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最近許多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和其他地區的耐心資本對香港市場愈加重視,並深入探討如何增加在本港的參與。港府亦正積極吸納全球各地優質發行人來港上市。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強調,貿發局正以創新外展活動、深耕東盟市場、應對地緣挑戰,並促成三贏合作,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經貿樞紐的核心地位。

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對中國咄咄逼人,一起聽聽他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未對中國全面開戰的原因。

踏入2025/26年度,貿發局會加大力度向內地及環球商界積極推廣香港優勢和機遇,鞏固香港為環球雙向投資及商業樞紐的重要角色。

陳瑞娟擁有多年提供稅務和商業諮詢服務的經驗,現領導香港最歷史悠久的商業團體。本文講述她如何支援香港小型企業恢復至疫前增長水準,以及會計師的工作如何為其拓展新視野。

發揮好「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和功能,助力新興市場企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更快更高水平的發展,香港一定也能受惠,取得持續的、更好的發展。

鑑於美日韓三國軍事合作升溫,而韓美亦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促使平壤將韓國及其盟國視為主要軍事和安全的威脅,朝韓關係因此變得更不穩定。

石破茂要想實現建立亞洲版北約這一構想,首先需要找到平衡經濟與安全利益的有效路徑,同時還須處理好亞洲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

香港電台31台將播出節目《走進東盟》(A New Look into ASEAN),由香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黃裕舜擔任主持,分別與5位重量級嘉賓暢談東盟的未來發展,一起聽聽他分享東盟有何獨特之處?

簡單粗暴的二元分化並非接觸世界的最佳方式。雖然西方面臨許多問題,它仍然具有魅力、價值和軟實力,香港應向其學習;而東盟雖然存在結構性問題,但我們要珍惜那裏的商機、人才和資源。

軍事外交不僅呈現出軍事領導人表明立場、軍事專家闡述意識形態論點的循環模式,而且還顯示回歸到不同國家的文職官員來解決國家之間爭端,持續對話和堅持談判,維護主權、領土完整和軍事原則的必然趨勢。

我幸運地兩赴東盟,體驗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蓬勃發展和文化聯結,再次給予我思考未來的新得着。

就讀高中,參加帶路先鋒公開賽,贏取冠軍,獲獎外訪,但被安排去了一個落後的東南亞國家。然而,它卻燃亮了我的世界,這竟是一次畢生難忘的旅程──柬埔寨絲路之旅。

李家超周四下午與越南國家主席蘇林會面。他表示,香港和越南的雙邊貿易關係向來密切,希望通過是次訪問與越南政府和商界開拓在各方面新的合作機會,期望越南繼續支持香港盡早加入RCEP。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美對弈只會愈鬥愈激烈,衝突只會不斷升級。在大國頻頻過招之中要保持中立,甚至要當「和事老」,就如走鋼線,難度高且非常危險。

黃循財帶領新內閣團隊在總統府宣誓就職,新加坡第4代領導團隊正式成形,而李顯龍則宣誓就任國務資政。黃循財表示,他的任務之一,是物色更年輕的新加坡人加入領導團隊。

愈親美跌得愈慘,投資印度20多年的台灣朋友,大為失策,往後25年再看呢?相信歷史!

2002年1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東盟十國領導人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他表明若協議未來對中國好處太多可重新談判,這在貿易談判中是前所未聞的。中方為何這麼做?中國怎樣處理與東南亞關係?

過去7年多以來,為了反擊美西方的故意唱衰,中國不斷闡明立場,已經廣為大多數東盟國家所知。筆者認為,除了北望神州之外,香港聚焦東盟製定長期發展策略,此其時矣。

印尼方面亦表示,對於有價值投資,政府亦會秘密資助,這句說話代表東盟開始瓦解。新加坡政府話今次雖然用高價搶到Taylor 的演唱會,但有5億美元經濟效益,其實,長遠來看,新加坡的損失很大,得不償失。

為了全世界的和平發展,政治的多極化和安全的多極化很重要。美國極度害怕多極世界,並力爭維持一個已經不復存在的單極秩序,但多極世界比任何其他秩序都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陳文鴻教授表示,以往美國利用中國抑制日本及蘇聯發展,是分而治之的慣技,現在利用印度抑制中國,效果未必佳,印度與中國一樣是獨立大國,長期文化因素會令中印不輕易屈服於美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當前我們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以法治為基礎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他並補充,東盟10個成員國的經濟繁榮「只有在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表示,當前擾亂世界的緊張局勢並不是衰退的跡象,而是從美國主導的秩序過渡到多極秩序的一部分。針對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他則認為港人的困擾比新加坡人要多。

2023年還有幾星期就完結了!美國能力挽狂瀾嗎?中國厚積薄發,東盟、中東、南非都布進展,停頓十年的中日韓峰會重啟,只餘下一個台灣問題,2024年一月也是分曉,大勢所趨,就看第七攻如何了!

2023年亞太區成長4.6%,就世界增長貢獻了三分之二,已成為重要引擎。中國的四個堅持,成為主流,創新驅動,開放導向,綠色發展,普惠共享,只怕美國做不到而已,IPEF已成偽命題!

李家超希望,香港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東盟國家的人文交流;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幫助東盟地區朋友透過香港進一步發掘內地市場商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現時步入收成期。新的工作馬上要開始,讓專業服務支援各個共建項目,持續釋放區域發展潛力,而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將更形重要。

不得不說,下周舊金山APEC峰會議程的一部分,就是隆重推出與中國無關(甚至打臉)的IPEF 協議。美國太過急切的拙劣表演,所有意圖都暴露無遺。

國際形勢風高浪急,現在是決定香港未來的關鍵時刻。香港毫無疑問可在全球金融及新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從中獲益。香港必須迎難而上,鞏固競爭優勢並同時開拓新機遇,才能在時代洪流下屹立不倒。