟輻射帶動功能?為何現時所有陸路口岸附近區域發展均有欠規劃及進展呢?
香港桃花源谷埔有廢棄村校 Abandoned Village School at Kuk Po, a Xandadu in Hong Kong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9-15
谷埔背山面海,環境優雅,位於新界東北,對岸是沙頭角和深圳。谷埔村口可見一間小學啟才學校,有80多年歷史,具拱型門廊和裝飾,充滿歐陸風格,現已被荒廢。
送別溫漢璋太平紳士
作者:廖書蘭2020-09-11
在此庚子年初秋,金桂飄香,花香送他一路好走,安然魂歸天國,我們永遠懷念新界一代才子──溫漢璋。
土葬不懂執骨
作者:蔣匡文2020-08-30
嶺南墓葬之後,要「執骨」,入葬過了十年多,便要再把墓棺打開,把先人肉身已化剩之骨殖,再放入一個石龕中,再入土為安。
細Dan探索廢棄客家大宅 Dan Explores Abandoned Hakka Mansion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8-19
熱愛城市探險和攝影的細Dan探索一座新界廢棄客家大宅,有80多年歷史,為三級歷史建築。大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建築,有圓石柱、天井樓上有雕花圍欄。2019 年年尾落實活化計劃,活化後將租予社企。
聯和市場 獨一無二 Unique Luen Wo Market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7-28
新界粉嶺聯和市場於1951年啟用,為戰後新界北區第一個墟市。於2002年停用,其後古物古蹟辦事處對街市的牌坊表示有興趣,而這座歷史建築則獲得保留,更獲專家評為香港獨一無二設計。
殘破的信箱 Dilapidated Mailboxes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7-27
新界圍村的信箱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村口,方便郵差派信。粉嶺崇謙堂村的殘破信箱,新信箱已建於教堂旁。
嘉洛蓮探索錦田壁畫村 Caroline Zeller Explores Kam Tin Mural Village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7-12
來自巴黎的平面設計師和數碼營銷顧問嘉洛蓮喜歡香港新界的錦田壁畫村。受香港壁畫藝術潮流的啟發,並試圖振興這個社區,自2017年以來,學生在錦田村的牆上共繪製了46幅壁畫。
新界族譜現代用途 劉智鵬:作為丁權身份明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0
族譜的淵源最早可遠溯至商朝,至西周時代開始盛行,並逐漸成為宗法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元素。劉智鵬教授指出,宗法制度並非只是歷史,在現代社會同樣亦可尋得其蹤跡,新界族譜便是宗法制度的「現代版本」。
是「增量共享」的,局長閣下!
作者:張量童2020-03-03
筆者認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首先要「正名」,讓公眾準確掌握「計劃」的精髓,其實是「增量共享」,而非「土地共享」。
向香港郊野公園工作人員致敬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21
郊野公園工作人員們每天處理過噸計的落葉、樹枝及樹皮等大自然的垃圾。他們每天工作都被日曬雨淋、又或被風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